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伏最后几天,这件事比防暑重要,做不好当心秋冬病缠身!

 憩苑 2023-08-03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今年三伏天是加长版的,要足足晒够40天,每一天的炙烤都让人感觉度日如年。

滚滚热浪下,所有人都在想着如何防暑降温,这里要提醒您,进入末伏,有一件事比防暑重要千倍万倍,尤其对中老年人来说,如果不注意,到了冬天病缠身。

这件事就是——祛寒邪。看到这里很多人可能都会嗤之以鼻,到处三四十度的高温,寒从何处来?其实,冬季普遍有暖气、穿得多,并不容易受寒,但是三伏天就不同了。

病从寒中来

夏至以后,人体阳气在一年中逐渐达到顶峰,血管处于扩张状态,腠理开泄,一旦着凉,寒邪便容易趁机入侵,尤其是大量出汗毛孔充分张开的时候,突然进到空调房里,寒邪最容易由皮肤进入人体。人们在夏季多喜食冷饮,寒性食物、冰镇水果毫无节制,爱吹空调、洗冷水澡、蹚凉水,这些过度贪凉的行为都可能让身体在无形中被寒邪伤害。

俗话说“十病九寒”“病从寒中来”,寒邪有凝滞的特点,就像寒冬水会结冰一样,血脉受到寒邪的侵袭,也会凝滞不通,引起各种疼痛症状,如头痛、脖子痛、肩背痛、心胸痛、胃痛、胁肋痛、腹痛、腰腿痛等。以疼痛为主症的疾病,大部分都是寒气引起的。


一旦变成寒性体质,危害不可估量,举个简单的例子,我们把蔬菜水果放在冰箱里,可以保鲜食物,防止食物“衰老”,但是我们的身体却不是这样的,就像一些热带水果,比如香蕉、菠萝,这些食物放在冰箱里会冻烂的,人更是怕冻着。
如果你的身体里也住着冰柜,想想都觉得直打哆嗦,但是大多数人受了寒却不自知,但身体会变得代谢下降、过胖或过瘦、体质变酸、毒素难以排出、手脚凉冷、脸上长色斑、月经不调、容易疲惫、怕冷喜热、尿频……
1
寒邪伤肺


此外,夏季寒邪还是慢慢累积病根的过程。中医讲“形寒饮冷则伤肺”,很多在夏天反复发作的慢性咳喘、过敏性鼻炎、感冒、发烧,大多是由于进食寒凉而导致阳气受损,或过于贪凉致外邪入侵所致。
2
寒邪伤关节

夏天穿得很少,关节都暴露在外,而外界的高温会让毛孔大开,然后寒邪会顺着大开的毛孔侵入到关节中,不仅如此,寒邪还可能累积在身体中,由表入里,导致风湿病、关节炎等,也可能让慢性咳喘到冬天更加严重。

寒邪入侵最典型的信号是少汗、怕冷、头疼,轻则出现手足麻木、关节疼痛,重则可能导致风湿性关节炎、颈椎病等问题。

3
寒邪伤脾胃
脾胃是“后天之本”,但是很多人夏天的生活习惯非但不能养脾胃,反而会伤害脾胃。狂吃冷饮、猛吹空调、喝太多凉茶、不吃主食、沉迷麻辣重口味、习惯晚睡,这些会导致寒邪内伤,容易患上胃炎、胃溃疡等疾病,表现出的症状就是怕食凉食、腹胀、腹痛、腹泻。
4
寒气伤肾
如果寒气侵入肾,两寒相遇,就如同雪上加霜,肾阳最易受损。一旦肾阳受损,就动摇了先天之本,会出现怕冷、肢凉、小便清长、大便稀溏、苔白质淡、脉沉无力等情况。轻者使人重感伤寒;重者引起阳气暴脱,致人非命;急者则使得血脉闭塞,诱发冠心病和中风 ;缓者则使寒气慢慢沉积体内,形成许多慢性疑难病症。
5
寒邪伤身
虽然冬天天气寒冷容易感冒,但是吃点药也就好了。夏天的感冒,才是真的难痊愈!夏季感冒容易加湿邪,引发的症状更明显,比如头疼、身体困重,湿邪还不容易祛除。

