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霞、阿渡:洛阳古城之旅

 乡情记 2023-08-03 发布于湖南

第四站 洛阳古城之旅



     我们来到洛阳古城,已是傍晚,安顿下来,准备第二天去看龙门石窟。

     还没到洛阳,就听洛阳的朋友说,“你们到了洛阳,晚上逛逛丽景门,丽景门那里连着老街,青石板路走着特别舒服哈,有一种脚踏千年,时光不朽的感觉。喝一下不翻汤,或者去水席馆点几样水席尝尝,再逛一下落邑古城,看看文峰塔夜景……”闻此,对洛邑古城很是神往。

     金霞一路上一直筹划着在洛邑古城区附近定酒店。她踌踌躇躇,说特别想体验下青年旅舍,又觉得自己成家了,拖家带口的,最重要的是不再年轻,再去体验有点名不正言不顺的尴尬和愧疚。所以,一直拿不定主意定还是不定。我只担心古城区的停车位紧张不紧张。


     金霞在终点附近怀着将就一晚算了的心情走进“花蜜客栈”,订完她特别高兴地跑出来说,不仅有停车位,而且这个“花蜜客栈”就是她最钟意的那家青年旅舍。真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


     旅舍厅堂的设计很文艺,复式的厅堂里有吧台、上下层的座位,而且摆放的小物件非常多,益平乐翻了,看看这里,看看那里,摸摸这里,玩玩那里,对于摆在一侧的桌球台特别钟情,拿着球杆戳了好久,虽然动作不对,也乐得玩耍,看来小孩的世界真容易满足啊。

     后来,他看人家听着音乐喝着饮料聊天,偷偷地跟我讲也想要,于是让他俩根据喜好,各点了一份冰淇淋、一份果汁,俩人坐在偏静的桌角,一边尝着饮料,一边写着日记。好不惬意。

     晚上我们在老城区的特色小吃街走了走,石板路两边的特色的小吃应有尽有:凉粉、烤冷面、不翻汤、水席、牡丹饼……人群更是攘攘熙熙,益平、益康特喜欢吃烧烤,金霞特别高兴,在人群里东看西看,钻来钻去,寻找、体验童年的味道,而我尝了尝当地的特色美食“不翻汤”。

     在老板处了解到不翻汤是洛阳名吃,相传康熙暗访民情,途经孟津县小浪底镇时饥肠辘辘,忽闻到一位老太正在烙饼的香味,便上前讨要。老太说:“饼没翻,不熟。”康熙皇帝饥不择食:“不翻不翻,救命要紧。”抓饼大吃,顿觉美味异常,并为这小饼赐字“不翻”。于是,这受过“册封”的小饼再也不用翻了。把不翻饼放白瓷碗泡汤,加上胡椒、醋、盐、等调味料,再放上煮熟的海带丝、泡涨的粉条、小块的鸡血,撒上虾皮和一大把翠绿的、切得细细碎碎的韭菜,再扔一块紫菜进去,就变成了地地道道的“不翻汤”。

     金霞帮我们要了两碗,她尝了一口觉得味道不地道。不甘心。四处转悠着找最正宗的,忽听前面有人边拉客边宣扬他们的不翻汤上过央视“舌尖上的中国”,于是赶紧排队要了一碗,对比了一番,她说她后点的这家果然正宗些。我是分不出,只觉好吃!


     当然,登上丽景门眺望不夜城、逛逛色彩绚丽的唐三彩店、来份速写肖像画……也不错。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启程前往龙门石窟。

     洛阳在我的印象中最出名的还是龙门石窟,历史书上有记载,至于怎么记载的我忘了。因为那书上的一段话和一张图片实在难以让人有系统的印象,也着实难以让人感受当朝的文化氛围和历史意义,于是终有去一看究竟的愿望。

     在网上搜索了一下龙门石窟景点,原来还有白居易墓(白园)、香山寺、蒋宋别墅等景点在里面,越发值得去走一走。

     石窟,多开凿建于北魏和唐高宗年间,多属于皇家工程,无论是佛像的数量,还是雕刻技艺,真是无与伦比的壮观!大的有十七米多高,小的仅有两厘米高。只说说那个最大的卢舍那大佛吧,通高17.4米,头高4米,光是一只耳朵就将近两米。 和其他的佛像相比,巨大的卢舍那佛像面相丰满圆润,眉若新月,嘴角内陷,略作微笑,神态慈祥,位居正中。

     旁边有几座对称的其他佛像共计8个,有些已被人为损毁,最右侧的力士面目狰狞(最左侧的应该也是,已损毁),让人印象深刻。记得蒋勋在《细说红楼梦》讲座里引用过这样一句话:“金刚怒目,不如菩萨低眉!”那凶狠面容的绝对不是法力最高的,也绝对不是最能普渡众生的,而那慈目低眉的佛像一般都是慈悲为怀的大佛,如观世音菩萨、如来佛祖、如这个卢舍那大佛。

     当然对于龙门石窟除了被现场的场景震撼到,主要还是体会那四百多年的历史变迁和文化根植,以及后来外国对我们的掠夺破坏,我们租了几个讲解机一路边走边看边听边了解,大半天下来也算对她有了个大概的认识。

     另外龙门石窟内最重要的景点还得说说香山寺。

     香山寺始建于北魏,因唐代印度来华高僧地婆诃罗葬于此而建佛寺。武则天在洛阳称帝时敕名“香山寺”。

     后来白居易捐资六七十万贯,重修香山寺,并撰《修香山寺记》,文章开篇“洛都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龙门凡十寺,观游之胜,香山首焉”,从此寺名大振。白居易还自号“香山居士”,去世后留下遗嘱要求葬于香山寺旁,现叫白园。清康熙年间重修,乾隆皇帝曾巡幸香山寺,称颂“龙门凡十寺,第一数香山”。不禁感叹,原来香山寺的闻名也是靠文人一篇篇经典文章的称颂啊!

     据说,1936年蒋介石为“避寿”来到洛阳,当地政府为迎接他,在龙门石窟对面的香山寺内建一幢两层小楼赠他。蒋介石和宋美龄多次在此避暑,这幢小楼位于香山寺内东南侧,被称为“蒋宋别墅”。

     算了算香山寺已历经1400多年的沧桑,她的出名并非偶然,而是许多年、许多人的许多故事在前赴后继地诉说着她的历史故事,使它日渐丰满和厚重。

     沿着龙门大道去往龙门石窟,一路上,每隔两站就会看见一座“河洛书苑”,隔着玻璃窗,隐约可见有人端坐于桌前阅读写字;书苑一律背靠静谧的丛林,无形中,增添了这座城市的文化气息,感觉很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