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神秘物种”鳤再现长江宜昌段!长江十年禁渔后,长江白鲟的悲剧或可避免!

 垂钓鱼饵香 2023-08-04 发布于江苏

长江,作为国最长、流域面积最大的河流,一直以来被誉为国的母亲河,孕育着丰富的渔业资源。长江流域的渔业资源既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来源,也是不可或缺的饮食组成部分。然而,随着近现代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以及过度捕捞和水污染等因素的影响,一些长江中游地区的鱼类渐渐稀少甚至灭绝,比如2022年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这对于长江流域的生态平衡产生了负面影响。但随着国家十年禁渔计划的实施,一些已经濒危的鱼类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野。

近期网曝我国科考人员在湖北宜昌长江里发现一种罕见的巨型“刁子鱼”,该鱼学名为“鳤”,过去被认为已经消失,如今再度重现人们眼前。

鳤鱼,也被称为麦秆刁或刁子鱼,是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的一种珍稀鱼类,主要分布在长江及其以南的水域。鳤鱼的生态习性使其成为一种河湖洄游的鱼类,每年79月会进入湖泊进行育肥,生殖季节又会回到江河急流中产卵。它们身体形状细长,头部呈锥子状,没有胡须,背部呈蓝绿色,腹部为银白色,并有一条明显的黄绿色条纹,是它们的突出特征。通常个体的体重在1-2斤之间。

鳤鱼是一种河湖洄游性的鱼类,主要生活在洞庭湖、鄱阳湖等开阔水域。每年的5月至6月,性腺发育成熟的鳤鱼开始进入繁殖期,它们成群结队,由湖泊进入长江水域,最终在产卵场内配对甩卵,产出漂流性的卵子。

作为长江流域的土著鱼类,鳤鱼的肉质鲜美,内脏较少,脂肪丰腴,和“长江三鲜”一样,备受沿江居民的欢迎。回顾上个世纪,长江的鳤鱼资源非常丰富,一份古老的文献中曾记载:在一些淤泥型湖泊中,鳤鱼的数量最多,其规模庞大,一网下去甚至可以捕获1000~2000公斤的鳤鱼!

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干流相继建成了葛洲坝和三峡大坝,这些大坝阻断了鳤鱼等鱼类的洄游路径,导致鳤鱼无法自然繁殖,种群规模锐减。加上水质污染和过度捕捞等人为因素的影响,鳤鱼的数量急剧减少,甚至有时被认为已经灭绝。因其稀有罕见,鳤鱼成为“神秘物种”。2016年鳤鱼被列入《中国脊椎动物红色名录》,为极度濒危物种。

近年来,令人欣慰的是,鳤鱼再现踪迹。自2020年起,宜昌段、鄱阳湖、洞庭湖、安乡等地相继监测到鳤鱼的踪迹,并且数量有所增多。在连续三年的监测中,从最初的1条增加到6-7条。而这次发现的鳤体重接近一斤,已经是成年个体,具备繁殖产卵的能力,这也引发了对鳤在长江里种群数量的猜测和期待。

这种频繁复现的现象显示,在国家“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大背景下,洞庭湖鄱阳湖水系的生态环境和水质条件逐步改善。尤其是长江十年禁渔工作的推进,受威胁的鱼类种群开始出现恢复的迹象,禁渔政策初显成效。

虽然目前还未发现更多数目的鳤,但从这两条鳤的捕获时间和体型来看,可以推测长江里应该还存在一定数量的鳤鱼种群。鳤属于洄游性鱼类,而如今在长江里发现成年鳤鱼,说明其洄游产卵路线并未完全中断,依然存在自然繁殖活动,这为鳤的存续带来了一线希望。

因此,国家和地方政府要继续加大力度,采取更多有力措施来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促进鱼类种群的恢复。希望在研究人员和生态保护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这种“最大的刁子鱼”能够重新繁衍兴旺,不再像白鲟、白鱀豚那样悲剧消失。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长江这条伟大的母亲河,流淌着永不断绝的生命之光。

各位钓友,你认为长江里的鳤鱼还会大量出现吗?欢迎在评论区交流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