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星汉 | 清代统一西域前军营僚属诗作论略

 风声之家 2023-08-04 发布于江苏

原创 星汉 西域研究 2023-08-03 11:35 发表于新疆

收录于合集#文化文学艺术76个

来源:《西域研究》2016年第2期


清代统一西域前军营僚属诗作论略
星汉
内容提要

清政府统一天山南北前,现知有四位西域诗人:岳钟琪、阿克敦、沈青崖和丁棻。岳钟琪和阿克敦为朝廷大员,其西域诗多有研究者。但是作为军营僚属的沈青崖和丁棻的诗作却未见系统论述。本文拟就此二人在清代统一西域前反映“战”与“和”的诗作加以梳理、评说。

康熙五十四年(1715),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派兵两千袭击归附清朝的哈密,清和准噶尔之间在西域范围的战争序幕拉开。雍正七年(1729),清廷命领侍卫内大臣傅尔丹为靖边大将军,屯兵阿尔泰山为北路;陕甘总督岳钟琪为宁远大将军,屯兵巴里坤为西路,准备进讨准噶尔。雍正十二年(1734)和乾隆三年(1738)双方两次派员和谈,划定喀尔喀与准噶尔以阿尔泰山为界的牧区范围,清政府与准噶尔部之间的矛盾暂时得到缓和,以后维持了近20年的和平局面。直到乾隆二十四年(1759),清政府统一天山南北,现知其间出现了四位西域诗人:岳钟琪、阿克敦、沈青崖和丁棻。

研究岳钟琪和阿克敦的西域诗作已见有论文发表,但是作为西路军僚属的沈青崖和丁棻的诗作却未见系统论述。本文拟将此二人在清代统一西域前反映“战”与“和”的诗作加以梳理、评说,以期就正于方家。

沈青崖,字艮思,号寓舟,浙江嘉兴人,顺天大兴籍,雍正元年(1723)举人。雍正十—年,以西安粮盐道管军需库务驻肃州,曾出关,远至哈密,乾隆元年(1736),改授延榆绥道。乾隆三年,川陕总督查郎阿“奏劾肃州道黄文炜、军需道沈青崖侵帑,并及(刘)於义徇庇。遣左都御史马尔泰会鞫论罪”(《清史稿》卷二九七《查郎阿传》)。沈青崖有《寓舟诗集》传世,前有乾隆十三年(1748)沈德潜和于大猷的序,沈序谓:“观察由侍读出任西陲,今莅中州”,知其后又起复,官河南开归道,著述有《毛诗明辨录》《尚论编》等,另有署陕西总督刘於义修、沈青崖纂的《陕西通志》,同驻肃州时与黄文炜一起主持修纂的《重修肃州新志》。

《寓舟诗集》中的诗作,均有编年。作于西域境内者为雍正十二年(1734)《西路从军乐》七绝16首,这一组诗是为歌颂接任岳钟琪的宁远大将军查郎阿而作。开篇第一首为:“中朝新拜汉嫖姚,壁垒旌旗出绛霄。十万朱綅齐整肃,九天纶綍咏弓弨。”诗中“朱綅”代指铠甲,诗后注为:“大将军查以十年秋受钺。”以汉嫖姚校尉霍去病比拟查郎阿,歌颂其军容整肃,为朝廷所倚重。第三首为:“斥堠森严遍打班,先锋报敌匿前山。指挥两翼围将去,釜底游鱼系颈还。”诗后注为:“十一年秋大将军查大冢宰亲寻卡路,获贼五十余人,斩馘极夥。”“打班”即达坂,“冢宰”为清人对吏部尚书的拟古之称。查郎阿在一次巡视卡伦时的小胜,就被作者如此张扬,作为查郎阿的属下,后人当予以理解。

这16首绝句真实地反映了查郎阿主兵时的方方面面,诸如屯田、操练、射猎、选士、军械、军餐、军装等,都有涉及。其二为:

哈密山阴筑大城,雄兵环驻度辽营。北边海比居延阔,月下牵驼饮水清。

诗下自注:“营北即巴里坤海子。”诗中“度辽营”,《后汉书》卷八九《南匈奴传》谓,明帝永平八年(65),为防止南北匈奴秘密勾通,于五原曼柏(今内蒙古达拉特旗东南)驻屯重兵,名曰“度辽营”,此处指屯有重兵的清军军营。“居延”,指居延海,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北部。在沈青崖的时代,人们对“哈密山阴”的巴里坤不甚了了,作者此诗有必要交待驻军地理环境的重要和驻军地位的重要。

