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世凯创办保定军校,为黄埔军校造就了多半教官

 兰州家长 2023-08-03 发布于甘肃

引子

袁世凯创办保定军校,为黄埔军校造就了多半教官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旧址

保定系的由来 民国时期保定军校培养出来的著名军事人物被称为“保定系”。保定军校是中国近代军事教育史上成立最早、规模最大、设施最完整、学制最正规的军事学府。自1902年起,保定先后开办了北洋陆军行营将弁学堂、陆军速成武备学堂、陆军速成学堂、陆军军官学堂以及陆军预备大学堂,1912年正式创办陆军军官学校。1923年8月因军阀混战,财力拮据,学员断接,军校被迫停办。在先后二十余年中,保定共开办军事学校达十五所之多。“保定系”在近代战争史、民国军政界、近现代军事教育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保定军校从组织机构、教学骨干、教育体制到教育理论等方面都仿效德、日等国家的军校。该校首次改变了清末各军事学堂的取官制度,设有校长、教育长、副官等。下设有步兵、骑兵、炮兵、工兵、辎重兵五科。在校各级长官及教官多受过资本主义国家的正规军事教育。如第二、三、五、六、八任校长蒋百里(蒋方震的字)、曲同丰杨祖德贾德耀孙树林及各任教育长毛继承、张承礼、程长发等均系日本士官学校毕业。尤其是被称为军事理论家和“兵学泰斗”的蒋百里,是先后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和德国陆军大学的高材生。

“保定军校”从狭义上讲可专指民国元年建立的陆军军官学校;从广义上讲,又可把十余所军校统称为“保定军校”;在其开办先后二十余年中,这里共培养出11000余名军事领导人才,仅后来成为将军的就有1500余人,是名副其实的“将军的摇篮”。其中的许多人都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风云人物,保定军校也因此蜚声海内外。它所培养出的大批活跃于民国舞台上的著名军事人物,保定军校的学生分散到各地各部队去,逐渐形成了所谓的“保定系”。其中虽也有不少人分配到北洋各军中,但随着政局的演变和国民革命的胜利,“保定系”便成为国民政府军队的一支重要派系。

北伐战争时期,国民革命军高级将领中保定军校生占很大比重。蒋介石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张群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参议;王柏龄任国民革命军总预备队指挥官;邓演达任国民革命军总政部主任;白崇禧任副总参谋长;黄绍竑任第七军党代表,王应榆任参谋长;唐生智任第八军军长,刘文岛任党代表,晏勋甫任参谋长;王天培任第十军军长;赖世璜任第十四军军长,熊式辉任党代表;金佛庄任总司令部警卫团团长;叶挺任第四军独立团团长;黄琪翔任第四军第十二师第三十六团团长;严重任第二十一师师长等“革命军的中坚将校”均系“保定军校同学”。仅第七军团以上的军官即有12人系保定军校生,占百分之七十左右。

在抗日战争期间,“保定系”许多将领为挽救民族危亡,维护中华民族的独立和领土完整而英勇作战,成为抗日名将。如新四军军长叶挺、领导东北民众抗日军的苏炳文、在绥远抗战的傅作义、参与指挥卢沟桥作战的何基沣张克侠秦德纯张维藩张寿龄董升堂曾国佐等,指挥凇沪抗战的蒋光鼎、张治中陈诚、参与指挥台儿庄战役的白崇禧徐祖贻等。还有在抗战中为国捐躯的如第九军军长郝梦龄、第二十九军军长陈安宝、第二十三师师长李必蕃、第五十四师师长刘家麒、第一七四师师长夏国璋、第一五二师副师长林英灿、第二一五旅旅长赵锡章等。

由于“保定系”将领受过严格而正规的军事教育和训练,有着较高的军事素质,因而受到国民政府、军队和各地方集团的重视,不少人成为中央军事机关及各治一方的封疆大员。如曾任参谋总长和国民党副总裁的陈诚,国防部长白崇禧,先后任军委会政治部长和新疆省政府主席的张治中,陆军总司令顾祝同,空军总司令周至柔,国防部次长秦德纯,副参谋总长郭寄峤郭忏,军委会政治部副部长黄琪翔,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辉等。此外,在集团军总司令、战区司令长官、“剿总”司令以上的将领中,“保定系”也占有相当大的比重。白崇禧、张治中、顾祝同、薛岳、刘峙黄绍竑廖磊李品仙陶钧胡宗铎叶琪;晋系集团的杨爱源、傅作义、赵承绶、孙楚、王靖国、梁培璜、陈长捷东北军的荣臻、王以哲何柱国董英斌刘多荃牛元峰、何立中等;粤系集团的李汉魂余汉谋邓龙光、寥培南等;川军系统的刘文辉、邓锡侯田颂尧等。这些人物在中国现代军事史上均有一定的影响。在整个南京国民政府时期,“保定系”在相当程度和相当长的时期内,控制了中央和地方的军事实权与一部分政权,成为军政界一支重要力量。即使后来崛起的“黄埔系”,也只能与之平分秋色,而未能完全取而代之。

