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是谁?怎么做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呢?

 新用户64783Sli 2023-08-03 发布于四川

大家好,我是花式奶奶!

国学大师南怀瑾说:“​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的两个同学,她俩初中的时候是同桌,成绩也同样很优秀,不是第一就是第二,两人的家庭条件都不好。

中考的时候,为了节约学费,都报考了中级师范学校,也就是个高中文凭(那个时候师范学校不用交学费),毕业以后还可以当老师。

女生小李刚刚毕业,亲戚就安排她去了县里一个园林单位,属于铁饭碗,工作轻松,工资也比老师高很多,在很多人羡慕的眼神里,她没有犹豫就去上班了。

女生小刘毕业以后,去一个小乡镇学校当了老师,工作不轻松,工资还不高。

可是十几年以后,乡下姑娘小刘成了沿海城市大学的一个教授,而小李还经常出差,为县里公园去选择好看又容易成活的树木或者花草,甚至面临下岗危机。

仅仅十几年,差距为什么这么大呢?

原因就是:小李安于现状,对自己的生活非常满意,不再往前面迈步。

就像作者赫尔曼.黑塞在《悉达多》里描述的乔文达一样,对自己的现状非常满意,认为自己已经达到了理想的高度,不用再去做徒劳无益的追随。

小刘就不同,她边工作边学习,先是考大专,后来考本科,读研,读博,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读书学习。

她心里始终有个目标:想去找到心中那个不同的“我”,而不是别人眼中的“差不多”。

简陋的学校宿舍冬天冷,夏天热蚊虫又多,可她就像个苦行僧一样坚持着。

父母朋友同学都不理解她,“究竟为了啥?有体面的工作,有旱涝保收的工资,不愁吃穿,到时候再找个对象,多好的日子。”

她不理不睬,只有她自己知道,现在的“我”,远不是真正的“我”。


为了找到真正的“我”,她在备考的时候,曾经有过八个月没有出过门,没有出去应酬,更没有出去逛过街的纪录。

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在支撑着她?

悉达多说“一个人必须探入自己的最深处,才能真正了解自我本质和意义”他把自己比做“充满渴望的精神容器仍未盛满”。

小刘从内心里,想探索自己究竟会有怎样的潜力,至少不应该是现在这样活着,她觉得自己的“精神容器仍未盛满”。

所以她会“吃的苦中苦”,成就自己心里那个“人上人”。

而悉达多也觉得自己要去寻找!找到心里那个“我”。即使破衣烂衫,食不果腹,也不放弃。


虽然少年悉达多的起点非常高,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王子,是父母的希望。可就是这样一个人,对自己始终不满意,总觉得自己活的不快乐。

和好友乔文达跟随佛陀苦修,也没有让他的心里得到安宁,总感觉远方有个“我”在等着自己。

他觉得佛陀的经历和体验,产生的智慧和觉悟,是无法教授给任何人,只有自己体验到的,才是真实的。

于是,苦修三年无果的悉达多“还俗”了。

他和妓女学“爱经”,和商人学“生意经”,和撑船人学习做人的道理。

他经历苦难,折磨身心。最终找到了那个拥有智慧的“悉达多”。


导演田沁鑫说:苦一分,自己就更精良一部分,来人世一场,就要努力做一个人。

而这个靠努力才能做到的“人”,就是我们心中更好的“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