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rt. 5 ![]() 暑假,总是轰轰烈烈的 第五期主题:教育写作 ![]() 教师成长集市 非洲女作家丹比萨·莫约说:种下一颗树最好的时间是十年前,其次是现在。写作能力的培养也是如此。 在“功利”的诱惑中,走入写作之门 ——为写作找个由头 入职之初,我供职于一所民办中学,因未曾研究过当地中考,不久便被家长投诉讲课不切考点,被搭班同事嫌弃拖后腿,各种关系极其紧张。如何挨过在校的每一天,我想出的方法是给学生写信:对不自信的学生给与点拨,对进步学生给与夸赞,“看见”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此法不仅改善了师生关系,也让我看到文字的力量。 2021年2月,考编成功后,我入职广州市白云区良田第三小学。带着新的职业憧憬,开始坚持日更个人公众号,在上面记录教学细节,反思教育行为,书写阅读感悟及听课感受,与家长共聊科学养育…… 不得不承认,在写作上一开始我是存有私心甚至带着功利性的,我想在主流教育期刊多发表文章,获得专业认可,也想尽快成名,被更多人“看见”,为自己赢得更多发展资源。 曾经,我也认真思考过这样的写作出发点是否不够纯粹。 一次,我读到特级教师刘祥老师《改变,从写作开始》一书,书中写到:给写作确立一个目标,可以崇高,可以不染半点尘俗的污垢,也可以世俗,可以挟着显见的物质欲望。只要这些行动,关乎教育本真的恒久思考,包含对教育情怀的长久浸润,有着对教育理性的恒常探索,则即使是本着成名成家的俗念而坚持教育写作,也比不思考不写作者更具存在价值。更何况,写着写着,心中的杂念便会被文字洗干净,美好的花儿便会发芽、生长、开放。 于是,我决定孤勇前行——一面用文字对教育进行思考,一面靠公开写作推销自己。 遍地取材,细细加工 ——文章素材这样来 坦率地说,日更公众号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你一定很疑惑,一年三百多篇文章,到底都写了什么?怎么有那么多素材可写? 实际上,写文章的素材到处都是。 1.及时梳理自己的实践经验 只有做得精彩才能写得精彩。坚持写作得到的一大感悟就是,一线教师最好每个学期都在工作上设置一些侧重点,做一些创新实践。这两年,我在班上推行了作业改革、生日送诗、跨城通信、完美教室缔造、设计毕业纪念册等活动。 想到这些点子的时候,我会先从网上或书上找寻类似的材料,学习别人的系统做法,并结合班情改进。实践过程中,有什么收获和亮点,有哪些不足,都及时记录下来。记录的过程也是梳理的过程,梳理的过程更是思想提升的过程。 我很多已公开发表的文章都是对实践经验的总结,如《我的毕业我设计——创意毕业纪念册设计策略》《妙用夸夸条,让赞美留痕》《创意日记的魔力在哪里》《从护蛋活动看班级活动组织的要点》等。 2.激发问题意识 我认为,倘若我们的教育教学常年没有变化,职业成长便无从谈起。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教师成功解决的问题越多,他的成长就越快。 我一直在发现并试着解决问题:看到很多老师喜欢向同行索要教学资料,我写了《教师如何避免“拿来主义”陷阱》;了解到很多老师缺乏成果意识,不注重过程性资料的搜集积累,我写了《青年教师要有成果意识》;老师们平时听课学习,有没有更科学高效的方式来做记录,我写了《建立电子听课账本,助力教师职业成长》……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分享做法,是一条非常重要的写作法宝。 3.记录每日琐事 每天与学生打交道,每天都有许多小故事发生。这些小故事里也许包含着孩子们的欢欣、迷茫、苦恼,关心、记录孩子的小心思,这些都是教育叙事的绝佳素材呀! 举个例子:我会给班里每个孩子过生日,生日当天会送寿星一份小礼物和一首专属小诗,雨霏在自己生日前一周,每天在日记本上写“我的生日倒计时,还有七天、六天、五天……老师,你可别忘记呀!”看到孩子这可爱的举动,我马上把这点思考记录下来:原来孩子们对自己的生日这么关注,这是孩子寻求老师特别关注的重要机会,我一定不能忘记。 当然,自己的心情故事也值得记录。随手一记,便可为未来、为子女、为自己留存珍贵的材料。 积跬步而成千里,记录得足够多、足够充实、足够精彩,慢慢的,写作就会越来越得心应手。 4.用教育者的眼光审视社会热点 每过一段都有社会热点涌现出来,作为教育者应对此有一定敏感度,及时发出我们的声音。