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到中年的消费观

 新用户3640ZLWI 2023-08-03 发布于内蒙古

周末收拾衣柜,整个折腾一遍,耗费我大量的时间。

不得不说,衣服是真多,这还不包括搬了几次家送人的一部分,扔掉的一部分。

柜子里还有一些没撕掉标签的新衣服,之所以没有送人也是觉得当初花了不少的银两,心里舍不得,就变成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

心里默念造孽啊!

人都是为了自己的内心需求买单。

有那么几年,我的消费确实挺高,不停的靠买买买来满足内心的需求。

有人说童年缺爱的孩子,长大后需要别人给予很多爱才能治愈;而童年的窘迫心理上属于物质的那份空旷长大后却需要自己一点一点填平!

我可能属于后者。曾经厚重的自卑、不安、恐惧和不配得感缠绕着我的整个中学时代,尤其是高中时期从乡镇到市里求学,每次从家里拿上生活费都愧疚不已,别说买漂亮衣服,就是一日三餐也能省尽省。

即使家里没有多么贫穷,但是很难真正改变那种钱要省着花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

童年时期物质的匮乏,家境的窘迫。一直被灌输:买东西只能买实用又经济的,但凡买了喜欢而贵的就会和“不会过日子”“败家”挂钩。

这种“不配得”感伴随了我好长时间。

尤其是十七八岁的阶段,青春期的点点虚荣自然探头,看到其他女孩子的漂亮衣服也羡慕,甚至做梦都像拥有一套。

所以,我就属于童年物质上匮乏导致的手里有点钱之后报复性消费。

比如围巾,我从来都是几条几条的一起买,曾经同事跟我开玩笑说不知道有几个脖子,能不能戴的过来。

不仅给自己买,还给家人买,看到好看的服饰脑子里飞快的搜寻适合哪个亲人,然后就毫不犹豫的下手。

昨天我跟一个朋友聊起来这个话题,她说:她从来没有任何一次,只是因为喜欢某件东西,就毫不犹豫地满足自己。就算哪次满足了自己,也会觉得有深深的愧疚感。

其实我以前也是这样,记得刚参加工作时的我也从来没有任何一次,只是因为喜欢某件东西,就毫不犹豫地满足自己。

总在心里盘算,这件物品的性价比高不高,实用性,衡量它的价格是否合理,值不值得买。

甚至,我会本能把它跟日常开支换算,这就跟我妈把每次出去下顿饭店的花销换算成买多少斤排骨,能吃几顿,如出一辙。

其实这个过程很纠结,痛苦,懊悔,唯独,没有快乐。

后来随着赚钱的能力的提高,就会有不停买买买的冲动,其实不在于买了什么而是这个东西我也要拥有,没钱的时候考虑得太多,有钱了就必须要拥有弥补不曾拥有过的遗憾。

也逐渐的改变了消费观念,这种纠结,犹豫,甚至是负罪感,慢慢被大手脚的消费取代了。

当然这中间买过好多喜欢但不符合年龄的衣服,单纯得就为了喜欢而买单,没有考虑适不适合,就像孩子买玩具,玩不玩无所谓,但是我得有。

看着衣橱里的衣服,心里有很大的满足感,那是我买给那个曾经的花季少女的!

有人说,人的消费观随着年龄的增长都是倒U似的曲线,我想了一下还真是。这是一个从不舍得消费到盲目消费,再回归理性消费或者说低欲望消费的过程。

现在的我消费欲望明显下降,没有那种强烈的想要得到某件衣服的寝食不安的地步,出门也尽量以舒适为主,漂亮为辅,也不会为自己穿着而自卑。当然遇到自己喜欢的我也不纠结、难过。

随着年纪慢慢增大,那种买买买冲动最终都会被岁月磨平。对自己想要的越来越清楚,我觉得量力而行就好,过度消费也没必要,把握住平衡其实是个技术活。

买就买自己喜欢的,不将就,一般或者可有可无的,那就实在没有必要为此买单。

当然,我从来不后悔曾经的甚至有些愚蠢的大手大脚,因为那是我成长的痕迹,也是填补内心缺失的财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