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北行1 敦煌鸣沙山月牙湖

 yanping420 2023-08-03 发布于天津

  年轻时,我们去过一些国内和国外的地方和城市,但那多数是因公出差。在职时,我和我先生多次相互说过,待退休一定到想去的地方看看。退休后,我俩一直沉浸在含饴弄孙的快乐之中。如不是孩子们支持和鼓励我们出去走走,恐怕还是难以成行。

▲图1.飞往兰州。

  今年我们有了第一次说走就走的真正意义上的旅游。第一个想法是去看一看世界文化遗产“艺术瑰宝”莫高窟,所以第一选择就去敦煌。我从未去过西北,去过中国最西北的地界就是北京了,而先生早年下乡插队在内蒙河套地区五原县。

▲图2.乘坐的敦煌号列车。

  此次西北行一共七天,经兰州到敦煌,过嘉峪关抵张掖,再奔西宁至青海湖,从西宁返兰州,兰州回天津。七天之旅很短,但敦煌鸣沙山月牙泉,沙山与泉水共处的“沙漠奇观”令人赞叹;敦煌莫高窟,中华文明的文化艺术瑰宝震撼人心;张掖丹霞地貌奇观,色彩之艳丽让人流连忘返;苍老孤独的嘉峪关城更是让人引发思古之幽情。车行在甘肃河西走廊上,远眺延绵祁连雪山,近看大漠戈壁,初秋的西北大气更显苍凉。然青海湖则完全是另一片天地,碧水蓝天,牛羊草地,令人心旷神怡,遐想无边……

▲图3.鸣沙山月牙泉游客中心前的大石头和游客。

  鸣沙山月牙泉风景区位于敦煌市区以南约5公里处。风景区面积76.82平方公里,核心区面积12.79平方公里,由月泉湾、响沙坡、沙丘链、浅丘、戈壁、沙丘试验区等六大景观区组成,是代表敦煌自然景观特色并具有世界自然遗产价值的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

▲图4.鸣沙山上空的游览滑翔机,有时一行,有时两三,有时单一。

  景区有介绍:鸣沙山以东是三危山,以南是黑石峰山,以西为戈壁和库姆塔格沙漠。携带沙质较多的西风和北风在这里受到山体的阻挡,使风中的沙粒沉降下来,久而久之便形成了鸣沙山。最为神奇的是风力作用使鸣沙山“经宿风吹,辙复如旧”,总是保持着一定的高度和不变的形态。千百年来不知有多少人登上去又滑下来,但鸣沙山依旧巍然屹立,鸣沙声仍然不绝于耳。鸣沙山是中国最美的五大沙漠之一。

▲图5.鸣月广场和牌坊。牌坊上有“鸣沙山月牙泉”,两侧有对联“不必石峰高,沙碛亦曾鸣雅韵;漫云泉影细,澄波偏可印前身。” 

  景区还有介绍:月牙泉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经典之作,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因其形状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沙泉共生,水色蔚蓝,清澄如镜,宛如沙海中一颗晶莹闪光的翡翠,镶嵌在沙山深谷之中,波微沙荡,龙形悠悠,清代称之为“月泉晓澈”。它的奇异之处是四周被沙山环绕,流沙与泉之间仅数十米,但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掩埋,虽处千古戈壁而不干涸。《敦煌杂钞》说,“沙夹风而飞响,泉映月而无尘。终古光昔音,仙灵异境,来游者留连不能去。”泉旁水草丛生,相映成趣。真所谓,“瀚海明月共潮生,万沙山中一明珠”。“月泉晓澈”乃敦煌八景之一。

▲图6.鸣月广场牌坊内侧。门上悬匾,“秀水奇山”。

  追根溯源,导致“沙不填泉,泉不涸竭”的原因如下:“沙不填泉”是受风向影响。月牙泉四面沙山高耸,山坳也随着泉的形状也成月牙形,吹进这种环山洼地里的风,由于空气动力学的原理,会向上旋,于是月牙泉周围山上流下来的沙子又被送回西面的鸣沙山脊另一侧。这就是泉水不为黄沙掩盖的奥秘所在。2000多年来,这种独特的小地貌导致的风向逆转,使沙山和泉水保持着矛盾而又和谐的天然共存状态。“泉不涸竭”主要是受地势影响。历史上敦煌城及其南部地区地下水位一直较高,而月牙泉所在的西北部地势相对较低,这使得流经敦煌西北部的地下水,通过地下径流,进入泉域后,便在地势最低处溢出汇集,形成了这一千古奇泉。在水量充沛时,月牙泉中水位可达9米,水域面积近1.4万平方米。泉边芦苇扬絮,水映沙山,实可谓“山以泉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

