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写小人物的困顿与挣扎——读《冬泳》

 三个石头读书 2023-08-04 发布于广东

人们从水中扬起面庞,承接命运的无声飘落。

by 班宇《冬泳》

1

去年春节,在疫情肆虐的季节,窝在老家读完了路内的《慈悲》。


从《慈悲》中,

读到了路遥那种揪心的苦难和绝望;

读到了余华那种讲故事的戏谑;

也读到了看破生死、悲喜之外的旷达;

这份旷达,包含了对人性的慈爱,也包含了对在日子中煎熬的平凡人的怜悯,是为“慈悲”。




今年春节,在春暖花开的鹏城,读完了同样是讲述90年代东北下岗潮的背景下,书写草根小人物困顿与挣扎的《冬泳》。


从班宇的《冬泳》中,

读到了阿城恬淡超脱与沉迷执着的老派;

读到了王小波虚无与世俗结合的玩世不恭;

也读到了东东枪天马行空人鬼合一的荒诞不经;

还读到了野夫“情深而不诡”的乡愁和质朴。

这份乡愁,包含了作者对20年前变革时代中那一个草根群体的悲悯,也包含了对故土历经阵痛破冰前行的期盼。

2


《冬泳》收录了班宇的七篇小说。在铁轨、工事与大雪的边缘,游走着一些昔日的身影:印厂工人、吊车司机、生疏的赌徒与失业者……他们生活被动,面临威胁、窘迫,惯于沉默,像一道峰或风,遥远而孤绝地存在。

——编辑推荐语


1998年,我父母所在的工厂破产,父母以及好多认识的叔叔阿姨全都下岗,下有并轨后需要高昂学费的子女嗷嗷待哺;上有老人需要赡养,而自己人过中年,40-50岁已无社会谋生技能。个中滋味,只有经历过下岗潮的家庭才能够体会。

《冬泳》的作者,通过勾勒几个普通人在对抗命运的不堪中,将90年代末东北下岗潮所施加到每一个微观个体的影响,刻画地入木三分,就像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市井故事,激起的共鸣久久不能平复。

这些故事中,幽默、荒诞、玩世不恭的字里行间,刻画出90年代失业工人在和命运抗争过程中的无奈和不堪,但就在最底层的草根市井的狗血故事中,却还出现《日瓦戈医生》、雨果《九三年》这样的有深度的作品。这似乎是作者有意为之,隐藏了作者对那个时代的哲学思考。


作者的写作风格很有特色,人物环境描写的功底很厉害,像用文字在写生,辨识度很高。写人状物看似散乱无章,没有刀法,其实极其犀利。这就是作者独有的刀法:凛冽而不失温情。

不过有几篇比如《空中道路》等,作者刻意用了多少个主线和倒叙的方式,感觉在写作技巧上有些用力过猛了。什么都讲究过犹不及,从读者的角度看,小说结构上的技巧运用,也是一样。


3

部分摘录:


  • “老孙的军绿色上衣搭在右肩膀上,左臂的戏曲脸谱纹身和一排精瘦的肋骨暴露在外,刚剃的秃头上正生出处一茬青色,稀疏的几绺山羊胡随风摆动。”(《工人村》)

  • 孙旭庭昂起头颅,挺着脖子奋力嘶喊,向着尘土与虚无,以及浮在半空中的万事万物,那声音生疏并且凄厉,像信一样,它也能传至很远的地方,在彩票站,印刷厂,派出所,独身宿舍,或者他并不遥远的家乡里,都会有它的阵阵回响。(《盘锦豹子》)

  • 我一路走回去,没有看见树、灰烬、火光与星系,岸上除我之外,再无他人,风将一切吹散,甚至在那些燃烧过的地面上,也找不到任何痕迹。《冬泳》

  • “我跟她们一起走过铁道,不慌不忙,速度很慢,像是标准的三口之家,前方仿佛有着整整一生的时间,在等着我们度过。火车在我们身后缓慢开去,轰隆作响,替我们挡住一阵吹起来的风雪。”(《冬泳》)

  • 与其说他在沉思,毋宁说他在幻想。因为沉思的人有一个目标,幻想的人却没有。(《空中道路》)

  • 云散开了,夜在这时却变得很黑,我在紧密的楼群里穿行,却仍然觉得无比空旷,风硬邦邦地吹过来,从四面八方吹到我身上,一点一点带走剩余的体温,我打了个寒战,很想唱一首刀郎的歌。《工人村》

  • 这是众多傍晚中的一个,并不比昨天或者明天更为独特,但却也同样晦暗、易逝,难以捕捉。《工人村》

三个石头    2020.02.02


吹灭读书灯    一身都是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