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有人偷吃蟠桃,被孙悟空当场抓住,他为啥隐瞒不报? 文/姜子说书 《西游记》故事里,孙悟空第一次上天庭做官的时候,正赶上御马监缺个正堂管事,于是玉皇大帝着孙悟空去除授弼马温。且看这美猴王到岗上任之后,是否称职? 首先,孙悟空一到任,就查看了文簿,清点本监人员和马的数量,并且问明了自己的职责所在,而且就像他当日管理花果山一般,每个人该干什么,他都安排得明明白白。
也就是说,这个新来的弼马温安排得当,御马监自从他到来以后,一切井井有条,而孙悟空本人作为此处的老大,也没有偷奸耍滑,而是格外努力,你看他到底有多么勤勉呢?
大家都听过鲶鱼效应,把猴子放进马厩里,就像往渔船里扔了一只鲶鱼,顿时活力四射,瘟病一类皆无,可知孙悟空是世界上最适合养马的马夫,怎么说都是“专业对口”,效益最大化,本该是个双赢的事情,结果又是如何呢?且听御马监众人怎么说?
《西游记》故事里,孙悟空的第一份工作,就这样以他的旷工辞职告休。孙悟空也从初出茅庐,干劲十足的有志青年,慢慢变成了老油条。 起初,孙悟空以勤勤恳恳工作为荣,以为只要自己踏实肯干,一定能够得到玉帝的嘉尚,以后前途无量,当他听说努力只是白搭,得知再尽心尽力也是前途渺茫,他的心态完全变了。 孙悟空开始以努力为耻,只说玉帝不会用人,自己一心顽耍,绝不肯承认自己一片真心被辜负,全部努力喂了狗。
孙悟空的这种心理,就像大部分父母看到孩子成绩差,都喜欢听老师说是孩子不努力,贪玩的缘故,绝不想听到老师说自己的孩子非常努力,比所有人学习都卖力,但还是考得很差,笨得无药可救,不是学习的这块料。 再者,老师一心看重你的孩子,想多教孩子一些本事,孩子自己贪玩,不懂得把握机会,父母还能指望在孩子身上做思想工作,若是孩子一心想在老师跟前表现,老师却看不上,不肯搭理,父母可就无计可施了。孙悟空绝不愿意透露自己想在玉帝跟前表现,却被对方无视这件事。人们总不愿意为得不到的利益,还赔上自己的面子。 再后来,孙悟空找了第二份工作,当了齐天大圣,他就当起了富贵闲人,一心结交大佬,再也不愿意埋头苦干了,乐得无事牵萦。
最后还是许旌阳真人担心孙悟空结交众人,闲中生事,建议玉帝与他一件事管,于是乎,孙悟空又当上了蟠桃园的园长,却开始了监守自盗的生涯。
没多久就是蟠桃会,七衣仙女来摘桃,却已经是花果稀疏,人人都说孙悟空把老树大桃都吃光了,导致蟠桃会上众人没有蟠桃吃。但是,孙悟空真的有那么大的胃口,把蟠桃都吃尽了吗?且看蟠桃园有多少桃树多少桃子!
哪怕所谓被吃尽的老树大桃特指的是九千年一熟的蟠桃,这一千二百株,他也吃不完呀,何况原著中孙悟空并没有像86版《西游记》说的那般,吃一口就扔。那蟠桃都哪里去了呢?还有谁曾经来蟠桃园偷吃了王母娘娘的蟠桃呢?取经路上,孙悟空在方丈仙山会见东华大帝君,作者提到了东方朔。
看来,东方朔是去过蟠桃园偷过蟠桃的,孙悟空明知,却没有当场揭穿,大概率孙悟空还大大方方地请他吃个够,甚至还让他带点回去呢!毕竟,这是孙悟空交朋结义的一种方式,他用这种方式,不知道卖出了多少人情,以至于取经路上,各方大佬都给他几分薄面。 孙悟空之所以隐瞒不报,任由众仙分吃了天庭最贵重的蟠桃,拿着玉帝和王母的蟠桃做人情,是因为他已经明白,他早晚是要出去单干的,打工仔做得再好,也没啥用。若是东窗事发,还可以把责任推给蟠桃园其他人,何况他也不怕丢了这份工作。 当然,蟠桃被吃光也是天庭的夸大其词,大抵七衣仙女早前就来过蟠桃园,那天庭的琼浆玉液可都是蟠桃化水的产物。后来如来降服妖猴,王母娘娘还亲自摘了大桃给他。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西游记》 你笑罗刹国有眼不识荆山玉,却在海市中精致利己!好一个异史氏!左右都是傲慢与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