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霞:语文老师讲《春》

 乡情记 2023-08-03 发布于湖南

     早上。一如既往批改学生的日记。新的学期,新的班级,新的同学,仅仅才展开封面的教学和学校生活,所以,对日记,我内心里并没存下多少阅读期待。


     但,忽然读到了一些可爱的语句,“语文老师真是个宝藏,听她的课,我很感动。”“我原来不喜欢朱自清的《春》,读起来也没有感觉,可语文老师一讲,我觉得朱自清将春天写得太有意思了。”……


     我见此,无论嘴角还是心里都有了点微微的笑意:这孩子听课了,也听到了一点门道。


     看见杨楚雄的日记,看到他的用词,我不禁捧腹大笑。


     他日记的题目是:语文老师讲《春》

     “今天我的语文老师张老师讲了一篇非常好的文章《春》。


     老师讲得惟妙惟肖,我听得欲死欲仙。我听得入迷,好像时间过得飞快,一下子就下课了。我多么想张老师多讲一会,让我多感觉感觉课文带给我的知识和乐趣。


     后面,还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老师,请问如何提升自己的成绩且不弄得那么不开心?”


     大笑之余,我内心有着不小的触动。有感动,更多的是责任和压力,我们习惯说毕竟孩子懵里懵懂,可他毕竟是有生命有灵魂有感知有自我的判断力的高级动物啊。


     孩子喜欢什么样的课呢?


     显而言之,是触动孩子内心,唤醒孩子感知,是师生生命与生命之间能够自由出入进行对话的课。


     很惭愧,因为自己太懒,这么多年来,我很少做课件,也极少用多媒体上课。就如昨天讲《春》,我不过带了一本语文书和一张喋喋不休的嘴。


     昨天的课,我们所学的并不多,不过,像赏读画卷一般,简单梳理一下《春》的结构,然后品读了前三段。


     扪心自问:我到底讲的哪些内容打动了孩子?


     或许是:

     一、用自我的生命体验调动了孩子的生命体验。


     当我像他们这么大的时候,我对写景的散文、片断是一律排斥的,哪怕是朱自清的《春》我也丝毫觉不出它好在哪里,甚至疑惑,我们何以要学他的文字。真是无法可想。


     岁月不居,时光如流,一晃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些年,从北走到南,从书本、从社会上,翻阅过不少风景人事,再回头竟能读懂一点文字深处作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深意和深情。所以,重读之下,文字还是那些文字,却已然揉进了很多自我生命的感悟、体验和经历。


     就如,第一段,盼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以前,我讲解的关注点更多的放在反复、拟人修辞的运用,以及开篇点题。再一次读,我的关注点落到了“东风来了”这四个字上,轻描淡写的四个字,可谓神来之笔,只有内心里对春天极度渴盼,才能敏锐觉察到风向的微妙变化。其发现之后的欣喜、盼而有所得的欣慰踏实,就洋溢在文字深处。


     还有,第二段,“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这一次上课,为了让学生深入体会作者看到万物逐渐复苏无比欣悦的心情,我提到一个词“猫冬”。北方的四季非常明显,冬天尤甚。寒冷干巴单调黯淡的,是冬的底色,其时,田里的农事已尽,农人像猫一样,蜷缩在家,眼见的是灰蒙蒙的天;倦眼迷离黯淡的太阳;杨树槐树椿树,种类不多的几种树,一律脱光了叶子,干枯的枝丫伸向寂寞的天空;水呢,不再奔腾流动,裹在冰层里沉沉入梦;草呢,枯黄衰败……整个大地,好像都昏昏沉沉陷入了尘梦。某一天,作者忽然发现,风柔了,春水萌动了,树芽草芽这里那里冒出了点点绿意,那种欢欣雀跃之情简直无以附加,春意这里那里难以一一尽述,只能来一句“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


     你看,此时文字,还是文字,却已不仅仅是文字。


     二、品读精妙的关键词。


     “偷偷地”“嫩嫩的”“绿绿的”“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这些叠词,读来,人的心不自禁地溢满无限的柔情和怜爱。春草的调皮可爱生机盎然的情态、柔柔嫩嫩绿意可人的形态……如清风徐来抚慰人心。


     三、和孩子一起领悟万物的性灵之美。


     心,沉下来,见天地,见物,见我。以物观我,以我观物。在本质上,我们与万物并无不同。领悟万物的性灵之美,也即是你我的生命之美。


     行文到此,想起屡屡拿到省市赛课大奖、且深受学生爱戴的同事朋友鲍鲍,关于好课,她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觉得,我自己没有上过所谓的好课,只上过准备特别充分、深有感触的课。”


——2021年9月8日下午

友情链接:

追光平凡人物|阿渡:“不吃白食”的芝麻奶

金霞:开学季  你们纯纯的样子,真美!

驻村路上|阿渡:挖花生

金霞:雨过天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