针对社会热点问题,我们可以从教育者的视角去挖掘其蕴含的教育价值,写出来就是很好的作品。很多期刊都设置有教育时评版块,若你有这方面的思考,写成文章是很容易发表的。 从被退稿中“挫”出来的勇气 ——发表文章的心态与技巧 “在黄色的大海里,一直游到海水变蓝”。开启教育写作后,我经历了不断写作、不断被退稿的过程。回想过往的投稿历程,兴奋中夹杂着沮丧,失落中积淀着斗志,那个一路跌跌撞撞走来的青年教师,如今越发泰然、自信。 1.“豆腐块”加持下的投稿热情 入职广州后,我利用暑假整理了半年来的文字,随意逮到几家期刊,带着几分豪横和自恋,一下投出去四五十篇文章。每天我都满怀期待,希望收到编辑的回复。两个月过去了,即便我每天都定时查看邮箱,仍不见任何动静。 2021年8月底,我收到一个薄薄的快递件。拆开来,某报刊的发表证书映入眼帘,我在样报上我找到自己那篇文章——《班主任应如何处理好家校关系》,只有400来字。这篇“豆腐块”文章,是对我半年来用心写作的嘉奖,那种被认可的欣喜,给了我无尽力量。 第一篇文章成功见报之后,我写作、投稿的劲头更足了。随后,我耐心梳理了班主任和语文教学方面主流期刊的投稿方式,专门买来几份刊物认真学习,研究它们的版块设置。然后,开始有针对性地写作、投稿。 我自认为做足了功夫,但几十篇文章投出去,一篇都没中。收到的要么是无言的退稿信——石沉大海,杳无音讯;要么是斩钉截铁的退稿通知——“抱歉,不予录用”;或者是让人温暖的鼓励——“您是潜在的优质作者,再接再厉”。 我是个有些执拗的人,当文章不断被退稿后,我决定认真打磨、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买来多本有关写作的专业书籍进行研读——颜莹《教育写作:教师教育生活的专业表达》、刘祥《改变,从写作开始》、吴松超《给教师的68条写作建议》、粥左罗《学会写作》、陈大伟《教育案例写作与研究》、吴欣歆《教育写作指南》…… 另外,我还自费参加了不少名师大家的线下讲座,通过“听”与“悟”与教育大咖产生链接,学习他们的方法、技巧,让自己从内到外丰盈起来,让写作言之有物。 2021年底,我参加镇里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首次体验借班上课,我认真进行各项赛前准备,悉心听取前辈的建议,拿到一等奖后,我梳理此次借班上课的经验,对课前5分钟的准备颇有几分心得,于是详细写了准备策略。在张祖庆老师引荐下,一大报主编看上我这篇文章,他提出一些修改意见让我完善,次年元月,文章被刊发。至此,我的文章开始“晋级”重量级期刊。 2.让被退稿的文章“起死回生” 在写作、投稿方面,我真的可以算是一只打不死的“小强”。曾经,我向某杂志投出42篇文章,最终,只录用了一篇,好几篇文章进入三审、四审阶段,最终还是被退稿。从理论上说,投出的文章越多,获发表的机会也越大,但事实上可能是投出的文章越多被退稿的次数也越多。那些被刊物退稿的文章,该如何处理呢?我摸索出以下方法,让被退稿的文章不会彻底凉凉。 转投其他刊物。有的时候,文章没有被录用,不是因为写得不好,也可能是因为文章内容或风格不符合期刊要求。被退稿后,不妨换一家期刊,投稿前可认真研究此刊物各个版块的文章风格,明确期刊定位,多多尝试。 修改后继续投。有些文章投出去虽然没被录用,但编辑会给予反馈,告知你修改建议。这时,千万不要半途而废,一定要按照编辑的建议认真修改,这个过程不仅会让文章饱满增色,也会让你更了解自己写作的不足。多几次打磨之后,写作时会更加得心应手。 等待合适的时间节点再投。很多期刊的文章选用都是按学校教育的时间节点来安排的。开学初,一般会刊登一些与开学相关的文章,比如开学仪式的营造,开学第一课等;学期末,则刊登与期末内容相关的文章,如期末复习策略、学生评语的书写策略等;遇到重大的节日,则刊登与节日相关的文章……老师们可以看看自己钟情的报纸期刊,摸清楚它的用稿脉络,投稿的命中率当然会更高。 做个有心人,在细节中淬炼花火 ——邮箱投稿有秘诀 一路走来,我不断总结经验。凭借以下这些方法,成功投出并顺利发表了不少文章。 1.建立投稿邮箱资源库 平时做个有心人,翻阅杂志或是看公众号时,找到编辑的邮箱应及时录入自己的投稿邮箱通讯录里。许多时候,缺乏投稿信息是造成老师投稿寸步难行的重要原因。 我的投稿主要分两大类:教师投稿和学生投稿。我在邮箱通讯录里做了分类。每一大类里有很多期刊编辑的邮箱,命名方式为:XX期刊X版块XX编辑。详细清晰的命名方便投稿时直接筛选,能帮我们节省很多时间。 2.准确命名投稿邮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