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十一章 家庭社会工作

 寒山穆鱼 2023-08-05 发布于湖北

第十一章 家庭社会工作

第一节 家庭社会工作概述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定义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涵

1.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含义

家庭社会工作是指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帮助家庭解决面临的困难,更好发

挥家庭的社会功能,以满足所有家庭成员的发展和情感需要的专业服务活动。

需要注意以下3点:

(1)家庭社会工作是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理论和方法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家庭社会工作的目的是帮助有需要的家庭更好地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

(3)家庭社会工作关注整个家庭成员的需要。

家庭社会工作主要包括3个部分:以家庭作为背景的专业服务活动、以家庭作为对象的专业服务活动以及以家庭作为活动单位的专业服务活动。

2.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特征

(1)针对家庭的日常生活和沟通交流方式进行干预。


(2)协助家庭成员改善家庭困扰产生的环境因素。

(3)为家庭成员提供直接、具体的支持和帮助。 3.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功能

(1)增强家庭的能力,帮助家庭成员做好改变的准备。

(2)结合家庭的治疗和支持,保证家庭维持有效的家庭功能。

(3)促进家庭功能的改善,维护家庭成员有效、满意的日常生活方式。

(二)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关系

1.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主要区别

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起源不同、关注焦点不同、工 作理念不同、专业关系不同。

2.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联系

家庭社会工作与家庭治疗的联系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服务领域的相互影响、服务模 式的相互影响、工作人员的相互影响。

(三)家庭与家庭社会工作

根据家庭的结构特征,可以把现代生活中的家庭分为: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

领养家庭、寄养家庭和单亲家庭等。

二、 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假设

1.提供以家庭为基础的支持。

2.坚持以家庭为中心的理念。

3.采取危机介入的策略。

4.运用生态视角。

第二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理论和概念

(一)家庭系统理论

1.家庭成员的问题是整个家庭不良的沟通交流方式导致的。

2.家庭所面临的危机既是机会,也是挑战。

3.因“问题”而导致的家庭功能失调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家庭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是家庭系统,而要正确理解家庭系统概念,就要把握家庭系

统概念的6个核心要素:

(1)家庭作为一个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家庭不是家庭成员的简单相加,而具有作为

一个整体的运行规则。

(2)家庭系统努力维持改变与稳定之间的平衡。家庭系统既处于不断改变中,又处于

稳定的寻求中,需要维持两者的平衡。

(3)家庭系统中每一名成员的改变都会影响所有其他家庭成员。家庭系统是一个整体,

成员之间是相互影响的,其中任何一名成员改变都会影响其他成员。

(4)家庭成员的行为遵循相互影响的循环因果原则。家庭系统遵循的是一种循环影响 的原则,即A 影响B,B  同时也在影响 A。

(5)每个家庭系统既包含很多次系统,又归属于更大的社会系统。系统与系统之间是 相互关联的,家庭也一样,它是更大的系统的组成部分,如社区就是由很多家庭组成,而家 庭本身又包含更小的次系统,如夫妻、亲子等。

(6)家庭系统依据已经建立的规则运行。 一旦家庭系统建立了运行规则,就会按照已

经建立起来的规则运行。

(二)家庭生命周期理论

1.家庭也像人一样有一个成长、发展的自然变化过程。

2.根据家庭成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和面临的主要任务,可以把家庭生命周期分为8个阶段:

(1)家庭组成阶段

本阶段的任务和要求:脱离原生家庭;组建新的家庭;形成夫妻的角色分工和规则。

(2)学龄前子女家庭阶段

本阶段的任务和要求:学习父亲和母亲的角色;调整夫妻的角色。

(3)学龄子女家庭阶段

本阶段的任务和要求:培养子女的独立性;对学校等新的机构和社会成员保持更大的

开放性;接纳家庭角色的变化。

(4)青少年家庭阶段

本阶段的任务和要求:调整家庭界限满足青少年的独立要求;适应家庭成员对个人自

主性的新的要求。

(5)子女独立家庭阶段

本阶段的任务和要求:为子女独立生活做准备;接纳和促进子女的自立要求。

(6)家庭调整阶段

本阶段的任务和要求:重新调整夫妻的角色;学习把子女作为成人对待。


(7)中年夫妇家庭阶段

本阶段的任务和要求:适应新的、不以子女为中心的角色要求。

(8)老年人家庭阶段

本阶段的任务和要求:学习与成年子女沟通;学习与孙子(女)交流;学习应对衰老 带来的困难;维持晚年生活的尊严、意义和独立。

(三)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和萨提亚家庭治疗模

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米纽秦提出的,它假设家庭的动力和组织方式与家庭成员的 问题密切相关,通过家庭动力和组织方式的改变来解决家庭成员的问题。其核心概念包括: 家庭系统,即家庭是由家庭成员相互影响过程中形成的组织化的系统;家庭结构,即家庭系 统中存在边界、责任和权力结构;病态家庭结构,即家庭系统的失衡就会出现病态的家庭结 构;家庭生命周期,即家庭也有一个发展变化的生命周期。结构式家庭治疗模式要求社会工 作者进入受助家庭后,关注家庭结构的认识和把握,通过病态家庭结构的调适,恢复家庭的 正常功能

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是由美国著名的家庭治疗师弗吉尼亚 · 萨提亚总结提出的。这一 理论假设主要包括对人的理解、对困难的理解和对家庭的理解,它相信:人是拥有快乐生活 的各种能力和资源的,导致人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其错误的应对方式,对每个人来说家庭都是 非常重要的。萨提亚家庭治疗模式要求社会工作者在治疗过程中不是关注家庭成员的病症表 现,而是注重考察家庭成员的困难应对方式,通过改善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和家庭规则,提 高家庭成员的自尊和自我价值感。