其六为:

仁君字小爱黎元,族帐移回吐鲁番。新筑瓜沙丰水草,一般城堡乐田园。

这首诗讲的是清廷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仁君”指雍正帝,“字小”是抚育百姓的意思。此诗的本意是:雍正十年(1732),雍正帝认为:“吐鲁番部落,……去巴里坤军营,尚有七八百里,易为贼人所窥伺,我师难以庇护。”(《清世宗实录》卷一二五“雍正十年十一月乙未”条)决计放弃吐鲁番,并同意当地维吾尔人东迁内徙的请求。其上谕谓:“料理吐鲁番回民迁移之事,……朕思回民诚心归向,屡拒贼锋,甚属可嘉。而冬月寒冷之时,仓皇转徙,又甚可悯。除在途加意保护外,伊等到时,务须安插妥贴,重加赏赍,出其望外。使老幼男妇,咸庆得所。不可为爱惜钱粮起见稍负远人内附之心也。”(《清世宗实录》卷一二五“雍正十年十一月丙戌”条)应当说,这是雍正帝的肺腑之言。是年十月,在额敏和卓的率领下,吐鲁番16城1万余维吾尔人启程东行,清军沿途护送,先抵达哈密军屯区塔勒纳沁,次年,再从塔勒纳沁东行,于八月间到达安西瓜州,这批维吾尔人被安置在瓜州五堡,清朝给他们提供了田地、牛具、籽种、住房,并蠲免赋税,额敏和卓被封为札萨克辅国公。

其九为:

夏衣才送又冬裘,缝缀无劳戍妇愁。古碛雪深能度马,卡伦诸将各防秋。

“缝缀”句下自注:“俱系营中代置。”此诗写清军的后勤供应,单举军服一事以说明其后勤保障,夏衣冬裘,无劳军人家属挂念,这样必然会加强军队的战斗力,也杜绝了历代边塞诗中那种“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高适语)以及“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王昌龄语)的凄凄惨惨戚戚的景象。在清代西域诗中找不到“送征衣”、“寄征衣”之类的题目。

其十二为:

材官奇伎集京城,六郡良家勇健营。免胄喜教鸣镝射,耸肩偏向石头迎。

《汉书》卷二八《地理志下》谓:“汉兴,六郡良家子选给羽林、期门,以材力为官,名将多出焉。”颜师古注:“六郡谓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河西,”诗中用典源于此。大意谓:将西北良家少年集中在京城进行训练,使其身怀绝技,后充实巴里坤军营。后二句颇有奇趣:这帮小伙子竟然脱掉军盔,让响箭射自己的头,耸起肩膀去接飞来的石头,这简直是在练气功了。

其十四为:

关中才造劈山雷,粤峤还驮九节来。鹤膝螺纹凭一炬,遥闻天狗堕黄埃。

“粤峤”句下自注:“粤东抚军鄂公进九节铜炮,有螺缠纹,凑合为一大炮,可击三十里。”作者在这组诗中,写了许多清军的先进武器,有“龙文盾”“滚长刀”“短弰”“钻不剌”(新铸枪)“大食刀”,还有用于战争的“混沌”(羊皮筏子),但是最有威力的还是两种新造的大炮,一是关中的“劈山雷”,二是广东的“九节炮”。广东巡抚鄂弥达所进九节铜炮,由螺丝拆合,炮筒长,射程远,搬运方便,适于野战。作者表示,有此重武器,定教灾星天狗般的敌军一扫而光,这是历代西域诗中唯一的赞颂先进武器的诗作。

西域防守各塘汛关卡军士的伙食也有别于内陆或是其他边地。诗云:“黄粱炊饭乳熬酥”,“刺倒元熊肉满厨”(其十),“马潼喷雪饮酸浆,常割单于双尾羊”(其十五)。他们吃的是奶疙瘩,喝的是酸马奶,肉食有家畜双尾羊和野兽元熊(玄熊,黑熊,避康熙帝讳改),这种军餐颇见豪放。

这组诗后有批语:“归愚云:切定本朝西陲,不作泛常塞下曲,是作者独到处。”归愚就是清代主张“格调说”的沈德潜,此语洵为确评,也有其“独到处”,究其原因,是沈青崖亲历其地,皆其亲见,有感而发,自不同于凭口耳相传而挥毫者。

七言歌行《南山松歌》这样写到:

