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生涯课问卷数据公开,猜猜哪个班最放飞自我~

 心理老师赵萍华 2023-08-05 发布于福建

请回答,生涯课

学生眼中的生涯课

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堂生涯课。

一学期结束了,学生是怎么看待生涯课的呢?

上生涯课的感觉

现有的感觉和期待

请用三个词形容你上生涯课的感觉:

              、                          

在这个开放式的问题里,学生给出了各式各样的回答,有大体一致的,比如轻松、快乐。说明生涯课在各个班级的整体基调是一致的。

有些是不太相同,比如有趣、充实、无聊。说明有些班级有各自的状态特点。

整体感觉

关于这道题,共有275人回答。

从词频分析来看,其中【开心】、【轻松】、【快乐】的情绪占绝对优势,这是生涯课的共性!由此可见生涯课能让学生在繁重的学习任务中短暂抽身,用45分钟的时间放松身心,整理心情,确定目标,重新出发!请把生涯课很重要打在公屏上~)

还有一些其他的感觉是学生或班级在不同上课状态下的个人感受,其中的原因需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比如12班的同学感到【有趣】更多,这是12班的风格,他们会自己给自己找乐趣,我在其中扮演的只是一个哈哈哈哈的观众~

(12班感觉

3班

7班

8

左右滑动查看3班、7班、8班

9

02

03

左右滑动查看9班、10班、11班

期待的生涯课

ANSWER ME

学生期待探索的生涯

该问题有效作答人数为298人,先来看一张整体统计图。

从数据来看,【大学及专业探索】占了70.13%,排名第一位;【未来职业探索】占了67.79%,排名第二位;【学科选科探索】占了47.65%,排名第四位。

可以了解目前学生对于未来外部的探索的需求显著,其中大学及专业探索最为关键,下学期必须安排

数据显示,在人际关系模块,关注【异性关系】模块占总体的51.68%,【同伴关系】占46.64%,【亲子关系】与【师生关系】占比较低约19%。

由此可见,对于青春期的孩子来说,如何与同伴关系相处以及如何处理青春期萌动的情绪是比较重要的内容。

此时也正是他们构建社会支持系统中-同伴支持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学会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学会关心他人同时接受来自同伴的关心与支持对于他们的成长至关重要。

那么每个班又有什么不同的状态呢?

3

3班,探索需求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未来职业探索】、【价值观探索】、【大学及专业探索】、【异性关系】、【焦虑情绪调适】。

7

7班,探索需求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大学及专业探索】、【未来职业探索】、【记忆规律】、【同伴关系】、【兴趣探索】。

8

8班,探索需求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大学及专业探索】、【异性关系】、【未来职业探索】、【学科选科探索】、【性教育】。

9

9班,探索需求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大学及专业探索】、【未来职业探索】、【学科选科探索】、【能力探索】、【价值观探索】。

10

10班,探索需求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大学及专业探索】、【未来职业探索】、【焦虑清晰调适】、【记忆规律】、【异性关系】。

11

11班,探索需求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大学及专业探索】、【未来职业探索】、【同伴关系】、【学科选科探索】、【能力探索】。

12

12班,探索需求排在前5位的分别是【未来职业探索】、【大学及专业探索】、【异性关系】、【性教育】、【同伴关系】。

哈哈哈你发现了什么~··

最后想说啥

ANSWER ME

接下来是一些题外话。(可以不看)

这份问卷是用一个晚上弄出来,制作出来的那一周他们也在复习,有些班级后面才补发填写。

我有严重的拖延症加上不到最后关头无灵感无动力的体质,总是在最后关头才完成成品。

其实这个体质在工作中也会产生很多麻烦。

比如有些急赶出来的课件没有调整好就上课,第一个上课的班就成了“小白鼠”,然后一节一节调整下去,最后几个班才感觉神清气爽。

比如有些备课灵感来得奇奇怪怪。有一节兴趣探索是在午休时间梦中备好的,起床用了一个小时把课件和作业纸做出来就急匆匆去上课了。

比如,开学第一课的创意是上课当天才想起来,在办公室用了两节课才把思路整理成课件。

还有些时候,是另外两位老师已经备好课了,我看到他们分享的课件突发新的灵感,她们都已经上好了,我在后面拾人牙慧。

一些人格特质的问题,我一时无法改变。绕过拖延症,一直在试图突破扩大自己的能力边界,曲线救国。

犹记得开学初开讲座,过程没问题,内容没问题,一切都很正常,可结束的那一刻开始低气压。

后来和朋友聊天,终于了解是在气自己和前一年相比没有一点进步,还是那个拖延的我,还是那个能力时好时坏的我,能力的不稳定让我自惭

所以那一次告诉自己:我要宠着我的拖延症,往死里提高各种能力,直到我遇到任何场合都可以胸有成竹,想拖就拖。(理想状态)

甚至在开完公开课,因备课方式(当天凌晨才有灵感)被质疑的时候,心里仍然坚定着这一种声音:不是拖延症的错,更不是态度的问题。只是我能力有限,知识储备不足,语言修炼不够……所以还不能做不到成竹在胸,随藏随发,随机应变。

这个理想目前可以实现的是心理无负罪感,客观实力还没完全跟上,看部份学生的反馈就可以感受到。(成长要慢慢来)

其实要做的并不是提前多久去备好一节课,而是在生活的每一个瞬间留心观察刻意练习。直到有一天,随意提起一个主题,就能自然而然调动我的创意、知识和各种能力资源去完成。

那样的状态,想想就很美好!这就是我目前应对拖延症的奇特方法。

之所以在一学期结束后的今天,要在课堂价值观里增加【专业】这个词,是因为时机成熟了。

我终于有能量在照顾好自己的各种性格特质情绪感受的情况去和外界接轨,去接受他人的研究硕果,从他人分享的成果中汲取养分,供养心中的理想。

此谓生涯规划中的探索自我——探索外界是也。

写这么多也是个意外

觉得不错就点个赞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