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献忠:把游击战发挥到极致,李自成自愧弗如,建国三年彻底崩盘

 晓鹤笔尖光影 2023-08-03 发布于陕西

2016年,考古队把位于四川眉山市的岷江河道抽干了,动机很单纯,挖掘历史文物(金银财宝)。

这次围堰考古的工程浩大,效果也很惊人,考古队从岷江河道内挖出上万件文物,金银细软不计其数,重要文物在2000件以上。

这些文物曾经都属于一人——明末农民军起义领袖张献忠。

说到张献忠还真是个人物,他打仗出神入化,让对手闻风丧胆,同期的农民军起义领袖李自成跟他相比,得甘拜下风。

这样一个所向披靡之人,却在蜀地建国不到三年大势尽毁,聚敛的通天财富被迫沉入江中,自己也死在战场上。这样一个战无不胜的人,是什么原因导致了他迅速兵败被杀,瞬间一败涂地的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历史上赫赫有名的起义领袖张献忠。

01

张献忠的老家在陕西延安庆阳卫定边县,即今天的榆林市定边县。

不知道是历史的巧合还是宿命,榆林定边还出过一位残忍无度杀人如麻的少数民族开国皇帝——郝连勃勃。

在定边长大的张献忠一定听说过郝连勃勃,说不定还亲自去过郝连勃勃的宫殿统万城,至于受到郝连勃勃多少影响,恐怕只有张献忠自己能说得清。

定边古代是帝国的边塞,苦寒之地,定边所属的榆林历史上称延绥镇,是九边重镇之一,延绥镇的兴荣就是从军队的驻扎为起源的。

出生在这里的张献忠一家,祖上同样是军籍,世代以当兵为业。

那时候当兵不是个好职业,百姓中流传的是“好铁不打钉,好男不当兵”。

最上层的职业是读书学习走上仕途,次一点的是经商为业生活富足,再差一点的是掌握一门技术养家糊口,最差劲的才是把头插在裤腰带上去当兵。

经过张献忠祖上几代人的共同奋斗,张献忠的父亲终于不用再去当兵,而是走乡串户做些小生意养家糊口,虽然不用当兵打仗,日子也还是过得拮据。

为了不让儿子吃跟自己一样的苦,张献忠被父母强制送进私塾读书,无奈当兵的基因太强盛,张献忠在私塾根本坐不住,不仅学习不行,身材强壮的他还喜欢跟同学打架斗殴,最后被先生轰了出去。

离开私塾后,张献忠和村里一群小流氓混搭了几年,因为他身材魁梧,反应敏捷,大都成绩相当不俗,还在一帮小混混里打出了名堂,绰号“黄虎”。

光会打架又不能换银子,生存所迫张献忠去当过“捕快”和“边兵”,捕快就是地方官的爪牙,边兵更得作战英勇,张献忠做这两项工作也算物尽其用。

遗憾的是明朝末年贪腐问题太猖狂,当捕快工资被县太爷克扣,当兵工资又被上级截留,张献忠在哪都干得憋屈,加上他性子暴烈,当捕快屡屡违法犯纪,被革职除名,当兵他又不遵守军纪甚至犯下死罪被关在牢中。

侥幸不死的张献忠出狱后发现,天大地大居然没有他一个容身之处,一身蛮力硬生生被封印体中。

那时候正直陕西自然灾害频发之际,不只边塞日子不好过,整个陕西都在生死线上挣扎,灾荒不断饿殍遍野。

明朝政府国库空虚,面对灾情无能为力,所以陕北地区不断有农民组织起来发生暴乱,比如米脂的李自成、府谷的王嘉胤、安塞的高迎祥等等。

在这种大环境影响下,张献忠很快纠集起一小股走投无路之人,拉起大旗响应王嘉胤,自称“八大王”。

02

加入起义军后张献忠很快发现,自己在起义军里混得如鱼得水,那叫一个畅快淋漓,简直就是猛龙入江,巨鲸腾海。

首先,张献忠的家族基因决定了他在战斗面前的优势。

祖上世代为军,打架格斗都不在话下,历史书上说他“身材魁梧,剽劲果侠,声如巨雷”,一看就是打架斗殴的好材料。

其次,张献忠为人勇猛,打仗不要命,每次遭遇明军,他都身先士卒一马当先,战争面前勇不畏死。

史料记载,张献忠作战骁勇,“战辄先登”,作为一个部队首领他敬业负责,“夜尝不寐,裹甲微行,携刀巡视”,而且能跟将士们同甘共苦,“与士卒同甘苦,自由谈话,表现坦白,温情大量,慷慨态度,且尝与属下饮食。”

