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知识、见识和经验”对思考能力的影响

 秦声何来 2023-08-03 发布于重庆

第一件事是我做过一段时间的政府会计。那时候大家都不会做。所以,我就边摸索边实践边学习。然后,总结出了自己的一套账务处理的方法。这是我的经验。后来,我带实习生。

我让他们按照我的要求做,但我并不告诉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也不和他们解释其中的概念。他们只负责按照要求操作即可。等他们操作熟练了,我再告诉他们什么是什么,为何如此做,这样做与那样做的差异是什么…等他们有切身体会之后,再传递知识和概念,他们豁然开朗。

而他们在操作过程中的疑惑也解除了。最后他们成了上手最快的一批学生。后来,我的学员也用这个方法教他带的实习生。

若我采取相反方式教他们,先教他们概念,再讲其中原理,或许他们又会变回到在学校里的那样,只知道概念但不会操作。

第二件事是我那天发现小苏打清洗茶杯茶渍很有效。于是,我高兴地在群里分享。不过后来,我才发现用小苏打去顽渍是常识。不仅是常识,而且是初中化学课的知识点。只是我不知道而已。

通过这两件事,我想说明什么?

1.体验是经验的土壤。经验是价值的种子。知识见识是价值的养料。唯有丰富的体验才能用知识见识提炼丰富的经验,唯有丰富的经验才能产生丰富的价值。

而思考正是把经验转化为价值的过程。正如我有了体验和经验才能教我的学生一样。若我没有做过,我是无法指导他们的。当然,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和见识必不可少。见识扩张视野,知识提供支持。

2.体验与知识要相匹配。体验是感知到的事实,知识是认知到的事实。两者的匹配既是完成对事实的占有,也体现了知行合一的精神。

若只有体会和经验,人会容易主观归因合理化解释。若只有知识和见识,则会纸上谈兵,空谈误国。

这就好像没有谈过恋爱的人自称为恋爱“高手”。没有做过生意的老师在课堂上大谈商业逻辑。学渣父母想用自己的方式培养出学霸的孩子…

如此想来,“知识见识和经验”这个结构是为了让思考的结构完整不偏废。

3.无论是先有体验再有知识,还是先有知识再有体验,两者不能相隔太久。时间相隔太久,无论是感知还是知识都会被遗忘。

为了防止遗忘,我们需要把体验加工成经验,把经验提炼为知识。最后,再不断用自己总结出来的新知识在行动中解决现实问题。如此才能在头脑中留下印记,从而形成不用思考的下意识反应。

最后我想说,“一个人想要发展自己或者活的比较好就需要将知识、见识和经验理出一个比较合适的结构出来。” 那么,我想重新理解、认识和践行“知识见识和经验”就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儿。

是什么在影响着我们的思考能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