南山松,百里阴翳车师东,参天拔地如虬龙。合抱岂止数十围,拜爵己受千年封。其间最老之古树,或曾阅历汉唐平西戎。山椒据险筑营垒,牧夫樵采孙枝空。金戈铁马恣蹂躏,燎原不尽仍青葱。茯苓蟠其根,苍鼠游其丛。鳞甲裹层冰,柯条撼朔风。王师十万征西域,伊吾直走阳关通。中材相度构广厦,大材臃肿莫可攻。剥取霜皮厚三尺,花纹藓蚀胭脂红。宋斤鲁削成异彩,军城制作几筵供。下余木屑香且艳,清光乱沸霞光浓。更调乳酥入穹帐,臭味竞与团茶同。养荣益胃滋脏腑,服食常觉精神融。玉华金液任君饵,愿蹑鹿皮仇季之仙踪。

此诗前有小序谓:“军中医院,推察药性,采皮熬汁成膏,号曰'松龄’,以贻同志,因歌纪之。”此诗雍正十三年(1735)作于巴里坤。题中“南山”即指今新疆哈密境内的北天山,以其在巴里坤之南,故清人称其为南山。诗中“车师”,古西域族名。“拜爵”句,用《史记·秦始皇纪》秦始皇登泰山封松树为五大夫典,言南山松之古。“或曾”句,东汉永和二年(137)敦煌太守裴岑率郡兵击败匈奴呼延王和唐贞观十四年(640)吏部尚书侯君集为交河道行军大总管,领姜行本诸将进击高昌等战,都曾翻越天山,故云。“王师”句,指清廷于雍正七年(1729)用兵准噶尔。“更调”两句,意谓用松屑煮过之水,加上牛奶和酥油,于篷帐饮之,其味与团茶相类,团茶,宋时以圆模制成的茶块,可充贡品,此指精美的茶叶。“愿蹑”句,大意是说服用“松龄”,有得道成仙之功效,《太平广记》卷五八《女仙三·魏夫人》谓“得道去世,或显或隐。托体遗迹者,道之隐也。”并举“道之隐”的例子,中有“鹿皮公吞玉华而流虫出户;仇季子咽金液而臭闻百里”的故事。

这首七言古诗是历代西域诗中唯一一首写“军中医院”的诗。通过“松龄膏”这一成药联系到天山松树,又由天山松树联系到古今的西域战事,其间突出本朝“王师十万征西域,伊吾直走阳关通”的历史功绩。回笔继写天山松树浑身是宝,木屑还能制成“松龄膏”,有“养荣益胃滋脏腑”的功效,极尽赞美之能事。纵观全诗不难发现,作者是在借题发挥,实为歌颂清廷对准噶尔的战争,其要求统一,反对割据的意向已充满字里行间。此诗一韵到底,长短句相间,读来流丽晓畅,不见阻塞。

如果说沈青崖是以“松龄”借题发挥,来歌颂清代统一西域前的“战”,那么丁棻就是以“山市”借题发挥,来歌颂清代统一西域前的“和”。丁棻,苏州人,雍正十年(1732)以州同知办大将军幕府事务,诗载和宁《三州辑略》,另有《巴尔库尔南山运道记》一文,载《重修肃州新志》。《山市》全诗复录如下:

