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年8月8号立秋,“吃3样,忌3味”!度过夏秋,健康延年!

 阳台花园菜园 2023-08-05 发布于山东

今年立秋是在8月8日。随着立秋的到来,天气逐渐变化,标志着孟秋时节的正式开始。立秋的气温虽然低于于大暑和小暑,但有时候有可能有一段时期会更加炎热,被形象地称为“秋老虎”。然而,立秋之后的天空变得高远,清风习习,气温逐渐下降。尽管白天依然炎热,但晚上的凉爽感让人感到秋意渐浓。

民间流传着“立秋之日凉风至”的谚语,寓意着夏秋交替的温暖和舒适。立秋节气作为夏季向秋季过渡的重要节点,在古代备受重视,给人们带来了许多有趣的民俗习俗。其中,有一项习俗称为“吃3样、做3事、忌3味”,被视为度过夏秋之交的秘籍。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一习俗的具体内容。

一、吃三样——吃肉类、吃馄饨面、吃瓜果

1. 吃肉类

立秋之际,人们喜欢吃些肉类食物来迎接孟秋时节的到来。肉类富含蛋白质和矿物质,可以补充体力、增强抵抗力。人们常选择猪肉、牛肉、鸡肉等白肉,并采用炖、煮、烤等烹饪方式,制作出丰盛美味的菜肴。在立秋这一天,亲友团聚,共享美食,形成了家庭的温暖氛围。

2. 吃馄饨面

吃馄饨面是立秋节气中的一项传统习俗。馄饨面作为传统的汉族饮食文化代表,有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在立秋这一天,许多餐馆和家庭会准备丰盛的馄饨面宴席,供人们品尝享用。此举寓意着希望来年收成丰硕、美满如意,同时也是一种传统的社交活动,增进亲朋好友之间的情谊。

3. 吃瓜果

立秋之后,正是很多瓜果的丰收季节。人们习惯在立秋时节食用各种瓜果,既解渴又爽口,滋润肌肤,对于夏天剩余的炎热天气也能给予一些消暑怡人的感觉。西瓜、哈密瓜、葡萄、杨梅等水果成为人们的首选,既能满足口腹之欲,又能享受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二、做3事——种菜、晒秋、称重

1. 种菜

立秋是传统农耕文化中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古人认为,在立秋时节,开始逐渐凉爽的天气适宜进行农作物的种植。因此,《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有云:“立秋之月稼穑早——立秋时节,谷物成熟较早。”种植蔬菜、大豆、辣椒和秋季作物等,既能保证秋冬时的蔬菜供应,又能助力农耕文化的传承。

2. 晒秋

立秋之后,太阳的光照逐渐减低,湿度逐渐降低,这成为人们晒秋的好时机。晒秋是一种古老的民间习俗,有利于除湿、杀虫、消毒以及保存作物等。人们会选择晴朗干燥的天气,晒晒收获的谷物、食品和储备的食材,为秋后的储备工作做好准备。

3. 称重

立秋也是一年中农作物成熟的时候,人们会利用这个时机对农作物进行称重,以便了解今年的丰收情况。拿着丰收的水果、蔬菜、谷物等,人们欣喜地将其放在秤上,测量出丰收的重量,作为丰收的标志。

三、忌3味——忌吃冷饮、忌吃油腻煎炸食物、忌无病大补

1. 忌吃冷饮

立秋之后,虽然仍然是炎热的天气,但是由于气温逐渐下降,人体对寒凉刺激的敏感度增强。因此,立秋后尽量避免食用过多的冷饮,如冰淇淋、冰镇饮料等,以免引发身体不适。

2. 忌吃油腻煎炸食物

秋季气温下降,人体的新陈代谢率也会相应减缓。因此,在立秋之后,尽量避免食用过多的油腻煎炸食物,以免给消化系统带来负担,影响健康。

3. 忌无病大补

在立秋之际,有些人喜欢进行无病大补。然而,在没有明确的身体健康问题的情况下,过度补充营养可能会给身体带来负担,甚至导致不适。因此,立秋后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适度调整饮食,保持营养均衡。

总结:

立秋作为夏秋之交的重要节气,带来了天气的变化和秋意的渐浓。吃3样、做3事、忌3味的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凝聚着人们对新鲜事物的渴望和对丰收吉祥的期盼。通过品尝美食、参与农耕活动,以及合理饮食调节,我们可以更好地适应秋天的气候变化,健康度过夏秋之交。这一习俗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让我们在立秋之际,共同体验中国传统习俗的魅力,感受秋天的美好和丰收的喜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