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血雨腥风三十年——读《罗马人的故事·第八卷》

 三个石头读书 2023-08-04 发布于广东

对于广大罗马帝国全境的统治,自上而下的君主政体比以合议制为特色的共和政体具有更高的效率。这不是意识形态的问题,而是统治效率上(Governability)的问题。

——盐野七生

1

引子

盐野七生老太太这套书15册,读到现在1年多了,也不过才进度过半。


《罗马人的故事·第八卷》

读到这一卷,有时候会觉得昏昏欲睡,但读着读着似乎突然理解了,为什么推荐语中说古罗马的历史对今天的中国有最好的参考意义?虽然罗马文明过去了数千年,但其多种族、多文化、多宗教的融合和冲突,广大的治理疆域和复杂的地缘政治,都是大国治理的棘手难题,最终决定能否驾驶这艘巨轮前进的,并不取决于意识形态,而是治理效率。

2

血雨腥风30年

本书较长,324页,断断续续读了快2个月,但讲述的历史却很短。

不过是从皇帝尼禄的死开始到图拉真登场为止的不到30年之间的事情,准确地说,是从公元68年夏天到公元97年秋天为止这29年间的历史,可以总结为尼禄时期的大乱到五贤帝时期的大治之间的过渡

在此期间有7人登上了皇位,即加尔巴、奥托、维特里乌斯、韦斯帕芗、提图斯、图密善、涅尔瓦

前四位属于“四帝内乱期”,在同一年中出现了四位皇帝,你方唱罢我登场,从第一位登基到第三位维特利乌斯兵败被杀,都在公元69年这同一年内。

  •   加尔巴、奥托、维特利乌斯——尼禄逃亡中自杀后被元老院拥立称帝,属于年老体弱能力勉强的类型,导致各地将领拥兵自重,陷入内乱。7个月后就被奥托杀害。奥托上位后不过三个月,败于维特里乌斯后自杀。同年底,韦斯帕芗攻入罗马,维特里乌斯被杀,结束了“四帝之乱“。

从韦斯帕芗开始的后4位皇帝,相对务实,总体上与元老院合作,改革内政,重建经济秩序,逐渐缓解了帝国的危机,让罗马帝国重新步入正轨,获得了进一步走向繁荣的基础。

其中对韦斯帕芗和提图斯两位印象深刻:

  • 韦斯帕芗——不说他稳定罗马朝政的功绩,单说个八卦——这个皇帝开了对公厕贩售的小便进行收税的先河,甚至直到现代,法国的街头尿厕都通称为“Vespasienne”,其名称就是取自这位皇帝,不知道这是否也算另一种方式的“遗臭万年”

  • 提图斯—最悲情的皇帝:灾难多,在位时间短,进行了镇压犹太人起义的“犹太战争”,应该是犹太人最恨的罗马皇帝,有机会去罗马的朋友可以去提图斯凯旋门打卡,门上有犹太圣殿掠夺的圣案和烛台的雕塑。

这里也顺便加个彩蛋
这个时期的罗马出了一个著名的历史学家:塔西陀,他记载这段历史的著作名字叫《Historiae》,后来这个词演化成英语中的“History”。

3

历史是个整过容的大妈

关于“记录抹杀刑“和“存疑”的史观——

在古罗马时期,当一位罗马精英阶层的公民(特别是从事政治方面),或帝国时期的罗马皇帝,在他们亡故之后,由元老院讨论并决议是否对其施以这种惩罚。这是一种对于已故公民最严厉的惩罚。
对于不相信来世、因而最看重今生的成就和死后名声的罗马精英们来说,没有比“记录抹杀刑”对名誉影响更严重的刑罚了。

盐野老太太自己说:

笔者的专业是哲学而不是历史,写作的内容不管是文艺复兴时代的意大利还是古代的罗马,都只能算是业余的。所以笔者所写的罗马史不是一部学者的罗马史,而是一部作家的罗马史。

其实不要看不起非史学家写的历史,这正是是盐野七生的优势。

读本卷时我特地去翻了西蒙·蒙蒂菲奥里的《耶路撒冷三千年》,对比了其中讲述提图斯平定犹太战争的相同章节,一个正统的犹太人和一个客居意大利多年的作家对同一历史的阐述,完全是两套不同的感情色彩,读后的感受很不一样。即使是盐野七生,看似尽量客观公正,还是流露出其久居意大利而对古罗马伟大文明的光芒的欣赏之情。

读历史,最重要的是“兼听”、“存疑”。“兼听”是指搜集多种渠道的信息、数据、观点;“存疑”是指“尽信书不如无书”。历史都是胜利者或者有倾向性的作者编著的,会选择性失明或者误导,而且流传下来的物证和记载本身也不完全,如何就能相信你所读到的历史呢?

除了上帝,所有人都是有自己的立场的。就像胡适所说:“历史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但是在很多时候,历史变成了一个整过容的大妈”。

4

从罗马行省看英国殖民地统治

近期HK事件愈演愈烈,读这一卷的过程中也不由自主地拿罗马帝国和大英帝国做做比较。

罗马承认行省人民对总督的控告权利,将此作为监督总督统治的手段,因此没有受到过控告也就可以理解为加尔巴的统治达到了让人民满意的程度。实际上,他起兵称帝后曾在西班牙组建起一个军团,之所以如此顺利,得益于不少西班牙人对加尔巴招募士兵的积极响应。

香港回归以前,英国赋予香港殖民地的民主权利甚至还不如2000年前罗马帝国给予行省被统治人民的权利。30年前的香港总督,只对英国本土国务大臣负责(有说对英女王负责,那只是形式上的程序),凌驾于香港地方法律(中英联合声明签署前,香港甚至立法会都没有)。

从结果来说,罗马帝国不是仅靠中央集权管理的国家,而是通过巧妙地同时运用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构筑了能够发挥两者优势的体制。

 多么地讽刺!大英帝国的衰退是由于各殖民地的独立运动,但在罗马帝国,各行省的独立或反叛却直到罗马帝国灭亡都没有发生过。

居住在国境外的部族并不是威胁,这些部族团结起来才是威胁。

英国人在去殖民地化的过程中,深得罗马人这个“分而治之”理念的精髓。美国人也是。

当然,不能看到这里就断章取义,片面理解西方人就比东方人狡猾,这不过是政治斗争中的博弈而已。《资治通鉴》中记录周烈王“魏大夫王错出奔韩”的故事时就说过:“懿侯曰:“不可。杀魏君,暴也;割地而退,贪也。不如两分之”。

看到这,想想二战后的印度巴基斯坦、中东各国、中北非殖民地乱相,包括台湾问题、香港问题,是不是觉得现在的场景和曾经的历史多么相似?

历史,不论她是任人打扮过的小姑娘,还是整过容的大妈,有时候就是这么有趣。

三个石头 2019.09.06


吹灭读书灯    一身都是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