▲图7.鸣月牌坊之后所见的鸣沙山。

  然而,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当地垦荒造田、抽水灌溉,加上近年来周边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导致敦煌地下水位急剧下降。月牙泉水位也因此急剧下降。从2000年开始,敦煌市采取应急措施,在月牙泉周边回灌河水补充月牙泉水位,使月牙泉暂时免于枯竭。

▲图8.鸣沙山月牙泉景区导游图和景区简介牌。

  月牙泉南岸原有一群古建筑,临水而设,供游人休息赏景。南岸台地东西长约300米,南北宽约100米,但原有建筑群在“文革”中多遭毁坏。现在的月泉阁建筑群,于1990年3月开始修建至1993年8月竣工,属二层砖混木框架结构的仿唐古建筑群,总建筑面积3443.6平方米。

▲图9.10.骆驼骑乘点。(景区里有三处,我觉得称骆驼驿站更好听。)

  我们乘飞机抵兰州,当日傍晚坐上敦煌号列车,于次日晨到达敦煌。在火车上有卧铺,休息尚可,于是到敦煌的上午就开始了活动。第一站是鸣沙山月牙泉。初秋的敦煌,天气爽朗,蓝天上飘洒着薄纱般白云。我没有见过沙漠,敦煌有鸣沙山月牙泉也是去敦煌前看书才得以知晓。初见鸣沙山,令我十分兴奋,金色的沙山在阳光照射下充满了诱人的魅力。

▲图11.骆驼队开始上鸣沙山东山最高处,前面的两位年轻人和邻队,我壮着胆子拍的。

  鸣沙山景区提供多种游乐项目,有骑骆驼、滑沙、滑草、沙漠越野车、沙漠摩托车、射箭等,其中骑骆驼和滑沙最受游客欢迎。骑骆驼走沙山一圈耗时约一个半小时,费用每人100元。开始我不敢骑骆驼,想着自己走走沙山体验一下就可以了。可是看着大多数游客往山边骆驼驿站走去,再环顾四周,没有看到有徒步爬沙山的游客。尽管天上有滑翔机、直升机可以俯瞰鸣沙山月牙泉全景,地上有沙漠越野车、沙漠摩托车可以在沙山纵横驰骋,但骑骆驼是上沙山体验大漠风情的最好途径。我不得不改变主意,在骆驼驿站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壮着胆子骑上了骆驼。先生也骑上骆驼跟着我后面,身后不断传来他的声音,“放松”,“别紧张”,“跟着它晃动”,“别绷着劲”。我渐渐从紧张到自如,完成了第一次沙漠骆驼之旅。先生下乡时在内蒙骑过马,没有鞍子的牧马。

▲图12.先生在我身后拍的,我已经敢两边看风景了。

  鸣沙山有专人负责牵骆驼队上沙山,一队有4至6只骆驼,给我们牵骆驼的是一位姑娘,看不出年纪和长相,因为她是眼镜帽子围巾“全副武装”,这也是整天在沙漠之中辛苦劳作的必须保护吧。我们这一骆驼队有4个游客,走在前面的是一对年轻人。骑在骆驼之上,牵绳姑娘不让我们在骆驼行走时拍照,说是景区有规定,怕游客骑不稳出危险,她可以在适当的地方停下替我们拍照,收费20元,拍几处拍多少张不限,不拍也可以。路途中,牵绳姑娘很负责,多次停下给我们拍照,其中不乏有不错的照片,尤其是我俩骑在骆驼上的合影。鸣沙山一趟走下来,我感受到牵骆驼姑娘的辛苦,心中很不落忍,特别感谢她。

▲图13.14.15.16.鸣沙山的大漠风光。骑在骆驼上行走沙山,感受沙漠高低起伏的自然之美。

  从鸣沙山下来,离开骆驼驿站,徒步来到不远处的月牙泉。展现在眼前的是四周环绕的鸣沙山和一泓成月牙形的泉水,真是神奇之至,不到实地亲眼所见,真是难以相信这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奇特景象。