(四)家庭抗逆力

1.家庭成员在逆境中并不一定必然成为“问题”,任何家庭在“问题”面前都拥有应 对困难的能力,并且通过克服逆境的过程寻求新的发展。

2.没有哪个家庭不面对困难、压力和挑战,所谓健康家庭,并不是说没有“问题” 而是拥有能力应付“问题”。

3.瓦希把家庭抗逆力分为家庭信仰系统、家庭组织方式和家庭沟通过程3个方面,每 个方面又包括3个因素。其中家庭信仰系统包括逆境的意义、看待逆境的积极态度以及超越 和灵性的感受;家庭组织方式包括家庭的弹性、连接性以及家庭的社会和经济资源;家庭沟 通过程包括家庭沟通的清晰性、情感的公开表达以及合作解决问题等。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内容

(一)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

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是以父母亲和子女关系的改善为服务焦点,并且以增进亲子之间 的沟通交流和家庭社会功能为目标而开展的各项社会工作专业服务活动。常见的有家庭行为 学习、家庭照顾技巧训练以及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等。


(二)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

把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活动的焦点集中在家庭夫妻关系的改善上,像婚姻辅导、家庭暴

力的干预等都是常见的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活动。

三、我国开展的家庭服务

(一)家庭的救助和帮扶

家庭的救助和帮扶是以整个家庭作为帮助的对象,其目的是保障整个家庭的基本生活 水平。如最低生活保障及临时救助等。

(二)改善亲子关系的服务

常见的有家庭生活教育、有关家庭的主题活动以及家长学校等服务活动。这些家庭服 务活动以预防和发展为主,目的是改善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交流,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 联系,促进社区的和谐。

(三)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

改善夫妻关系的服务有婚姻调解和婚姻学校等形式,其目的是解决夫妻之间的矛盾和

冲突,改善夫妻之间的沟通交流,维护家庭的稳定与和谐。

第三节 家庭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

1.家庭处境化原则。

2.帮助家庭成员增能原则。

3.家庭个别化原则。

4.满足家庭成员需要原则。

二、家庭社会工作的实施步骤

(一)接触阶段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包括:与受助家庭约定初次面谈的时间和安排;为初次家庭面 谈做好准备;安排第一次家庭面谈等。

(二)开始阶段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包括:与受助家庭建立稳定、信任的合作关系;全面评估受助


家庭成员的问题;明确服务介入的目标和基本要求。

(三)介入阶段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包括:明确自己的专业角色;运用专业技巧影响受助家庭成员;

协助家庭成员解决面临的问题等。

(四)结束阶段

社会工作者的主要任务包括:与受助家庭成员协商服务结束事项;总结和巩固整个服

务活动的成果。

三、家庭社会工作的常用方法

(一)家庭评估的常用方法

1.家庭结构图。家庭结构图是用图形方式来表示家庭的结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以  及家庭的一些重要事件等,它帮助社会工作者迅速、形象地了解和掌握受助家庭成员的结构、 成员关系以及其他一些家庭情况。

2.家庭生态图。由不同的圆圈组成,中间的圆圈代表家庭,圆圈内家庭成员的关系按 照家庭结构图的要求表示,家庭外的圆圈代表与家庭有密切关系的个人和机构。在家庭生态

图中, →表示强关系, -------表示弱关系,      表示紧张的关系。例如:

图11- 1 阿美的家庭生态图

(二)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

1.观察技巧

运用系统记录实际行为表现的方式让受助家庭成员了解自己面临的问题以及改变的状 况,从而帮助受助家庭成员随时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行为的有效性。

2.聚焦技巧

社会工作者帮助受助家庭成员收窄注意的焦点,将受助家庭成员的注意力集中在需要

解决的问题上,以便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索,保证服务介入活动的效率。


3.例子使用技巧

社会工作者经常运用例子使用的技巧向受助家庭成员解释、描述和传递重要的信息和

想法,让受助家庭成员了解困难解决的不同途径和经验,并且舒缓受助家庭成员的压力。

4.再标签技巧

社会工作者帮助受助家庭成员从更为积极的角度界定问题,改变受助家庭成员以往的

消极态度和认识,从而促使受助家庭成员产生新的、积极的行为。

(三)家庭社会工作的常用形式

在我国婚姻家庭服务过程中,经常以社区为载体采取一些民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活

动, 一般包括以下几种形式:

1.专题讲座

专题讲座是一种教学形式,多利用报告会、广播等方式进行。其特点在于: 一是容易组织, 有利于活动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二是适用面广,可根据团体大小组织不同规格的讲座;  三是能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递大量、系统的相关知识。

2.主题沙龙

主题沙龙强调的是参与者围绕一个核心问题展开讨论,以轻松和谐、平等交流、亲密  合作的方式,在思维碰撞中发酵,依靠集体智慧来解决问题。主题沙龙在婚姻家庭社会工作 服务中发挥的主要作用包括: 一是意识启发;二是支持网络建立;三是加深感情、凝聚人心。

3.社区活动

社区活动在家庭教育宣传、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家庭法律法规知识普及等方面发挥着 重要的作用。同时,社区活动根据活动人群、性质以及内容有不同的划分。围绕家庭开展的 社区活动类型包括亲子互动类、观念倡导类以及知识宣传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