祁连六月堆晴雪,赤日当天冻云结。北面巨浸虎臂舒,漫漫道是沧溟穴。

将军幕枕百尺楼,书生冬晓楼上头。北望山连数百里,桔槔指点烟云浮。

羲驭将升九霄紫,黯雾东迎半山起。千态万状顷刻间,傍人为我说山市。

昔闻山市海市同,定有妖蜃藏其中。宝光暂向甘泉浴,凭虚变幻迷长空。

怀疑已久未敢说,岂有光天肆妖孽。自来细柳乃三年,理窥感应心怡然。

初春山市在子丑,妖氛杀气弥山川。往往西隅飞一缕,先为蛇豕后虓虎。

饥鹰瘈狗争奔腾,炰烋駻突散复聚。介然铁骑从东来,髀槊腰弓莫可数。

指日瞥从戈影回,卷风直使旌声怒。恍闻鼙鼓万马嘶,猖狂鸟兽皆禽虏。

两年变态非一端,大抵规模仿佛取。前年七月秋风凉,弓劲刀寒人马强。

元戎简骑亲巡历,松柏俄成剑戟光。闻报贼人众徂匿,白杨沟外衔枚列。

一麾将土势吞牛,四面蜂围万重壁。野麋在囿豕在牢,霜銛作刀雨作镝。

生擒死馘无遁藏,唱凯归来敛干戚。去年九月哈透边,合围夹击如从前。

帝嘉懋功与懋赏,锡以宠命颁金钱。天子曰嘻贼己惫,均我赤子何歼焉。

十月使星乍西指,山市形容顿不尔。春树烟笼有万家,家家禾黍兼桑麻。

又化金城数千雉,绕城五色芙蓉花。晴旭熙熙曲阿上,散作祥光归沧漭。

别有余霞蟠结成,紫府仙人白鹤氅。东向神京拜至尊,金盘甘露擎仙掌。

更喜新年吐庆云,玉枝轮囷金柯分。自从元旦至元夕,碧落朝朝呈锦文。

知是天山通帝座,纷纭瑞霭先期贺。非关伊犁弹丸归,安怀恩被乾坤普?

二月星轺万里还,策凌泥首陀奇山。后车贡使泥金表,新从大宛携騕褭。

革心革面备四藩,阳关烽燧一时了。万年处处山海间,凝成鸾凤青天晓。

诗中“十月使星乍西指”,“二月星轺万里还”两句,是指清廷派遣傅鼐、阿克敦等前往伊犁与准噶尔和谈使团的前往和归来。由此可知此诗作于雍正十三年(1734)巴里坤军营。山市是大气中由于光线的折射,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到空中或地面上的奇异幻景,另有海市,湖市等,古人误以为蜃吐气而成,常以比喻虚幻不足恃之事。此处山市是指巴里坤湖每于春秋晴爽之时,杲日初升,湖中云起,依山而成市,清人多有记载或歌咏。此诗以山市附会雍正间平定准噶尔叛乱的战事及其平息。

这首七言古诗,按照其叙述脉络可分为六段。由起句到“岂有光天肆妖孽”凡18句为第一段。这一段中,“祁连”为祁连山,此指天山,《汉书》卷五五《卫青霍去病传》颜师古注:“祁连山即天山也,匈奴呼天为祁连。”故清人亦将天山称为祁连山。“北面”句下自注:“谓巴尔库尔蒲类海”,即巴里坤湖。第一段是写“今年”见到的山市,首先交代出现山市的条件,就是山(天山)的“冻云结”和水(巴里坤湖)“沧溟穴”生发而成。次写无战时将军和幕僚的闲适,开始谈论山市,继而作者另有说辞,认为山市并非“妖蜃”“妖孽”,其变化与西域战事有关,为下文张本。

由“自来细柳乃三年”到“大抵规模仿佛取”凡16句为第二段。这一段中,“细柳”即细柳营,为汉文帝劳军处,后以此指军纪严明之军队,此指清军军营。“初春”当指雍正十年(1733)初春,“春”字别本作“看”。“子丑”,作者自注:“丙子,己丑。”巴里坤天寒,春迟,此二日当是三月十九日和四月初二。第二段写雍正十年和雍正十一年上半年山市的变化,由山市的“妖氛杀气”“蛇豕”“虓虎”“饥鹰瘈狗”“炰烋駻突”等字眼来看,明显是指准噶尔军的猖獗,此数句当暗示查郎阿主兵以前副将马顺战败、石云倬纵敌诸事,从“介然铁骑从东来”以下六句来看,当是暗示查郎阿主兵后所取得的战绩。

由“前年七月秋风凉”到“唱凯归来敛干戚”凡12句为第三段。这一段中,“前年”指雍正十一年,“元戎”指署宁远大将军查郎阿,“白杨河”在今新疆哈密城北40公里。此战即上文沈青崖《西路从军乐》第三首诗后注所说:“十一年秋大将军查大冢宰亲寻卡路,获贼五十余人,斩馘极夥。”为此雍正帝在上谕褒扬查郎阿的同时,还批评了岳钟琪“数年以来,因西路将军等办理疏忽,是以逆贼敢于玩忽”。(《清世宗实录》卷一三四“雍正十一年丙辰”条)

