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阿渡:进城读书的一点顾虑

 乡情记 2023-08-03 发布于湖南


进城读书的一点顾虑

        表哥从长沙工地回来,知道我在湘乡,说要聚聚一起吃个饭。于是晚上我做东大家坐在一起吃了个饭。 表哥三个孩子,大女儿在湘乡四中上高中,二女儿和儿子在南正街上小学,都由嫂子在街上租房子带着读书,嫂子没能去上班,三个孩子每年的学费花销要好几万。这对于表哥,是个不小的负担。


        闲谈中,我有些疑惑,怎么不让两个小的在农村读小学呢?仔细一了解原来是表哥家离学校太远了,有四五公里远,早上年迈的姑妈、姑父起不了那么早送小孩上学,下午也难以走那么远去接小孩放学,所以干脆三个都一起放到街上来读,以解决这个上下学的难题。

        前些年,随着农村生源减少,许多农村小学逐渐合并,这对于孩子读书确实带了不少影响。像我们那的巴江完小、永安学校,鉴于生源急剧减少,每个班几个学生,不得不迫使两所学校合并办学。每个学校只有三个班,要么只有二、四、六年级,要么只有一、三、五年级,就是学校轮流招一届学生。这也是无奈之选。

        反观城市里的学校,无论私立还是公立,生源充足,学校新建、扩建也较多,每年还要招许多的教师进城。我有那么一两秒钟暗暗为益平担心,许多农村小孩挤破脑袋都想往市里读书,要是益平总在农村读书,将来追不上他们怎么办?特别是许多学生放学和周末还要接受多样的素质教育提升自己,以后他们的综合能力高出了你一大截怎么办?感觉现在的教育是才刚起跑就已经冲刺了,根本停不下来。


        这种攀比冲刺,对孩子的成长而言,是有益的需要么?在教育的问题上,我们是不是有点盲目和躁动?

        一天下班,在电梯里碰到一个学生,我一提他的书包,觉得特别特别重,一个小孩子怎么要带这么多书呢?掌握得了这么多吗?会不会诺贝尔奖集中在十年以后的中国爆发啊!

        同事黄部长和我开玩笑,说益平今年去岳阳楼、黄鹤楼、洛阳龙门石窟等地方接受中国各地的文化熏陶,也算一种成长,其实从内心来讲,我还真这么认同。既然没能让益平学上特长,学上奥数,就找机会到外面搞了次亲子游、夏令营吧。明年、以后我还要带益平到处去游历,不仅为他,也为我们见世面、涨知识。
        益平爱吃笋,周末带他去山上转了一圈,虽说我不会找笋,但他能认真的去思考、去寻找、去分析,在竹林里,还有模有样地扒拉着他认为有异样的地方,虽说那片竹林已经被人挖遍,还真被他挖到一个小笋尖、找到一处小瀑布、看到一个硕大的马蜂窝。他非常高兴地说:“虽然我没能挖到大冬笋,但我还是有很大收获,如果不来,我就看不到有生以来看到的最大马蜂窝了。”

        益平的成绩不算好,这期以来,我常常要益平除了完成家庭作业以外,还让他额外完成一些语数外作业,虽然成绩不过八十来分,但对所学的内容也算一种巩固,也看到了一些可能。我相信,假以时日,持续对他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去培养,应该以后的成绩会有些起色吧。

        不过,孩子读书仅仅是为了提高成绩上个好的大学么?我想这仅仅是形式上的成才。让孩子接受教育,更深层的目的是使孩子能够更全面的认识自己,具备有所为有所不为的能力,具备让自己幸福快乐的能力,毕竟更高的站位,更宽广的眼界,更高的素养,更能以平和宽容的心态看待这个世界,更从容地适应这个世界,有余力地话,改变完善这个世界。

友情链接:

我想说说铃山中学

班刊前言|金霞:值得

阿渡:益平就读哪所学校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