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天地||南京街边大碗茶|赵建业

 昵称79734495 2023-08-03 发布于江苏

南京街边大碗茶

赵建业

说起刚来南京那会儿,已经是三十年前的事咯。不说古城金陵四季山水城林,不说秦淮河夜晚桨声灯影,不说雨花台苍松庄严肃穆,只说长江大桥的巍峨与大街小巷的气息。“刘姥姥初进大观园”,我充满好奇的脚步,一遍遍繁复探寻,高温火炉,接待我的是挹江门内街边的“大碗茶”。

 19884月,我挣脱泥泞,走进古都南京,埋头打拼,这一蹲,就像航船抛下锚,再也不舍得离开。我所在的下关,是南京的大西北。下关人,下关腔,除了嘚瑟说民国下关开埠“大马路”如何热闹繁华,能提上筷子抖抖的也只有中山码头和长江大桥。居住夫子庙剪子巷一带的“老南京”,还真不拿下关待见,仿佛下关的,属于外来户似的。那时候,生活在下关的居民,去湖南路、山西路、鼓楼、新街口,也习惯说一一进城里。

“老下关”人的记忆,秦淮河与惠民河水流交汇,唤着三汊河的,那是永远抹不去的痕迹。三汊河口门边,水上新村五巷47号的灰黑老旧木门吱吱呀呀,门朝西开,正对着熏人口鼻的公共厕所。这就是接纳我的落脚地一一南京轮船运输公司轮驳分公司。从三汊河口门的公司出发,沿着惠民河石梁柱大埂,大热天靸着一双凉拖,吧嗒吧嗒,走到中山桥。那时的中山桥还真是一座桥,横跨在惠民河上,公交电车挤满人头来回穿梭。行走中山北路,路边高大的梧桐树枝干遒劲,枝枝丫丫簇拥,在半空握手。浓阴匝地,一片清凉,仿佛走进了浓荫隧道。我目光抚摸一遍渡江胜利纪念碑的浮雕,抬头一望,斑驳古城墙仿佛一位沧桑老者,端坐在那里,静待日月。迎面,蜿蜒城墙城楼翘角飞檐,拱门上“挹江门”的“挹”字,竟然不认得,也不好意思开口问。

走进挹江门内,南面八字山,北面土城头。这些蕴含地域文化特色的古地名,也是后来才慢慢知道的。

左拐向北,走过斜长的盐大街,驴子巷已在建宁路口相迎,正对面是一家部队“414医院”的正门。后来改为“长征医院”,现在竟然关闭了。到了“长江大桥饭店”,南京长江大桥南引桥蜿蜒向上,车水马龙,川流不息。那时,还没有大桥南路高架。

我从南引桥下去,楼梯口就是“四平路菜市场”。向北横穿铁路,进入大桥公园。长江在面前激情奔流,舟船在上下穿梭航行,半空的铁路桥一列列火车徐徐前行,我一节节数,一列火车竟然有64节满载的车厢。绿皮火车,每隔十几分钟就有一趟,不是南来就是北往。

仰望长江大桥,激动与震撼从每一个毛孔舒张。“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长江大桥公园,那时是开放的免费的。我和几个苏北老乡船员相约,一起“爬大桥”,悠闲地溜达逗留进大桥公园,抬头仰望高大的南桥头堡,头都有点晕涨。那时,桥头堡的电梯有专人管理,乘坐一次5毛钱,旁边有一级级楼梯供人步行上下。小李小张各花5毛钱“享受”乘坐电梯的待遇,快速扶摇直上桥面。而我和另外两名老乡,一憋气攀登上有十几层楼高的桥头堡,只见威武的哨兵在执勤守护大桥。长江大桥建成后,1969921日,毛主席视察南京,乘坐桥头堡内的电梯,上升到桥头堡的“三面红旗”平台,视察雄伟壮观“天堑变通途”的南京长江大桥。之后,外国的几十个国家政要、嘉宾也专享过这座桥头堡内的电梯,游览长江大桥风光。关于长江大桥的过往,是后来慢慢捡拾的。

大桥留影。原路返回。下午两三点钟,烈日炙烤,走到挹江门内,口渴难耐。右侧路北的浓阴下,一位五六十岁的敦实大爷,守着一个“大碗茶”摊。说是茶摊,却是简便。一个七八十公分高的小方桌上,一溜排六杯“大碗茶”,两排各三杯。小茶桌旁有五个褪色的黄蓝暖壶(茶瓶),铝制的茶尿子(烧水壶)擦的铮亮。一个蓝边白瓷盆内半盆清水,放置几只茶杯淹没在清水里。“老师傅,大碗茶,多少钱一杯啊?”老师傅起身,揭开玻璃碗盖,一大杯温热的“大碗茶”递到我手中:5分钱一杯!我站立街头,昂起脖子,咕咕咕,喝了两大杯。递上1毛钱。老师傅接过一毛纸币,放进厚厚的钱夹。接着,将我喝过的玻璃杯浸没在白脸盆的清水中。拿起空杯,爽了一两下。提起茶尿子,汩汩叙满杯,盖好白玻璃。热后摇着蒲扇,一边陪伴身后静穆的古城墙,一边收听咿咿呀呀的京剧“沙家浜”……

挹江门内土城头,老师傅泡制的“大碗茶”,刚来南京那两三年,我光顾过多次。守茶摊的老师傅如果健在,应该到了期颐之年了。炎炎夏日,南京街头大碗茶,滋润我一路疲惫。现在,只要我有机会经过那里,我的目光都会停留一会。

南京“老下关”脱胎换骨,可谓“翻天覆地慨尔康”。原来的水上新村、惠民河、石梁柱大埂、中山桥,已悄然被时光湮灭。住下关,宿鼓楼,再乔迁栖霞丁家庄安家,从城西到城东,相距三十里,我走了三十年。感谢南京第二故乡张开博大胸怀接纳一个苏北农民的儿子。行走高楼林立古城街头,再想遇见“大碗茶”,已然是不可能的了。

------------

作者简介:赵建业、男、江苏淮安市洪泽人,洪泽区作协会员,南京市作协会员,现定居南京。作品散见《扬子晚报》《南京日报》《金陵晚报》《淮海晚报》《淮安文艺》等10多家报刊。 “双肩挑起腾飞路”荣获淮安市“改革开放四十年之交通故事”征文三等奖。 “建一座桥 爱一座城”荣获淮安市“圆梦高架 通衢淮安”征文三等奖。《路遇》荣获淮安市洪泽区“我与法治同行”征文一等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