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略过原文,直接读解析和启发 第92卷 中宗元皇帝下 太宁元年(癸未,公元三二三年) 本文重点: 我们在当今职场也是如此,在决策会上,谁先说话谁先死,就是这个原因。 ![]()
刘聪可谓是多此一举,没必要给刘曜这一支脉改世子,就算是为了以后让刘胤继承刘曜受专征之任,也无需如此,这样就相当于是培养了刘曜支脉的小家族势力,对皇族权力的巩固是不利的。 刘胤返回后刘曜面临严重的皇位传承问题。此时的太子刘熙虽然是羊皇后所生,但是年龄尚小。而刘胤饱经磨难之后,心智勇力都要强于刘熙,很大程度上威胁到刘熙太子之位的稳固。 ![]()
刘曜面临帝位传承的难题。 如果没有刘胤,刘熙名正言顺可以在刘曜之后继任。但是现在刘胤回来了,他本是前世子,前有刘聪的认可,后有卜泰等舅氏一族的支持,他本人也是历尽艰险,饱经磨难,人又武勇,且年长与刘熙,如果他有心和刘熙争夺,那么在刘曜身后必定又是一场内部杀戮竞赛,刘熙仁弱,肯定不是刘胤的对手。 ![]() 对于这一点,经历过数次内部乱局的刘曜看的很清楚。与其在自己身后让他们兄弟残杀,还不如在他的主持下,另立太子,把刘胤扶上去,这样说不定还能保住刘熙的一条性命。 或者,干脆除掉刘胤和他背后的势力,为刘熙营造一个安稳的继位环境。但这一切的基础,就是要弄清楚刘胤和他背后势力代表卜泰的想法,所以进行一番试探势在必行。 于是刘曜向群臣提出:刘熙仁弱且年幼,在这个多事之秋恐无法担当大任。刘胤本来就是世子,智勇兼备,阅历又很丰富。所以想效法前代帝王做法,改立刘胤为太子,这样既能稳固国家社稷,也能给刘熙一个安全的安排。你们看怎么样? ![]() 皇帝抛出这么一个话题,大臣很难接的住。如果皇帝在此之前跟你商量过,让你配合他在正式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演个双簧,那好办,你就尽管演的像一点就是了。但是如果皇帝在此之前没跟你商量,你突然听到这么一个问题,那就要小心谨慎了,弄不好一句话就能断送你的职业前途,严重者可能会因此丢了小命,更严重的可能整个家族都受到牵连。我们在当今职场也是如此,在决策会上,谁先说话谁先死,就是这个原因。 刘曜提出这个问题,不管之前知道不知道这个情况,作为首要大臣,不得不表态,于是呼延晏等人纷纷说话:陛下为了国家千秋大业考虑,这不光是我们的福气,更是普天之下所有百姓的福气。 说了等于没说,拍了一通马屁,都是聪明人啊!表态了吗?表了!表的什么态?表的是忠心!表忠心永远没有错!那意思就是说我们都是忠心于你刘曜的人,你怎么说我们怎么听,我们全力支持!刘曜心里很明白,主要针对的也不是他们,所以没有必要难为他们非得说出支持谁。所以刘曜听完之后什么都没有说,他在等待,等待主角和副主角。 这个时候副主角需要站出来了,如果再不出来,那就危险了。卜泰(刘胤的舅舅)、韩广(估计也是刘胤这条线上的人,但是史书没有交代他们之间的关系,咱也就不瞎猜)站出来。他们说的话非常精彩,条理清晰,有理有据,不谄媚。 ![]() 第一、他们直奔主题,不虚与委蛇陛下如果心里已经有了决定,那就不该问我们。如果心里还在左右摇摆,那么我们的意思就是废太子这事不能干!这话说得漂亮,听来让人立马精神起来! 第二、是否换太子都要有个站得住脚的理由不能糊里糊涂的拿前朝案例说事!周文王没有立长子伯邑考,而立了第二个儿子周武王。东汉刘秀原本已经立长子刘彊为太子,后又改立次子刘庄为太子,并传位于刘庄。两人的意思是周文王和刘秀他们改立太子都是各有各的原因,刘曜不能以他们的例子为借口,从而立刘熙为太子。再说的明白一点,那就是如果刘曜以这两个典故来说服他们,立刘熙为太子,并以后传位于他,两人是不服气的。 说的太好了,耿直,不隐瞒自己的想法,绝对的忠实之人! 第三、他们为什么不支持废刘熙,改立刘胤刘胤虽然是文武全才,但刘熙非常仁慈并且孝顺,他具备做皇帝的素质和能力。并且东宫的位置不可以随意更改,如果陛下非要冒天下之大不韪,我们宁死也不奉诏。 总结两人的话太牛气!你刘曜别给我们玩虚的,你如果决定了,没必要跟我们商量。如果跟我们商量就别玩虚的,拿前朝更换太子的案例来试探我们,不管我们支持不支持换太子,都是为了国家着想,不是为了个人私利!何况我们本来就不支持换太子!硬气! 一番话说完,怼的刘曜说不出话来,只好沉默着继续想心思。但是刘曜不说话的主要原因,还在于这场戏的主角没有表态,他还在等待。 主角是谁呢?当然是刘胤。如果要换太子,他得利最大,如果不换太子,他最有可能也最有实力搞事! 刘胤必须要表态了,这决定了他是站着还是躺着走出朝堂。 刘胤的话说的也非常精彩,既有情感表达又有实际解决方案,此番话一出彻底打消了刘曜的疑虑。 他说父亲对儿子们,应该一样的疼爱,我知道您疼爱我,但是也应该一样的疼爱我的弟弟刘熙。如果您罢免了刘熙改立我为太子,我怎么能安心接受呢!这是情感表达!如果您认可我的能力,觉得还能为国家出力,我怎么为您出力的,以后也会同样为我的弟弟刘熙出力,发扬光大我们的祖业。如果您非要让我代替刘熙,我就去死。一番话说到自己的伤心处,于是放声大哭!命运弄人啊! 刘曜大为感动,把刘胤的生母追赠为皇后。给卜泰加官进爵,封刘胤为王。并且让刘熙以家人兄弟之间的礼节对待刘胤,不能摆太子的架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