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又名冰台,艾蒿,医草,灸草, 蕲艾,黄草,家艾,甜艾,艾蓬,香艾 分布于我国的大部分地区 普遍生长于路旁荒野,草地 ……………………………………… 艾,最早有记载的中药 我国现存第一部方书《五十二病方》 载有用艾叶治疗“颓”和“痒”等病的方法 我国现存第一部医书《黄帝内经》 艾叶是该书提及的为数不多的中药之一 由此可知 该书成书的战国时期 艾已是较为常用的中药 ……………………………………… 公元前11至6世纪的诗集《诗经》中 也载有采艾的内容 《王风·采葛》的原文如下: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 艾,熔入民生最深的中药 古人对艾草神奇作用的认识 催生了丰富多彩的“艾”民俗 全国各地都有 “悬艾人,戴艾虎,饮艾酒,食艾糕,熏艾烟” 的习俗 悬艾人:端午节采艾草扎成人形挂于房门上,以避邪 戴艾虎:粘有艾叶的虎饰佩于发际,以纳百福 饮艾酒:饮用浸艾之酒,以促气血运行 食艾糕:食用加入艾叶成分制成的糕点,艾香沁人 熏艾烟:熏燃烧艾叶放出的烟,以消毒防病 ……………………………………… 艾,帮促古人用“火”的有力助手 艾的别称“冰台”的由来 就是作为 古人承取天火的“火引子” 晋代张华所著的《博物志》, 记载用冰取火的奇异方法: “削冰为圆 举以向日 以艾于后承真影则得火” 所以在中国最早的词典《尔雅》中 “艾”就有“冰台”之称 ……………………………………… 古人存留火种的“火绒罐” 早期 由于取火不易 为了保存干燥易燃的火绒 人们就把火绒存放于 防潮的容器中 密封保存 这容器就叫“火绒罐” ……………………………………… 火,结束了人类茹毛饮血的历史 成为文明生活的源泉 艾,作为取火的引子 与“火”如影随形 为人类社会进化起到了强有力的作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