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十一种孤独》——喧嚣城市里的孤独

 三个石头读书 2023-08-04 发布于广东

“耶茨无情,他很少留给读者安慰。”

——《十一种孤独》译后记

1

引子
什么是孤独

居然还真有一首歌叫《十一种孤独》

什么是“孤独”?

尼采说:我在人群中比我自己独处还要孤独。

蒋勋说:美学的本质就是孤独。

村上春树说:哪里有人会喜欢孤独,不过是不喜欢失望罢了。

白岩松说:你翻山越岭,无人体会你的辛苦。你振臂高呼,也少有人分享你的喜悦。孤独,其实是一种极高的人生姿态。人生就是自我对孤独的一场救赎,你越早学会越好。

而这本理查德·耶茨的《十一种孤独》,却以少有的关注失败者的角度,以冷峻、残酷、写实的风格,描述了一个个草根小众平凡而不堪的人生。

而这些不堪,就稀松平常地发生在你我的稀松平常的日子里。

2

《十一种孤独》
Eleven Kinds of Loneliness

《十一种孤独》以冷峻的笔触描写了美国二战后五六十年代普通纽约人的生活,写了十一种孤独的人生,主人公都是缺乏安全感、生活不太如意的人:曼哈顿办公楼里被炒的白领、有着杰出想象力的出租车司机、屡屡遭挫却一心想成为作家的年轻人、即将结婚十分迷茫的男女、古怪的老教师、新转学的小学生、肺结核病人、老病号的妻子、爵士钢琴手、郁郁不得志的军官、退役军人等。

耶茨笔下都是普通人的普通生活,描写的是普通人的孤独、失落与绝望,他自己曾说:“如果我的作品有什么主题的话,我想只有简单一个:人都是孤独的,没有人逃脱得了,这就是他们的悲剧所在。”

耶茨让你在阅读中明白:生活之路有时会意外转个弯,给我们的却并非惊喜,只是无奈”。


——本书译者 陈新宇

短篇小说的种类有很多,我一直觉得老舍那样的风格,平淡却有味,像日系的照片;野夫那样的故事,悲悯,就像看似豁达的背后,还是有隐隐的无法释怀的痛;李修文笔下的故事,温情,在日常中总是找到一点小小的感动。

而读到耶茨的故事,原来短篇小说还可以这样写,像一个看破尘世的大仙,冷眼旁观这万千莹莹众生,就像一台高清的纪录片摄像机,没有一点意想不到的结尾,反而处处是面对人生的日常中,最常见的那种不堪、错位和无奈。

他太无情,很少留给读者安慰。

他笔下的人物,就像伸出手去想抓住些什么,却什么也抓不住的无奈。

也许,这才是耶茨笔下真实的人生。

3

十一个孤独的故事

这十一个故事展现的是一种孤独,都是普通家庭和平凡人身上普普通通的悲伤。

第一种孤独:《南瓜灯博士》

抱有最大善意的女教师,却成为被转学来的有人格缺陷男孩文森特伤害最深的人。建立在谎言之上的虚荣是丑陋的,它会伤害很想喜欢你的人,最终也会伤害自己。如果说老师和男孩的思维在两个世界里,那么这两个世界是平行的,也是错位的,这是两个平行世界里各自的孤独。

第二种孤独:《万事如意》

是和错的人在一起,是孤独的;明知是错,却仍然作茧自缚地和错的人走在一起,是可悲的孤独。

第三种孤独:《乔迪撞大运》

正直严厉、不近人情的军士,空有严格训练要把新兵炼成合格军人的念想,却不被世俗所容,最终离去的孤独。

第四种孤独:《一点也不痛》

这一篇给我印象实在太深。无关爱与不爱,也无关对与不对,剧中人,都只有对现实的顺从和无奈,是一种面对现实无可奈何却又无处言说的孤独。

第五种孤独:《自讨苦吃》

这是一个独特的视角的故事(我觉得也许都不能算一个故事),讲述一个职员惴惴不安等着被解雇,以及真的丢了工作之后面对家庭、孩子的一天内的心路历程。故事平淡无奇,也没有什么跌宕起飞,却深深打动了读者。这样的小人物、这样的平淡无奇、面对苟且的生活和家庭的责任,不就是普通人每天面临的日常吗?“就算他再怎么想掩饰,最窝囊不堪的一面还是暴露给了最亲近的人。”

这是一种男人的挫败感却无处言说的孤独。

第六种孤独:《与鲨鱼搏斗》

“要么成为鲨鱼,要么你只能躺在那里,任鲨鱼活生生把你吃掉——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而我,是那种会走出去,与鲨鱼搏斗的人“,在耶茨的笔下,这个企图与鲨鱼搏斗的人,也丢了工作,最后却仍然高傲地拒绝了同事提供的工作机会。一下子想起了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和耶茨笔下的索贝尔类似,海明威笔下的老人,没有抓到鲨鱼,但是他也没有失败,敢于向命运宣战、乐于向梦想扬帆的人,他们面临所谓的失败,远远多于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人,这些命运的勇者,也是孤独的勇者。

第七种孤独:《与陌生人共乐》

营造了所有可能出现转折的前戏,却没有惊喜,也没有意外,一切都是世俗原来的模样。

第八种孤独:《布朗宁自动步枪手》

退役军人婚姻的失败和生活的不堪,在大庭广众之下,觉得自己像傻瓜也像小丑的孤独。

第九种孤独:《绝佳爵士钢琴》

在依赖别人的世界里,却不断尝试寻找自我存在感的孤独。

第十种孤独:《旧的不去》

年老多病,连子女都不想和你说话,不想让你插手他们生活时的孤独

第十一种孤独:《建筑工人》

热爱写作,却无法以此谋生的无奈,为一个出租车司机捉刀代笔,建造自己的文学建筑之时,却发现生活崩塌的孤独。

我最喜欢的是第四篇《一点也不痛》,把一对面对命运无情捉弄的夫妻,在现实和逃避之间的纠结和抗争,展现得淋漓尽致。

4

结语

如果用莱蒙托夫的这句诗,作为这本书的注脚,也许比上面几位大师所说更为贴切吧——

“一只船孤独的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读这本书有一种非常特别的阅读体验:残酷、无情、真实,却并不绝望。因为耶茨知道,失败和不堪,才是生活的常态,正因为知道这是常态,反而才不会绝望。

在耶茨的心里,当你和周遭的情绪,无法在一个频率上对话的时候,感受到的无处言说的孤独,才是到真正的孤独。

也许,学会享受孤独的人,才不会真正的寂寞。

三个石头    2020.10.16



吹灭读书灯    一身都是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