分享

阿渡:走访前后

 乡情记 2023-08-03 发布于湖南

        开学第一天,我带着两个小孩去小学报名,金霞到中学帮衬着班主任办理开学事宜。孩子们都在走廊上呵呵的聊着寒假精彩的生活;家长们哈哈的侃着乡邻间的家长里短;老师们最是威严和忙碌,谈笑风生的益康同学一到老师面前就有点呆若小鸡了。

       报过名,正准备赶回去,金霞突然打过来一个电话,问我报名的情况,问我何时回去。说有重要的事要和我商量,我心里一阵咯噔,“会是什么事情?金霞自己做不了主吗?”

       匆匆过去后,才知道原来她的一个学生的妈妈,今天赶过来给她的两个儿子办理报名缴费。还个孩子,一个读初三、一个读初一,却一分钱都缴不起,说起自己的家境,悲从中来,失声抽泣起来。这个家庭我清楚,孩子父亲前年因为患有口腔癌去世了,去世之前刚盖好房子、收拾好家里;母亲贵州嫁过来又是腿部残疾,要供养着两个孩子读书,着实不易。上次,和金霞去家访过她家,那时她就在附近的一个竹器加工厂工作,做一天算一天,只有微薄的收入,生活开支勉强应付。

 

       当金霞和我商量着,想再到她家去家访,顺便送点意思的时候,我表双手赞成,还责怪金霞,这点小事,要商量干什么,我当然要支持啦。

       吃过中饭,就骑着摩托车和金霞上出发了,进门的道路上,两床被子就摊在地上晒着,上面还拿根棍子压着,甚觉奇怪,怎么不在竹竿或者凳子上晒着呢?


       屋前空地上,一个老太太靠桩坐着,旁边地上还摊晒着许多的衣服、裤子,自己一个人,在那喃喃自语,问其话语,啥也不知道回答。

       我们稍一落定,王志慧和邻家的一个小屁孩看见我们,飞也似的跑了回来,礼貌的称呼我们:“老师好!”


       “志慧,你妈妈呢?她在家吗?”


       “不知道耶,应该在家吧。”四处叫了一下不见应答。


       于是我们给其妈妈打了个电话,并说明了来意。她表示会立马赶回来。


       挂断电话,我们好奇的问了起来:“志慧,这是谁啊?”


       “我奶奶啊。”


       “她怎么坐在这里啊?去把她的衣服捡着晾起来吧!”志慧站在那里一动不动,感觉挺为难,我心里有那么一丝丝的不悦,难不成帮奶奶做点这个事情都不愿意?难道是不敢?


       问他,奶奶什么时候这样的?答说,“不知道,从我出生,就一直这样了。”


       远远看见原先龙山村的村委干部王桂初从花石水库坝基上走过来,于是吆喝了一声,从他那里了解情况是最清楚了。王书记一说到他家的情况当时就举了四个困难因素:“男人前年去世了,女人腿部残疾,两个小孩读书,老人精神痴呆。去年村上给她们家评为低保,确实不容易。”

       房前晒太阳的老人,上次我们来家访时,并未见到,问起她的情况,王书记说:“她啊,唉,有精神残疾,已经这个样子几十年了,每天要把衣服、被子都摊在外面地上晒着,哪怕下雨都要拿出来,当然罗,除了倾盆大雨,病痛倒没有,一日三餐要按时给她做才行,吃倒是挺能吃的;自己整天就是在那自言自语说梦话,也听不清说些什么。”


       “那她多大的年纪了呢?”


       “七十多了......”

       在聊天的过程中,女主人也回来了,于是去到她家与其聊生活、家庭。


       她没读过书,小学都没上过;家里是贵州的,那边爸爸妈妈过世了,只剩俩哥哥,好几年都没回过老家;自己腿部有残疾,从小就是如此,小时候还做过手术才勉强能这样,以前不疼的,最近两三个月疼得特别厉害;家里没有劳动力,也不太会种田,自家的田好久没种了,大米都要靠买着吃;自己是布依族人,在这个地方没有家里人,有一个邻居还在娄底双峰那边,感觉一个女人家特别不容易;男人家是独身子,这边也没有兄弟姐妹能帮衬的,要别人帮衬也怕外面的人说闲话......


       思量许久,感觉如果换做是我,我也找不到特别好的出路,该怎么办呢?

       后来,到另外一个学生家家访。去年冬天,我们来她家时,孩子母亲还健在,才两个月,孩子母亲没了,年仅四十六岁。如今父女俩相依为命。出去做工放不下家里,留在家里又找不到事做,感觉也是有苦难言。


       生活深处总有一些阴影,让人心疼无奈,唯有寄希望于美好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