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木心《哥伦比亚的倒影》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三个石头读书 2023-08-04 发布于广东

岁月不饶人,我亦未曾饶过岁月

——木心

《倒影》photo by 三个石头

1
一本好书

《哥伦比亚的倒影》是木心的第一部简体中文版作品,内中选编《九月初九》、《哥伦比亚的倒影》、《上海赋》等最能表现木心行文风格的散文13篇。
2
木心
初识木心,源自一位早年随其父母从上海到四川支边的发小。几年前,老同学们通过微信群重联系上。爱读书的发小说,有本书,是关于我们上海一个才子奇人,你读读,兴许会喜欢。

说的就是《文学回忆录》和它背后的讲述者:木心。

后来有幸拜读,才发现此书的内容之宝藏远远超过书名的想当然,翻开竟然无法轻易释卷。

他从古希腊神话、新旧约,到诗经、楚辞,从中世纪欧洲文学,到二十世纪文学世界,东方西方通讲,知识灵感和个人解读。

他是一个典型的艺术知识分子, 精通文学,绘画,音乐,历史,诗词等。他悠游在莎士比亚、福楼拜、尼采、达芬奇、范宽、郭熙的山水间。

在离我们这个时代如此近的时间和空间里,还有这样命运蹉跎、学贯中西的高人,甚至是一张黑白照片所展示的相貌,也是气宇不凡。

只能说惊为天人,从此成为木心铁粉。

梁文道说木心:他的散文既不是无病呻吟,也不喜欢讲生活上的琐事,而是常常喜欢采用文字的功力去探讨生命中或者世界中一些不解的现象,很有一种哲学思想的味道。木心继承了古典,继承了西化影响下的东西,继承了五四的东西,但唯独就是没有受到ZhengZhi八股的影响

一言以概之,他的作品“好读难懂,难懂易记”。

于是这期尝试读《哥伦比亚的倒影》。

3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

梁文道说木心平视整个世界。

也有人说他的作品深奥,有人说他的文字高冷,有人说他的心态孤傲,睥睨一切。

而我,只有仰视。

确实,读他的书,像是离开了阅读的舒适区。引经据典,在东西方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中跳跃穿插,没有一些文学和文化素养,是很难和他形成共鸣的,甚至会怀疑自己并没有读明白。

就像这本《哥伦比亚的倒影》中收录的那篇《遗狂篇》,读了三遍,还是觉得没有读懂。

木心和波斯王对话批判华奢的锦毯,和希腊执政官对话讨论雅典神庙的建筑,和罗马宰相的对话再现尼禄的残暴,最后再回到中国的魏晋,参与到嵇康与山巨源绝交的现场。每个故事都不仅是作者在历史上的神游,更是对现代不良的批判。

这样的故事,如果没有做一些辅助的功课,是很难读懂的。

可是我以为,脱离木心的人生去读他的文字是片面的。

他中学、西学皆师从名师,自小家破人亡,在悲剧的年代坐过牢,被打断三根手指,后来独自漂泊海外,79岁才出版第一本作品。这样的人生,放到普通人身上,不是被击垮,就是自怨自艾,或者愤慨世道对自己的不公。

但木心没有。

印象最深刻的是他在《文学回忆录》中对自己一生的评价——人生,我家破人亡,断子绝孙。爱情上,柳暗花明,却无一村。说来说去,全靠艺术活下来。

可是在他的作品中,你很难读到这样的痛。

就如这本《哥伦比亚的倒影》散文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湖边,看到河水中的倒影,也是宿命的倒影,他没有自怨自艾,亦没有顾影自怜,相比悲观和苦难,他的文字里更多是“通透”。

这个“通透”, 不是“愚钝”,也不是与生俱来的天赋,亦不是仅靠“读万卷书”就能领悟的“知识”。

哲人们总是教我们要不悲不喜,其实真相是在你学会不悲不喜波澜不惊之前,先要学会大悲大喜纵情释放,你感受到悲伤有多难受,才会感到快乐有多美好。

曾经沧海难为水,没有“曾经沧海”这个过程,就很难学会如何不悲不喜地去对待“水”。

张爱玲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我觉得这句话用在木心身上,刚刚好。

4
结语

他说:“容易悲哀的人容易快乐,也就容易存活”。

《童年随之而去》中,他渡船过河时,不慎丢失了童年时心里稀罕的一只越窑盌。

比越窑的盌,珍贵百倍千倍万倍的物和人,都已一一脱手而去,有的甚至是碎了的”, 盌上青花的釉色,永远地随流水漂泊远方,就像木心的人生,从他的文字里看,他是不悲观的。

正应了那句——雨过天青云开处,者般颜色做将来”。

三个石头    2022.8.13


吹灭读书灯    一身都是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