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庄生《齐物论》,其书曰: 退而思之,盖人之所遇无穷,有其善,亦有其害:若潜心于学,以穷先贤之道,此志可嘉也,然有揠苗助长,浩海杂识,摧形枯槁劳心死灭之弊;转而赴于尘世,举酒乐饮,通宵达旦,此不快哉?然久而沉溺无足以立。 盖有所长者有所短,有所短者有所长:乐可以抚情,亦可以乱心;食可以享乐,亦可以贼志;静者死寂,动者劳形;近人群而奔波流离,离人群而郁郁寡欢,此其所谓也。 呜呼,世无所尽善者,则人终无所取也?非也,以物临我,我困于物之有限;而以我临物何如?则知物之所限不足害吾心也。 至人何以别于常人?“养其大体为大人,养其小体为小人。”若为至人,必当先立乎其大;我既为大人,则彼物必无所临于我也。此为孔孟修德之教也。 然修德者,亦有不足也,孰知心不困于德之所限?故至人必超于有德无德之别也,此庄子无所分之谓也。 然若不休德,至人何以成至人而不入乎常人?孰知孔孟志学修道而未曾达于逍遥?”孰知老庄逍遥形外而未尝学识修德?子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己。”庄生亦言卜粱倚受传于女偊也。吾今知孔孟老庄之道一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