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分享:六和汤初学

 罾事物语 2023-08-05 发布于湖南

作者:末流郎中

六和汤初学

以前六和汤用得不多,根源在于自己的学识肤浅,并非没有运用的机会。

今年,六和汤我还是用了很多次,觉得这个方子还是很好的,算个初步的体会。

《汤头歌诀》里的六和汤,出《局方》:

六和藿朴杏砂呈,半夏木瓜赤茯并;

术参扁豆同甘草,姜枣煎之六气平。

或益香薷或苏叶,伤寒伤暑用须明。

此方能御风寒暑湿燥火六气,而根落于“理气健脾”四字,脾胃既强,则诸邪不能相干。原来的功用表述是:祛暑化湿,健脾和胃。它主治暑湿外袭,脾胃失和。

症见霍乱吐泻,倦怠嗜卧,胸膈痞闷,头目昏痛,身体困倦,恶寒发热,口微渴,舌苔白滑者。一般认为暑湿感寒为本方主证,胸膈痞闷,霍乱吐泻为兼证。

在当代方剂学里,往往六和汤和藿香正气并论为化湿和中,解暑发表之剂,认为是祛湿剂。

当然,六和汤有扶正功能,藿香正气散,则纯为攻邪之剂。

有一个苗头,香薷苏叶是伤暑伤寒的临床加味方向,这说明这个六和汤,是作为主体的。

我们看看,藿香厚朴理气化湿,外散表邪,参术夏陈补中匡脾,豆瓜祛暑,赤茯行水,姜枣调和营卫,杏仁宣利肺气。

换个角度来看的话,六和汤里的参苓术草夏,这六是六君子汤里去了这个容易伤气的陈皮。厚朴茯苓炙甘草加广藿香,则有点香薷饮那个局的意思。先师在时,最喜用广藿香代香薷的。藿香能发表,也擅化湿浊,相应的时候,利水逊于香薷可以化湿不伤阴,这是个考量。杏仁呢,它是个宣利肺气的药,扁豆木瓜,本质是和胃化湿,所谓化暑湿,因为暑必兼湿,化湿之后,暑邪则自孤。所以换个角度看,可能更有一番体会。

作为理气健脾和胃化湿之剂,六和汤在当代物流发达,美食云集的情况下,那些吃乱了的肠胃,实在是有很多的运用机会。我个人肤浅的看法,它在当下,由于其灵动性,似乎比李东垣的枳术消痞更合适于临床运用。比如多逸少劳之人,由于气机流行不旺,很容易让医者或误为气虚而大用参术芪一类,或误认为阳虚而大用姜桂附一类。而本来面目是,动的太少,气机滞呆,无以舒展运行。此等情形,六和汤反而有拨弄机关,流行气化的妙用。

如有暑症而脾胃虚,吐泻转筋为甚,纵然暑热明显,亦无所忌,但顾脾胃为主,土安腑和,暑热亦自家遁去矣。有时当加钩藤酒芍,以平风。

如是暑风虚症,吐泻汗渴并作,补脾暖胃则吐泻更甚,发表祛暑,虚汗反增,若用止汗,热伏愈深,若用止呕热渴更剧,按下葫芦起来瓢,患者苦海无边,医者束手无策。这时须知暑伤脾胃主脑,从乎六和汤大意,以讨之,加箭芪防风止其汗,去半夏以防其动血,去厚朴防伤中。香薷、扁豆、茯苓,木瓜、冬瓜子,五药,此亦香薷饮变通之意。斯时之参,可去之,亦可不去。唯加一味酒芍,平敛肝木而制风药之浮散,杏砂走动甚强,不利安和中宫故去之,再入姜枣调和阴阳。整体之局,吐泻止而不渴,祛暑,则暑不犯中土,吐泻止,则病可自去,热自退而身凉。芪防术,密腠理而护卫气,敛津液而守心血。大解此前葫芦与瓢之苦。

些微皮毛,余于六和汤偶而得之,陋医浅识,诚不及万一。诚望诸贤教正,且三致意焉!

末流郎中 癸卯荷月己望于都庞岭声明:本公众号不推荐任何医生,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概不负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