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设计生产线的绩效奖金

 万里潮涌 2023-08-04 发布于浙江

假设有一条生产线,有A1A2B3A44个工位,工位B3比较难,需要较长的学习曲线,此工位用红色标示这条生产线要完成订单,还要配置物料员和拉长。因此一条完整的生产线至少会有直接作业员工、物料员和拉长三种岗位。

图片
 
我们要如何设计这条生产线员工的绩效奖金呢?

图片


第一步:少化,确保平衡

生产线在设计时, 要善用精益Cell生产线设计原则, 人员要越少越好,降低浪费, 也更容易调整各工序的负荷,使各工序作业时间尽可能相近,做到生产线平衡。若一条生产线的人员越多,人员容易参差不齐,新员工与老员工夹杂一起,作业被影响的程度就越大。人员越少,越容易平衡,效率就会越高,即使有问题发生, 影响的范围也更小, 这就是精益生产的好处。
曾经辅导过一家企业,一条生产线原来是22人,第一阶段降到11人, 最后降到4个人,配合有效激励制度, 让人均效率整整提升至原来的3倍,这是通过精益改善,实践而来的。
另一家同样类型的公司, 也朝着少人化的方向改善之后,一条生产线降为8个人,人均效率也是提升为原来的2倍。所以,要找到适合自己企业的最少人的组合,按最少人来布局生产线,让生产线小型化,再培养多能工,提升生产线的柔性能力。

第二步:降低WIP,保持流动

在工位之间, 保持流动, 不要刻意去设计物料存放区域,将作业现场、人员、操作台(设备)等合理配置,在生产产品时,每个工序只有正在移动及正在加工的在制品(标准手持量),让物品保持流动。

第三步:团体激励
不要单独计算工位的绩效工资,否则会因为有人做得快,有人做得慢,导致工位之间半成品堆积,作业空间被占用,影响作业效率等,产生诸多问题。所以,用团体激励,以入库的良品数量来计算团体绩效,堆一大堆在生产线(半成品)没用,良品入库才算。

图片
 

第四步:尽量确保员工“等级”一致

要避免另一种不平衡产生的浪费,即是不要将新员工与老员工凑在一起,否则老员工会抱怨。4个人的生产线,如果其中一个工位是新员工,就可能会拖慢整条生产线的生产速度,因为其他人要配合这位新员工的速度才能达到平衡。

所以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同一技能等级的员工可以放在一起,新员工可以同新员工一起组成生产线。

如果一定要安排新员工,则要给老员工“新人训练奖”,如果新员工所在的工位标准学习曲线是要一周,那么训练奖金则发放一周(以生产线效率计算奖金)。


第五步:根据学习曲线设定技能工资

在四个工位中,用红色标的B3工位,技术比较难,要学习比较久。根据学习曲线,这个工位要设置工位津贴。此津贴要独立于绩效奖金之外,因此这个工位的员工,其工资会比其他工位高。究竟哪一个员工做这个工位,这是开放的,只要员工有愿意学习,就可以做这个工位,领到岗位津贴,拿到比较高的工资。


图片

 

第六步:辅助人员以平均绩效计算

如果辅助人员仅负责一条生产线则比较简单,与生产线一起计算绩效奖金即可。然而,辅助人员往往会负责几条生产线,通常一个物料员会负责两到三条生产线的物料供应,所以,在计算绩效的时候,则用他所负责生产线的平均效率计算。

另一方面, 若我们的标准是1个物料员负责3条生产线,若他能做到供应4条生产线物料,则可以用534的概念计算并支付额外奖金。

同理,拉长绩效的计算也是这样。1个拉长负责1条生产线,如果拉长在保证生产线效率的情况下,能负责管理2条生产线,也是根据534的概念计算并支付额外奖金。

第七步:订单复杂性乘数考量

在生产的时候,有的产品比较简单,容易做;有的产品比较复杂,比较难做;老产品做起来很顺,新产品做起来比较困难;有的产品做10,000个才转单,有的产品做100个就要转单……,这些情况都要考量进去。

常常做的产品,绩效可以打折;不常做的产品,根据难易程度乘以1.2、1.3、1.4等;短单产品,因要频繁转单,则按转单次数来加乘计算奖金,其前提是要先定义什么是长单,什么是短单,要有标准。这样加乘计算之后,可避免没人愿意做难度高的,或短单的情况;新产品也一样,否则也没人愿意做。

只要按这样的理念,都可以设计出比较有激励效果的、合理的奖金计算方式。

图片

第八步: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企业接到的订单有长单和短单;产品有简单的、也有复杂的;有老产品也有新产品。如果企业有5条生产线。一般企业的做法是,不管是长单还是短单,简单的还是复杂的,都平均分配,即每条生产线都有各种组合,这样做的结果是:这5条生产线的效率都会降低。解决办法:将短单或难做的产品集中在一条生产线,而且这一条生产线的员工都要比较厉害,等级比较高,很多产品都会做;其他4条生产线则做单或好做的产品。这就是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您肯定有疑问,这些厉害的员工会同意吗?会同意!因为这不是真正的“牺牲”,而是团队成员共赢。

用一个被辅导过的企业的实际案例说明:

某家企业有5条生产线,每条生产线的最大效率是115%~120%。顾问说要“牺牲小我,完成大我”,要求用一条固定的产线做比较难的产品。顾问这样要求之后,发现结果并没有变化,五条线的效率仍在110%左右,这个结果是不正常的,如果生产线有改变,一定会有生产线做到130%,而专做困难产品的产线效率会降低,然而为何结果是无变化?

究其原因后才得知,负责管理这5条生产线的组长,担心按老师的方式做之后,负责短单的员工会有情绪,会抱怨,所以还是平均分配给5条生产线,分散来做,所以,方法没有变,结果肯定是不会有变化。

当说明那条“专线”有额外奖金之后,生产线按照顾问的方式进行调整。调整之后,负责生产难度高的产品的那条专线,效率有所下降,其他4条生产线的效率都提升,从110%提升到130%,提升了20%。

这4条生产线因效率提升20%所获得的奖金,若每条线拿出5%的奖金分给专做产品难度高那条生产线,则有20%的奖金补给他们。这些奖金是由公司额外给的吗?不是,是另外4条得到奖金的生产线分给他们的。这样做的结果是,4条生产线的员工所得变高,另外一条生产线员工的所得也变高。最终生产效率提升,产量更高,所有员工所得提升,皆大欢喜,做到了“牺牲小我,完成大我”。

 图片
这八个步骤走下来,根据学习曲线、工位、团队绩效,就可以将生产线的绩效奖金计算方式建立起来。这八个步骤的原则也可以用到间接部门的奖金设计,如工程团队或是用到业务团队,概念都一样,因为有的人的工作比较简单、有的工作比较困难,我们要以团队来看。
最后,还是那句老话 :员工工资越高,老板的成本越低,老板和员工双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