由“去年九月哈透边”到“均我赤子何歼焉”凡6句为第四段。这一段中,“去年”指雍正十二年。诗中“哈透”,《清世宗实录》作“喀桃”,确址不详。诗中所言这次军事行动,实际是一场由西路军副将军张广泗指挥的遭遇战,在哈透一带,连败敌军。在噶顺(今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西之芨芨台)一带,歼敌400人,生擒36人,重伤者甚众,所获马匹、器械、口粮等物无算,追杀百余里,余敌远遁。雍正帝对此的态度是:“张广泗调度分遣,悉协机宜,在事将弁兵丁等俱各奋勇直前,得获全胜,甚属可嘉,著从优议叙赏赍。署大将军查郎阿虽奉调来京,然自统兵以来,与张广泗同心协力,整饬戎行,鼓励士气,此番克捷,亦由查郎阿平日训练整顿之所致,著一并交部从优议叙。”(《清世宗实录》卷一四七“雍正十二年九月壬辰”条)此次军事行动,与远在京师的查郎阿毫无关系,雍正帝竟然如此偏心,不能不说在他心目中的满员查郎阿和汉军镶红旗的张广泗地位是有区别的。皇上如此,幕僚们当然心知肚明,丁棻也不例外,此诗上一段查郎阿一次小胜用了12句予以全方位的歌颂,而张广泗这一次的大胜,仅用了6句,这6句当中,讲到军事行动的只有“去年九月哈透边,合围夹击如从前”两句,就草草结束,另外4句是对“今上”的歌颂。雍正帝也确实说过“均我赤子何歼焉”的话:“两路将军大臣,即欲尽驱雄兵,乘势进剿,朕悉谕令停止。朕为天下元后,惟以好生为本,并无将准噶尔必行剿灭之意。”(《清世宗实录》卷一四六“雍正十二年八月丙午”条)尽管这些话是在此次军事行动之前说的,但总算“颂圣”有据。

由“十月使星乍西指”到“安怀恩被乾坤普”凡20句为第五段。这一段中,“十月”指雍正十二年十月。“使星乍西指”,指雍正帝遣侍郎傅鼐、学士阿克敦、副都统罗密为使至伊犁与准噶尔议和罢战,由此山市呈现出各种吉祥图形,有农村丰收,城池坚固,仙人朝圣,“自从元旦至元夕,碧落朝朝呈锦文”,15天之内天空祥瑞不断。“知是天山通帝座,纷纭瑞霭先期贺”,这是天山神灵的超前行动,预示着和谈的成功。这一段用了20句,是这首诗中最长的一个段落,山市是否真如丁棻说的如此,那倒未必,但是它至少可以说明作者对双方息兵罢战的期盼,这也应当是中原和西域各族百姓的共同期盼。

由“二月星轺万里还”到结句,凡8句为第六段。这一段中,“二月星轺万里还”句,指雍正十三年二月使团路过巴里坤。“策凌”通作策零,即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泥首”,以泥涂首,表示自辱服罪,此指诚服。“陀奇山”当即塔勒奇山之讹。“后车贡使”,指噶尔丹策零派遣随傅鼐等入京的使者吹那木喀等人。“泥金表”议和表章以金泥封之,以示郑重。“大宛”古西域国,在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一带,此处指伊犁。“騕褭”,良马之通称。这一段是上一段的结果,以示山市显示祥瑞之不虚,在此照应第一段,使其前后呼应,首尾圆合。最后作者高唱“万年处处山海间,凝成鸾凤青天晓”,希望人间青天白日,鸾凤和鸣,一派和谐,永远不要出现战争。

这首七言古诗,用韵自由,换韵凡18次,有两句一换韵者,有12句一换韵者,排奡奔放,有一泻千里之势。然诗中“非关伊犁弹丸归,安怀恩被乾坤普”两句,一句一韵,殊不可解,疑有误字。笔者臆测,个中“归”字当作“土”字,若云“归”字,非傅鼐等人“归来”之归,当是伊犁“归属”版图之归,然此次和谈于土地归属无涉,丁棻不会不知,不会出此误句。

沈青崖和丁棻的西域诗作,以艺术成就论,在整个西域诗中算不上上乘之作,但是却有很高的史实价值。成书于嘉庆十三年(1808)和宁的《三州辑略·艺文门》将《南山松歌》和《山市》予以选录。这两首诗是《三州辑略》中仅有的两首清代统一西域前与国家大政有关的诗作。由此也能看出这两首诗在和宁心目中的地位。沈青崖和丁棻的诗作和岳钟琪、阿克敦的诗作组合在一起,反映出清朝统一西域前的战争与和谈。四位诗人以各自不同的身份,抒发了对朝廷统一天山南北的期盼,而作为军营僚属的沈青崖和丁棻的诗作,则更为客观地反映了这段史实。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文学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