什么样的人愿意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说是沆瀣一气也行,说是臭味相投也罢,总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帮亡命之徒开开心心聚集在张献忠周围。

在他的带领和感染下,张献忠的部队厉害到什么程度,历史记载过一个小故事。

张献忠部队攻取吉安时,大队人马未到,一骑绝尘而来。城上人见只来了一个人,都探头探脑看,好奇他准备怎么攻城。

只见这人利落地从怀里掏出一个铁钩,臂力一甩,铁钩腾起钩住城墙上凸出来的灌木,这人三下五去二跃上城墙,守城兵大骇,惊慌失措四散逃窜,等张献忠大队人马奔驰而来时,城门大开吉安顺利失守。

这种作战能力和作战勇气,当时的明军、起义军都望尘莫及。

张献忠和李自成是同时期的人,俩人差不过同时在起义军中出人头地,从一个小小的伍长逐渐靠实力做上起义军的首领,李自成号称“八队闯将”,张献忠号称“西营八大王”,但单凭实际作战能力,李自成要比张献忠差好大一截。

李自成带兵在明军的追剿下屡战屡败,最后只剩下17人,躲到山中藏匿踪迹求生,而同时,明军正调动全国人马追剿张献忠,但还是屡屡受挫。

张献忠所带部队不仅作战英勇,最重要的是机动灵活,游击战的优势被张献忠发挥到极致。

敌人优势兵力出击,他们马上逃跑,敌人撤退,他们跟在后面突袭,敌人驻军整顿,他们不断骚扰,敌人人困马乏,他们调集精锐果断出击。

14年间,张献忠的部队在陕西、山西、河南、安徽、四川、湖广等地,来回大幅度远距离纵横穿越,不断地进攻、逃跑、转移、暗度,如入无人之境。

崇祯十六年以前,张献忠部队的声望一直在李自成之上,朝廷也一直视张献忠为最大的劲敌,崇祯皇帝多次挑选朝廷重臣,倾全国之力对张献忠部队围追堵截,但是效果都不理想。

张献忠自己编歌曲嘲笑明军:“前有邵巡抚(邵捷春),常来团转舞;后有廖参军(廖大亨),不战随我行。好个杨阁部(杨嗣昌),离我三天路!”

明军不仅追击截杀张献忠部队没收获,而且还让张献忠的部队在这几年中迅速扩张,队伍发展到将近十万人。

03

这个时候可以说是张献忠部队的高光时刻,然而还没等张献忠高兴过来,忽然有一天他发现,李自成马上要成气候了。

李自成大败之后,痛定思痛决定改变作战方针,之前他和张献忠一样是流寇,现在他要稳扎稳打前进,攻一城守一城,开仓赈灾笼络百姓,稳定自己的政权。

张献忠在中原大地玩得正嗨,一转身发现死对头李自成都要成王了,自己还只是个响当当的“流寇”,巨大的落差让他第一次开始反思,自己的前途到底在哪里,难道要当一辈子流寇不成?

张献忠认认真真思考之后决定学习不如自己的李自成,这时候张献忠占领了湖南和江西,但他不愿向马上要统治整个北方的李自成称臣,谋划一番后张献忠决定去四川。

四川当时称蜀地,三面环山一面据水易守难攻,而且蜀中富庶,占领四川就可以以天堑为屏障搞自己的小王国。

张献忠部队从湖南入蜀很顺利,基本上没有遇到什么太大的阻碍,很快部队就攻陷了成都,张献忠在此称帝,改国号为“大西”,史称大西国。

建国第一天,张献忠黄袍加身端坐殿上,文武百官按照仪制向皇帝叩拜,张献忠看着满朝官员掀髯大笑:“起来吧,龟孙们,弄得还挺像个样哩!”

一句话彻底暴露了张献忠的政治实力,打游击战他可以称流寇之首,坐江山他离千古一帝差好几个十万八千里,是孙悟空背着他翻筋斗云都到不了的距离。

游击战时张献忠带领部队所到之处只管烧杀抢劫,物资靠洗劫各城富户百姓,他们到一个城市抢空一个城市,从不担心部队给养问题,现在据蜀建国后,仅仅经历了几个月短暂的太平,张献忠的部队又是这么来,到处抢粮食。

蜀中呈现一种乱象,张献忠和他的部下虽然理论上稳定了下来,准备固守四川,但是行动上还是老方法,不思安抚百姓稳定生产,靠赋税养活军队,而是继续走老路抢来就用,反正王法在他们手中,横行乡里是他们的特权。

