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门石窟之旅 2009-04-20

 兴安书馆 2014-08-01

龙门石窟之旅  

2009-04-20 13:39:14|  分类: 默认分类 |举报 |字号 订阅

龙门石窟之旅 - 天国书画院 - 天国书画院欢迎您o(∩_∩)o...龙门石窟之旅 - 天国书画院 - 天国书画院欢迎您o(∩_∩)o...龙门石窟之旅 - 天国书画院 - 天国书画院欢迎您o(∩_∩)o...
        

我们四人赏玩牡丹与即日在观龙门,隋朝建都洛阳后,因宫城门面对“伊阙”而始称“龙门”,“龙门”的名字就广泛流传开来。。龙门山河壮丽,风景幽美,自古即为洛阳八景之冠。山上翠柏成林,郁郁苍苍。山下伊水潺潺,清澈见底。泉水淙淙,千姿百态,蔚为奇观。唐宋以来,许多诗人为龙门山色风光留下无数赞颂诗篇。韦应物说:“凿山导伊流,中断若天辟。都门遥相望,佳气生朝夕。”许多诗人为龙门山色风光留下无数赞颂诗篇。“山水本自佳,游人已忘虑。碧泉更幽绝,赏爱未能去。”白居易则有:“东岸菊丛西岸柳,柳阴烟合菊花开。一条秋水琉璃色,阔狭才容小舫回。”之咏,刘长卿复兴“伊水摇镜光,纤鳞如不隔。千龛道傍古,一鸟沙上白。何事还山云?能留向城客”之叹。香山白园龙门风景天成,构成龙门的香山和龙门山又各有千秋。香山因白居易而闻名,龙门山则以龙门石窟而著称。两山以伊水为界,而长桥卧波,又将两岸相连。山光水色,诗意画境,浑然一体,更增添无限魅力。

      龙门在洛阳市城南十三公里处。相传大禹治水时凿开龙门山,伊水畅流,兴利除弊,昔日泽国渐成良田沃野。绿荫片片中,香山(东)与龙门山(西)两山对峙,远望犹如一座天然门阙,春秋时就称为“阙塞”或“伊阙”。公元前239年,秦将白起在这里消灭韩魏联军二十四万,创下了以少胜多的“伊阙之战”的奇迹。又有诗云;石楼临晴空,南眺出千里。人怜山气佳,极目皆洪水。谁知耕桑民,幸免鲂与鲤。