袁世凯创办保定军校,为黄埔军校造就了多半教官

黄埔军校的各级领导、教官,多为保定军校生。如校长蒋介石、副校长李济深、先后任教授部主任和教育长的王柏龄、先后任教练部副主任和教育长的邓演达、学生队总队长严重、军事教官顾祝同刘峙刘尧宸、钱大钧、季方、金佛庄、郭俊、张治中、周至柔等。黄埔军校的军事教官除一部分是国外留学生外,多数系保定军校出身。诚如孙中山先生所说,黄埔军校“诸位教员有从外国来的,有从保定学来的,但保定军校成立的时间很久,人数很多,器械又完全,我们这个学校所处的种种地位,都是比他们差得很远”。在黄埔军校领导骨干力量中,“保定系”占为多数。

正文

1924年孙中山圈定的黄埔岛,尽管是原陆军小学的旧址,有几处现成的校舍但和它远去的大清国一样,早已是破壁颓垣,凌乱不堪。

起初的半个月,军校筹备处无处安置,无法办公,孙中山便想了一个办法,把一艘“大南洋号”船停靠在江边,作为军校筹备处的临时办公地点。

不久,筹备处在广州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之———珠江边的南堤2号,找到了一座还算雅致的欧式小楼房。尽管四周是喧腾的闹市,赌馆妓院林立,嘈杂不堪,一年两百块银元的房租也着实不菲,但孙中山还是断然拍板,将军校筹备处设在了这里。

蒋介石主持了几次筹委会会议不辞而别后,代理委员长廖仲恺便责无旁贷义无反顾地接过了担子。

王柏龄后来回忆说:“学校筹备处,他(廖仲恺)天天来,尤其在蒋先生走后,一天要来几次,恐怕我们走,极端安慰,极端勉励。筹款一事全靠他设法。”

廖仲恺王柏龄李济深林振雄俞飞鹏宋荣昌张家瑞等委员以及叶剑英邓演达严重钱大钧刘峙顾祝同等人接连召开会议,商讨军校开办的有关事宜,实施各项草创工作。其中主要有八项:

一、订立校章;二、修理校舍:三、任免教职员;四、招考学生;五、审查员生资格;六、决定第一期学生教练计划;七、决定全校员生必须加入国民党;八、决定服装、教材书籍之样式种类及购置办法。

对于军校设立何种体制,他们商讨之后,初步确定设立5个部:教授教练、管理、军需与军医,暂时分别由几个筹备委员分工负责。

招收学生必须先有教官,教师是学生的师表,黄埔军校以培养革命军骨干为目的,各级官长的人选尤为重要。因此,筹备委员会规定,对各方举荐的人员,必须先认真填写好履历表,再经过筹委会慎重考察,才能择优任用。

3月24日,筹委会还借用广州高等师范学校的教室举行了教官、职员考试,考察被举荐人员。考试前,筹委会负责人做了一个讲话,赞扬他们来校为党牺牲的决心,同时要求,作为本校教职员必须清楚党纪、军纪及自己的地位和责任。

考试结束后,最终被张榜录用的人员大多来自保定军官学校、云南、广东、浙江的陆军讲武堂江西海陆军讲武堂日本士官学校毕业生,以及一些思想较为激进的留俄、留法勤工俭学人员。

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出身保定军校的军人,他们和不用考试而直接由孙中山任用的军校高级官长一起,成为黄埔军校教官的核心骨干,也成为军校一道醒目的风景。蒋介石后来回忆黄埔军校的师资时,便说过首先要直接追溯到保定军校。

保定军校和一代枭雄、孙中山的对手袁世凯有关。

出身河南项城名门望族的袁世凯,如同当年洪秀全一样,有过“三更灯火五更鸡”的苦读,也有过科场名落孙山的失意。后来,他索性将“圣贤”诗文付之一炬,豪迈地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岂能龌龊久困笔砚间”。