这就必然导致统治者和普通百姓之间的矛盾越积越深。

其实对于基层老百姓来说,到底谁称王跟他们没多大关系,只要让他们稳定生产有吃有喝,他们才不介意皇帝老儿姓甚名谁,张献忠偏偏在这点上满足不了群众需求。

登上皇帝宝座后他从来没想过帮助百姓发展生产,更没想过去帮助百姓,哪怕做做样子他也不干。

老百姓辛辛苦苦种出来的粮食,他的士兵上来就抢,抢完还来,让百姓根本没活路,这样就逼得老百姓不得不造他这人民起义军的反。

所以张献忠平定四川后只是经历了短暂的安定,马上各地又纷纷起兵反抗他的政权。

张献忠一看自己的统治如此不坚牢,军队出身的张献忠首先想到的就是暴力镇压,好像行伍出身的人都特别崇拜暴力,他们相信暴力再联合检举制度就可以威慑万民。

张献忠开始在他控制的地区实行严厉的监管政策,首都成都的四城门均不许擅自出入。

凡城里人要出城的,先得到兵马司递申请,申请里写明某人到某处,左右邻居是谁,由谁来担保,什么时间回城,到期未回,取家人性命不论老幼,邻居及保人也尽数斩杀。

城外人入城办事的,在左脸上盖一个印章,出城时如果印章被汗水冲掉或者不小心擦掉,立刻斩首。

张献忠还派出大量细作监视城中百姓,发现敢妄谈新朝的,立刻绑了治罪,城中人个个人心惶惶,亲戚在大街上见面都不敢打招呼。

有一个小事例很能体现这种氛围的恐怖。

一天夜里,一个男人在家跟老婆嚼舌头说邻居的琐事,他老婆不耐烦回他:“天这么晚了早点睡吧,净说些张家长李家短的有什么用!”

第二天这个男人就被抓了去,张献忠听了汇报大笑说:“这是说我家长,李自成家短,没事,是良民,放了吧!”

如此,这男人才侥幸脱命。

在这样的暴力统治下,百姓没办法正常生产,就算侥幸劳有所得也得被官兵抢了去,话不敢说,事无法做,逼得人身体和精神双重受摧残,所以很多人看到有起义军攻城马上响应,想终止张献忠的残暴统治,这样整个形势变得更加不稳定。

有史料记载,忍无可忍的张献忠最后实行屠城,满城百姓一个不留全部杀光。

这样统治怎么可能会长久呢?很快张献忠陷入腹背受敌,内外夹击的绝境,北面清军压境,东面明军紧咬不放,内部各城各县反抗武装按了葫芦起了瓢,让人焦头烂额。

张献忠这时候又觉得做皇帝不如做流寇自在,朝堂上他把自己头上戴的那顶镶满贵重宝石的帽子摔在地上,还气哼哼地踩上几脚,顺手又抓过来侍卫的帽子戴在头上,仰天大笑说:“他娘的,老子还是戴这个舒服。”

后来清军入关,张献忠终于不再留恋四川,准备再回自己的老家陕西蓄积力量图谋重新起势,所以他把多年集聚的财富装上大船顺流而下,不想却在四川彭山县江口镇岷江河道遭到伏击,不计其数的金银财宝随船沉没江中。

张献忠虽遭逢如此大的变故依然豪情不减,在西充凤凰山听说遭遇清兵,他仍然一马当先,毫不犹疑挎上战马,盔甲也来不及穿,长枪也顾不得携带,领着七八个人就冲出去探查敌情。

奔上小山岗上的张献忠自爆行迹,被清和硕肃亲王豪格一箭射中肩膀下面,箭头从左侧贯入,直透心脏,血流满地,张献忠在血泊中疼得来回翻滚,最后活活疼死了。

看张献忠的一生,不得不让人喟叹,本来是基层农民出身,应该最能体谅农民疾苦,最理解农民喜欢安定这种思维的,可他自己掌握政权后却只想着如何压制农民,用暴力换太平。

一个明明是从苦难荆棘中杀出来的人,最后又把别人都赶入荆棘,逼着他们对自己造反,这种思维也当真让人无法理解。

或许应了那句话“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等到自己手握重权时,就会忘了自己身在基层时是如何思考的吧。

张献忠用自己的行动给我们上了一课,一切经历都需要思考,没有深度思考认识,经历也只是白白的光阴流逝,给自己带不来任何启示。

人一辈子要根据自己所处的位置不断总结、反思、学习、提升,不要忘记自己走过的路,不要忘记思考未来要走的路。

作者:晓鹤,生于砂砾间,心向暖阳开,写走心的文字,过有趣的人生。

参考资料:《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