我们四人从龙门桥过伊河,就到了著名的龙门石窟,那密布在伊水两岸长达1公里的两山崖壁上的“蜂窝”,蕴藏着数也数不清的文化宝藏。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 大同云岗石窟,合称我国三大石窟艺术宝库,也是世界上的稀世珍宝。龙门石窟始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公元494年)前后,历经东魏、西魏、北齐、北国、隋、唐和北宋诸朝四百多年的在规模营造,两山窟龛,密如蜂窝。其代表作有北魏时的古阳洞、宾阳洞、莲花洞,唐代的潜溪寺、万佛洞、看经寺、奉先寺等。据龙门石窟研究所统计:东西两山现存窟龛2345个,碑刻题记2870余块,佛塔40余座,造像10万余尊。其中北魏石窟占30%,唐代约占60%,其他时代窟龛约占10%。这些古代艺术大师创作的艺术瑰宝,气势雄伟,雕琢精湛,表现了我国古代艺术大师的卓绝技艺。那一窟窟佛像龛的群像雕造,神态各异,风格不同,栩栩如生整体布局结构严谨,气氛庄严肃穆;石刻中的飞天,或在流云中自由翱翔,或在山水中凌空飞舞,或捧果献寿,或天女散花,体态之轻盈,神情之优雅,令人叹为观止。魏碑精华“龙门二十品” 和唐代著名书法家褚遂良所书“伊阙佛龛之碑”, 则是书法艺术史上的珍品。 龙门石窟虽然是佛教文化的艺术表现,但它也折射出了当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文化时尚。石窟中至今仍然保留着大量的宗教、美术、建筑、书法、音乐、服饰、医药等方面的实物资料,因此它堪称为一座大型石刻艺术博物馆。
奉先寺是龙门石窟中最大的露天大龛,佛龛南北宽36米,东西深41米,唐咸亨三年始建,历时四年峻工。有卢舍那大佛、弟子、菩萨、天王、力士等十一尊雕象。奉先寺的不平凡,在于中间那尊巨大的卢舍那雕像,实在是一件精美绝伦的艺术杰作。卢舍那佛像总高17.14米,头高4米,耳长1.9米,是龙门石窟中最高最大的佛像。卢舍那意即光明遍照。。这尊佛像面容丰腴饱满,丰颐秀目,嘴角微翘,呈微笑状,头部稍低,略作俯视态,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妇女,流露着对人世的关注和智慧的光芒。具有巨大的艺术魅力。两旁还有其弟子,阿难温顺虔诚,菩萨端庄矜持,天王横眉怒目,力士威武刚健,整个布局结构严谨,刀法园熟,成为一个完美的艺术整体。据碑文载,武则天曾为修建奉先寺捐助两万贯脂粉钱。并率朝臣参加卢舍那大佛的“开光”典礼。按佛教说法,佛有三身,即法身,是佛的本来之身;报身,经过修习而获得“佛果”之身;应身,佛为“超度众生”而显现之身。卢舍那即所谓报身佛,译名“净满”,“以诸恶都尽故云净,众德悉备故云满”。此说堪称引经据典,顺理顺章,但当地人却另有说法:这尊佛像雕刻得慈祥和善,“方额宽颐”, 丰满富态,实际上是按照唐朝女皇武则天的相貌雕刻的,因此,当地人把卢舍那大佛称为“武则天像”。说是武则天要想改变唐朝的李氏天下,建立自己的新王朝,不仅要在社会力量上打击李氏势力,更要为自己增添一些天人合一、君权天授的神秘色彩。武后称帝前夕,授意翻译注解并大力推广了佛教《大云经》,明明白白暗示出武则天就是弥勒菩萨转世。大佛塑好后,名为卢舍那。卢舍那译意为“光明普照”,武则天后来造字给自己取名“曌”,意为:“日明当空”。这相同的含义不会是巧合,而武则天后来的所作所为,更说明民间的传说并非捕风捉影。
龙门石窟中另一个著名洞窟是宾阳洞。这个窟前后用了24年才完成,是开凿时间最长的一个洞窟。洞内有11尊大佛像。主像释迦牟尼像,高鼻大眼、体态端祥,是北魏中期石雕艺术的杰作。洞中原有两幅大型浮雕《皇帝礼佛图》、《太后礼佛图》,画面上分别以魏孝文帝和文明皇太后为中心,前簇后拥,组成礼佛行列,构图精美,雕刻细致,艺术价值很高,是一幅反映当时帝王生活的图画。可惜在解放前被美国人勾结我国奸商盗运到美国,现分别藏于美国堪萨斯城纳尔逊艺术馆和纽约市艺术博物馆。
南山的古阳洞也很出名,它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始,是龙门石窟开凿最早、内容较为丰富的一个洞。这里有丰富的造像题记,为人称道的龙门二十品,大部分集中在这里。清代学者康有为盛赞这里的书法之美为:魄力雄强、气象浑穆、笔法跳越、点画峻厚、意态奇逸、精神飞动、骨法洞达、结构天成、血肉丰美。
还有一个药方洞,开凿 于北魏,成于唐代,历时二百来年。洞内主佛、弟子、菩萨、力士雕像和八角莲柱均为北齐时代的作品,风格各异,神彩飞扬。而刻在洞口的140个治疗疟疾、心疼诸症的药方则是初唐的作品,反映了我国古代辉煌的医学成就,也是研究我国古代医学的重要资料。
莲花洞,因其窟外上方有明代书刻“伊阙”二字而又名伊阙洞,开凿于北魏晚期。主佛释迦牟尼圆雕立像,高5.10米。虽然头面部已被盗去,但仍能看清佛像双手前伸。右侧迦叶手执锡杖(即禅杖),可能为释迦行乞像;洞中琳琅满目的佛龛,龛额构图精美,有尖拱、楣拱、屋檐拱,有璎珞、帷幕、流苏,有云纹、卷草纹、几何纹以及莲花、 宝相花等精雕细刻,富于变化。窟顶高浮雕一朵美丽的大莲花,其旁高浮雕6个大型飞天,迎风飞翔,婀娜多姿,生动传神。
看经寺则位于龙门石窟东山万佛沟北侧,为在东山最大的洞窟。宽约11米,深约14米, 高8米余.开凿于武周时期(公元684-704年)。今正面所存之砖瓦结构二层楼,门额刻“看经寺”三字,为清代所建。 洞顶 雕有莲花藻井,环绕四个飞天,体态润,衣带飘扬,凌空飞舞,形象优美。洞内四壁下部浮雕二十九尊罗汉像,身高 1.80米左右,均有残毁,相传是从摩河叶到菩提达摩二十九位西土“祖师”的形像,性格刻划细致入微,不同之中见统一,而统一之中又富于变化,生动有致,是龙门石雕罗汉群像中的佳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