随后,他投笔从军,远离家乡,前往山东登州投奔淮军统领吴长庆,走上憧憬“大野龙方蛰,中原鹿正肥”的军旅生涯。

袁世凯的最终成功,基于他在小站练兵和拥有自己的军校。可以说,孙中山之所以不是他的对手,与袁世凯拥有自己的军校与军队有很大的关系。——这一点,袁世凯的确可称孙中山的老师。

1895年,也就是几乎与孙中山遭到李鸿章门人冷遇,愤而远走创建兴中会,开始平生第一次反清起义之时,袁世凯的人生却处处得意,顺风顺水。他颇受李鸿章赏识,被保荐重用,开始在天津和塘沽之间的小站督练与绿营等官军截然不同的新式陆军。

此前,袁世凯以“通商大臣暨朝鲜总督”的身份,长达12年之久驻在清朝的藩属国朝鲜,协助他们训练过新军并卓有成效,对督练以洋枪洋炮为武器的新军颇有一套。

到天津小站后,他从德国重金聘来了许多教官,采用德国陆军制度,组建了步、马、炮、工、辎等兵种,制定了新的营规营制、饷章、操典。

这支崭新的陆军全部采用外国新式武器装备,在大清国日薄西山、以大刀长矛为主的绿营面前,堪为一支锐不可当的精锐劲旅,后来发展为大清国的北洋新军及强大的北洋军阀集团。

袁世凯的小站练兵,揭开了清军编练近代化的序幕,也奠定了他个人一生功名事业的基础,后来影响中国政局长达十多年。

练兵之时,袁世凯为了提高士兵的素质,还独创性地建立了步队、马队和炮队等随营学堂和德文学堂,统称为“行营武备学堂”。

1900年,大清朝廷因战败被迫与八国联军签订了《辛丑条约》。这一届辱的条约规定,天津附近不准驻扎中国军队。袁世凯的武备学堂因而不得不迁到了河北保定。

在武备学堂的基础上,1903年2月,已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袁世凯上书光绪皇帝,拟建军事学堂,也就是在保定创办一所正规的北洋陆军将弁学堂。年富力强,热衷新政,力图富国强兵,不给努尔哈赤、皇太极等祖宗丢脸的光绪皇帝当即予以准奏。

袁世凯深知光绪皇帝正为《辛丑条约》的赔款焦头烂额,也就没有伸手要钱,而是颇有气魄地直接挪用北洋与直隶省的经费,以日本士官学校为蓝本,在保定东关原关帝庙旧址上大兴土木,很快建成了改称后的北洋陆军武备学堂,成为保定军校的前身。

这所军校的课程也与当时世界上的先进军校接轨,分为内堂和外场两大门类:第一年学习军事基础理论,第二年开始分科学习,分为步兵科、马兵科、炮兵科、工兵科、辎重兵科。为了保证教学质量,袁世凯还再次不惜重金,专门从日本聘请来了顾问和教官。

1906年开始,北洋陆军武备学堂又相继改称为北洋陆军部陆军速成学堂、陆军预备大学党。

1912年,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大总统后,又将陆军预备大学堂搬到了北京,改称陆军大学;保定原址也继续办校,改称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

袁世凯对保定军校很重视,和几个铁杆老部下冯国璋、段祺瑞等人先后检阅过军校的学员以及驻扎保定的北洋军。

保定军校更名后的第一任校长是陆军总长段祺瑞的心腹赵理泰。他是清朝旧官吏,德薄能鲜,整天一杆吞云吐雾的鸦片枪,思想也很保守,军校部分教学内容甚至还沿袭清末军事学堂时的陈腐教材。

不久,赵理泰被忍无可忍的学生轰走。

校长一职空缺后,总统府军事参议、后来有“兵学泰斗”之称的蒋百里,很快进入了袁世凯的视野。袁世凯随即签发大总统令,任命他为保定军校校长。

这是历史的又一个惊人的巧合,与黄埔军校校长一样,保定军校辉煌时期的校长也姓蒋,而且一样是浙江人。

蒋百里毕业于日本士官学校步科第三期,与蔡锷是同学(两人又是同庚,且同为秀才出身)。他毕业时,成绩名列步兵科第一,获得了一样珍贵的奖品——日本天皇的赐刀,后来名满天下的蔡锷则屈居第二。

蒋百里赴任保定之后,重新拟定了军校的训练大纲和“守信、守时、苦读、勤练、爱校、爱国”的校训,撤换了一批徒有虚名尸位素餐的教官。他还以身作则,无论严寒酷暑都亲白带学生操作演练。保定军校的面貌由此焕然一新。