▲图17.沙漠中看到滑翔机、直升飞机搭乘处。

▲图18.从鸣沙山东山走下来,往另一个离月牙泉近的骆驼驿站。

▲图19.牵骆驼的姑娘,笑眯眯地和我们挥手再见。

▲图20.景区唯一的人工铺路,从出入口通达至月牙泉南岸的建筑群。我们从这里走向月牙泉。游客脚上的橘黄色靴子,实际是景区出售的15元一双的防沙鞋套。

▲图21.22.路右边的景区绿地,似沙漠绿洲。月牙泉就在那山坳之中。

▲图23.路左边的铁背鱼公园,在那沙山边有一个铁背鱼池。没有走过去看。

▲图24.途中看到景区观光电瓶车,从鸣月广场开至铁背鱼公园。(单程10元,行程约5分钟。)这里是靠近月牙泉的铁背鱼公园站。

▲图25.看观光车上的广告词,也是醉了,每辆车上的还不一样。这车上是:天上的镜子,沙漠的眼――月牙泉;鸣沙山――鸣不虚传,鸣副其实。另一辆,上写:惊险刺激,无限欢乐,尽在响沙坡;下写:长寿之山泉,爱情之山泉,鸣沙山月牙泉。还有一辆,上写:泉状天生似月泉,峰主危翘皆为沙;下写:金沙卧佛第一山――鸣沙山,天下沙漠第一泉――月牙泉。

▲图26.走过绿地,前面是滑沙坡。滑沙一次15元/人(租用滑沙板的费用)。可以看到从下到上有软台阶,可能是绳子做的?这些爬上滑下的应该都是年轻人。鸣沙山不可以随便攀爬,到处可见警示牌:山体移动,禁止攀爬!

▲图27.滑沙坡往右,就看到了月牙泉边的“月泉阁”。

▲图29.30.令人惊叹的月牙泉展现在眼前。和游客们一样,我们也不停地按下手中的相机和手机。(图28.为封面。)

▲图31.鸣沙山下月牙泉边,两个可爱的孩童,专心玩沙子,如同我家贝哥哥在家门口沙池里玩。

▲图32.这是立在月牙泉东侧的“第一泉”大石碑,我把前后两面拼成一图。仔细看了一下,好像是王立成一家人捐献的。

▲图33.鸣沙山环抱下的月牙泉。

▲图34.月牙泉南岸的月泉阁仿唐建筑群。

▲图35.月牙泉的保护围栏。

▲图36.月牙泉护栏外还有一个粗麻绳围成的不规则大圈,有牌告示:“因近期月牙泉水位上升,为防止水源污染,请勿入内。谢谢合作!”沙地上的湿润,让人想像水量多时,这里也会是月牙泉的一部分。

▲图37.这是在月牙泉西边不远的沙坡上的“月泉古柳”(有护围的),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这棵柳树是沙山泉水变迁的唯一见证。目前树干内朽皮活,实属罕见。为了保护古树,月牙泉管理处采取措施,埋管供水,以维护古柳正常生长。

▲图38.月牙泉正前方也呈月牙形的沙山。

▲图39.40.41.42.月泉阁前后左右。正前门有对联:聚粒沙而成山无欺自安,汇滴水以为泉有容乃大;横批:山泉辉映。后侧门上有横匾:第一泉。

▲图43.从月泉阁二楼看到的月牙泉西侧。楼阁上明明写的是“月泉阁”,而楼阁边立的木牌却是“鸣月阁”,不知哪个是对的。

▲图44.月泉阁后连接的听雷轩,一层是“泉史陈列室”。

▲图45.月牙泉建筑群面东建筑。

▲图46.月牙泉建筑群朝西建筑。

▲图47.月牙泉建筑群中两个小亭之一。

▲图48.49.50.月泉阁建筑群里的 “泉史陈列室”,免费开放。展出内容有月牙泉历史巨变照片,上世纪90年代景区内药王庙遗址出土的清代睡佛、泥塑残片等珍贵文物。

▲图51.听雷轩两边走廊墙壁上有历代名人咏唱鸣沙山月牙泉的诗词歌赋石刻。

▲图52.小伙子在走廊上看“重修月牙泉记”。

▲图53.54.景区人工铺路的尽端,连接月牙泉南岸建筑群台地。从这里走回鸣月广场出入口。

▲图55.已是正午时分,我们和游客们一样,往景区出口走去。

▲图56.鸣月广场一部分,牌坊在照片的右边。前面可见的建筑屋顶及围墙是“敦煌民俗博物馆”。

▲图57.58.靠近景区出入口,有 “乘骑骆驼留念照片领取处”。这是每个骆驼队在经过几近沙山最高处时,有景区专人高举像机给游客拍照,不需停留也不管你是否同意,但取舍自由。8寸照片衬有11寸“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留念”纸板,每张20元。很快找到有我们的两张,拍得不错,看得出摄影师小伙子即专业也敬业。于是交费领取,结束了敦煌鸣沙山月牙泉的愉快之旅。

(写于2016年10月31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