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个好用的思考工具

 青柠檬20230520 2023-08-03 发布于浙江

今天介绍一本书《七天学会思维导图》,作者,石伟华。

●为什么阅读这本书?

这是一个朋友给我推荐的书籍,鉴于他阅读的书很多跟我阅读的书有重合,而且这是一本他强烈推荐的书!因此,这本书被放在我的书单里面了。

●它的功能是什么呢?

作者有12字的提炼,这12字可谓贯穿整本书,也是本书核心,这是我们运用思维导图的时候不得不围绕的关键点,即“明确方向、把握全局、理清关系”。具体怎么运用呢?作者谈到,不管我们在平日的写日记还是写规划以及做各种笔记、写作甚至是写一本书等等,都能派上用场。

●本书梗概

首先,这本书指出,思维导图是一种工具,是一种帮助我们思考的工具,可以更好地帮助我们全方位思考。七天学会思维导图,也就是说,每一天都有相应的学习内容。

接着,总结一下这本书的大概内容,我尝试用关键词、关键字回忆:第一天,发散思维(头脑风暴);第二天,归纳、总结;第三天,排序;第四天,解决问题(5W2H);第五天,日常应用;第六天,快速阅读;第七天,写作。实际上,学了前面的三天内容已经可以运用思维导图了,而后面的内容是作者指导我们如何运用到学习的各个方面。

●本书亮点

作者提供的方法有很多,可能我们在看这本书之前早就有过切身的体验,平时也在运用,但是作者更突出的地方在于,能够深入浅出地把很多智慧有逻辑地、成体系地贯穿起来。我们切不可因为知道其中的某些观点而生出傲慢之心。

比如,我个人的体会是,对于我们不熟悉甚至是陌生的东西,越学越会、越用越熟悉。

再比如,写作的时候可以打破传统模式,不必按照顺序,可以先发散思维,写了再说,具体怎么完成一篇文章,再这里不说,感兴趣的伙伴可以阅读本书。

还有,看书的时候不适宜在自己卡顿的地方停留,越是停留,这本书读下去的概率越小。作者对此的理由介绍得比较充分,我也不过多介绍。这个方法我一直记在心里,也是因为曾经受到某个老师的启发。初中的某一老师(李老师)曾经(也就是我初一的时候)给我们讲过一个阅读方法,阅读不能读的太慢,阅读慢,容易分心,然后一篇文章或是一本书怎么也读不下去了……

●如何把这个工具变成自己的工具?

这个工具不是与生俱来,而是说我们要习惯性用这种方式多思考、多操作,用得多了,我们的大脑自然具备思维导图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模式。所以,虽说本书是“七天学会思维导图”,实际上,很多人七个小时就可以学会,甚至不需要七个小时就可以学会,但是,想要运用好思维导图,七天的时间都远远不够,甚至七年的时间可能勉强熟练(因人而异)。越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去思考,我们对这个工具越熟练,我们的大脑也就越好用。

读完这本书,我目前还没怎么运用思维导图,对思维导图也不熟悉,但是,起码多了一个思考的工具。还有,这本书的内容质量还不错,只是电子版的书籍配图像素太差了,图片模糊,很影响学习,好在家里有本书的纸质版,方便进一步学习。总而言之,这本书值得阅读。

电子版的配图很模糊

高清的纸质版配图

●阅读时长:约4h,推荐指数4.5星(满分五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