但蒋百里对军校的改革,受到了陆军总长段祺瑞等保守派的掣肘。段祺瑞釜底抽的一招是让陆军部不给军校拨款,让蒋百里“玩”不下去自动走人。蒋百里多次催要无果后,致电袁世凯请求辞职,不明就里的袁世凯不予批准。

无奈之下,蒋百里当着全校2000余名师生举枪自杀,以惩罚自己对军校的“未能尽责”。军校教育长张耀亭迅速将这一事件报告给了总统府。

袁世凯听说后大吃一惊,急命到日本公使馆请最好的外科医生,坐专列赶往保定救治蒋百里。他还连下两道命令,一是令张耀亭暂代校长,一是令总统府侍从武官长荫昌带人前往保定调查真相。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治疗,蒋百里的伤势逐渐好转。但调查一事,因段祺瑞也是袁世凯的心腹干将而不了了之。蒋百里最后被袁世凯调离保定军校到总统府担任衣食无忧的一等参议,算是予以抚慰。

袁世凯对蒋百里的“恩宠”,一方面因其的确是难得的人才,另一方面也是对保定军校一如既往的重视。

1916年6月,袁世凯去世后,他一手创办的保定军校也逐渐式微,直至走向终结。四年后,军校在军阀混战中被洗劫一空,校舍也遭焚毁,无法复课。又一年后,保定军校不得不停办而寿终正寝。

保定军校及其前身前后共培养了近三万名军事人才,其中有3000余人获得少将以上军衔,因此,它获得了中国近代军官摇篮的美誉。

这些人才,不仅成为袁世凯北洋新军的主要骨干,如吴佩孚、孙传芳等赫赫有名的人物,后来许多人也被孙中山和国民党所用,黄埔军校以保定军校出身的教官最多,便是其中之一。

校长蒋介石即出身于保定军校的前身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1907年考人该校学习炮兵。当时浙江有 1000多人报考,最后只录取了60人,他赫然榜上有名,有幸成为其中一员。

第二年,蒋介石又幸运地被陆军速成学堂选送日本东京振武学堂留学,成为了他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脚印之一。

副校长李济深也出身于保定军校。

他在军校学习时便参加了辛亥革命,为阻止清军南下攻打起义军,曾冒着生命危险去炸漕河铁桥,有古燕赵侠士之勇。后来,他又就读于保定军校发展而来的北京陆军大学,以出色表现而留校做过教官。

其他出身保定军校的教官,除因与蒋介石政见不同而分道扬镳的邓演达等少数人外,大多与黄埔军校的学生一起,构成了一个新的派系——“黄埔系”,成为国民党的校军、党军、国民革命军的主要指挥官,是蒋介石这个“保定”校友的左膀右臂与“股肱之臣”。

保定军校出身的黄埔教官以及“黄埔系”的核心人物有:

王柏龄,保定陆军速成学堂第一期炮科生;

邓演达,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六期工兵科生;钱大钧,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炮科生;

刘峙,保定军官学校第二期步科生;

顾祝同,保定军官学校第六期步科生;

张治中,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步科生;

陈诚,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炮科生;

周至柔,保定军官学校第八期步科生。

在1927年至1937年的10年内战时期,国民党中央军的指挥大权多被“保定系”和黄埔教官掌握。蒋介石之所以依靠来自“保定系”等军校的黄埔教官,因为一则黄埔学生要由他们来训练教育,二则黄埔学生毕业后的最初一段时间,缺乏独立作战和军事指挥的能力和经验,要执掌军队大权至少需要10年以上的磨炼。

在这一过渡时期,必须由保定军校等军校出身的黄埔教官来支撑局面和带领黄埔学生。所以,在黄埔学生初出茅庐前后,黄埔教官还需一路引领,执掌中央各军事部门的大权。即使在抗战和国共全面内战,黄埔学生已经挑起大梁时期,曾是“保姆”的教官集团依旧不曾衰落。准海战役中,实际负责战役指挥的是徐州“剿总”副总司令、黄埔一期生杜聿明,但挂名担衔“剿总”总司令的便还是黄埔教官刘峙。

据统计,黄埔军校前6期出身保定军校的教官共有371名,而且大多担任军校中上层职务,成为军事学科和术科教学主要力量。他们为军校教学内容和形式的“中国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也是百年中国最有成就感的一批教官。

可以说,袁世凯创办的保定军校,除了为自己培养了一批军队骨干,挣了一份偌大的“家业”外,还有一个显著的业绩——培训出了诸多黄埔军校的教官。

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与孙中山这个“死对头”一样,同样是黄埔军校的功臣之一。

资料来源:

《蒋介石的枪杆子-从黄埔军校到黄埔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