逼出寒邪

今年的末伏从8月15日开始,一直持续到8月24号结束。进入三伏天的最后一伏,气温依然居高不下,暑热易耗气伤阴。加上今年夏季全国各地普降大雨,各地雨水多、湿气大,更容易导致人体内产生湿邪。在立秋已至、夏气未消之时,逼出寒邪尤为关键。

1
中医膏方

膏方可以调和气血、阴阳,兼具治疗和进补的作用,帮助人们从整体上调理身体,起到预防、保健养生的作用。秋、冬季节来临,天气逐渐寒冷,人们更易受寒邪之病,在秋冬之季进补膏方可以起到治未病和增强免疫力的作用,尤其是年老体弱、亚健康和患有慢性病的人群较为适宜。

适合用膏方进补的主要有四类人群:一是亚健康人群,平时虽无慢性疾病,但容易感冒,长期劳累或压力过大而致身体虚弱,精力不足,难以胜任繁重的工作;二是慢性疾病患者,像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肝炎、慢性胃炎、慢性肾炎、贫血、腰腿疼、女性月经不调等;三是体弱多病的老年人;四是康复期患者,如手术后、出血后、大病重病后等。

2
灸中之王——墨灸

俗话说:“十病九寒”。又有“万恶淫为首;百病寒为先”之说。风寒暑湿燥火皆应归为寒热所生,而寒热虽为矛盾,而实则一体。

现在很多人都有一个很大的困惑:一个很简单的疾病一直就是治不好,各项检查指标也正常。如很简单的痤疮,总认为是皮肤本身的问题,治疗时只是用各种外擦药或化妆品,几年都不能治愈。实际上只要将脏腑的寒气排出去,让上焦之火能够通过中焦从脚下排出去了,痤疮很快就消失了。

温度是决定我们健康的根本,尤其是女人,腹温一旦下降,寒邪积聚在胞宫,就会生出多种妇科疾病。所以防止寒邪入侵是养生之本。墨灸具有超强的渗透力,可渗透皮下5~10公分,墨随血行,多种中草药组成强大的祛寒除湿的药阵,透过皮肤—肌肉—血脉—筋,深入骨髓,开结行滞直达病灶,能拔出体内的风寒、湿、邪、毒,调理骨骼及软组织病变,并能发挥出较强的药理作用,具有消炎镇痛、活血化瘀,通经活络、祛风散寒、扶阳固本等功效。

当然,末伏防寒除去一膏一灸,还有生活方式的改变也尤为重要。

01
避免冷风直吹
无论是开空调、吹电扇还是窗边纳凉,都要避免长时间直吹。夜晚睡觉时,门窗别开小缝儿,以防虚邪贼风。
此外,空调房内的温度不宜设得过低,最好控制在26~28℃,睡觉时应关闭空调或将其设置为“睡眠模式”。
02
护好两个部位

咽喉和后心是人体最薄弱的地方,很容易受到风寒的侵犯。护好这两个部位,有助于帮助身体缓冲低温的寒气。

老人更怕着凉,建议出门时带件长袖上衣或坎肩,进入空调房间或较凉的地方时,立即穿上。

03
运动泡脚相结合

图片

慢跑、快步走等有氧运动会让全身活动起来,促进血液循环,有助于减轻体寒症状,长期坚持可逐渐改变寒性体质。但要注意避免进行高强度运动,否则易“发泄阳气”,反而加重体寒。

体质虚弱不适合运动者可以每天泡泡脚,用4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浸没膝盖,泡20分钟。在泡脚的同时揉搓双脚,效果会更好。

04
晒晒后背

可以在5点后多晒晒后背采集自然的能量,因为阳气的主要部位,主管、运输人体阳气最重要的七条经脉都在肩背部汇合,可以获得更多的阳气。

05
不用冷水洗脚

一些人喜欢在热天用凉水冲脚,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那是因为脚上的感觉神经末梢受凉水刺激后,会引起正常运转的血管舒张功能失调,从而诱发肢端运动痉挛、关节炎和风湿病的发生。冷水澡也是一样的,尽量避免。

三伏天,大家坚持住,防暑很重要,但祛寒邪更不能掉以轻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