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的“夜生活史”

 食品与生活 2023-08-05 发布于上海

对于出生中原的我来说,从小就遵循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规律,夜生活似乎离我很远。小时候农村里基本没电,我记得读小学五年级时,晚上还经常点着蜡烛写作业。

对“夜生活”稍有体会是在大学期间,随着国家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经济特区的设立,逐渐听说广东、深圳甚至香港的夜生活非常丰富,像是另外一个世界。大学期间的古城西安也悄然兴起夜市的烧烤和露天的卡拉OK,跳交谊舞的舞厅也开始登上舞台。

那时候的我是穷学生,最开心的就是在夜市吃1角钱1串的羊肉串,喝着西安的“汉斯” 啤酒,加上“恰同学少年”的豪情,每每想起都是美好的青春记忆。现在看来,如果西安的东新街夜市不被取缔,应该会比现在的淄博烧烤火得多,成为一张鲜活的城市名片。

21世纪初,我因工作关系在广州接了一个比较大的项目,终于体会到了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夜生活之丰富。广州的夜生活倒不是大家想象中的灯红酒绿,而体现在多样性,除了有24小时营业的饭馆,传统的卡拉OK从量贩到总统套房都能很快对应上你的需求;晚上可学习讲座、演讲的场所能满足有梦想之人的热切需求;商务咖啡馆的静谧则迎合了一些白领的需求;每天趋之若鹜的珠江夜游,成为来广州旅行者的首选;可以一直到天亮的迪厅是年轻人宣泄过剩精力的乐园……总之,广州的夜生活是全方位、多层级的,每个人都能在这里找到想要的夜生活。

转眼在上海生活也将近30年了,这里从19世纪开埠就有“夜上海”的美誉。上海夜生活的大气和多样性自不必多言,但要说和广州的夜生活有什么区别,我觉得上海的夜生活更具计划性和理性;上海人的分寸感更好,无论脱口秀还是黑暗餐厅、在外滩高档会所还是在郊区路边的龙虾摊,上海人的夜生活遵循着很好的自律和圈子。

如果说某个地方的夜生活是从一个酒场转战到下一个酒场,那一定是东北!东北人热情豪爽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在酒桌上,段子层出不穷,合辙押韵,效率极高,没有上海人组酒局的那种精细,分寸差不多的几伙人都可以凑在一起,一大桌人你可能只认识一两个,没关系,两杯酒下去全都熟络起来!那种酒文化的气场让你觉得不多喝确实不好意思,甚至会有点怀疑自己人品的境界。

女儿中考完的那年暑假,我应同学之邀去了一次东北,见识了什么叫“大金链子小手表,一天三顿吃烧烤”。第一天的正式宴请,酒桌上已经喝高,不由分说直接转战一个烧烤摊喝啤酒,结果我认识的人全部当场“躺平”,我凭着仅存的理智对夫人说:“咱们去买单吧!”夫人准备去结账,旁边一个初次见面的人特别强势地说:“今天你俩是客人,绝对不可以买单!”转身他便去买了。第二天我跟同学说:“你们都断片儿了,是一位我不认识的人买的单。”同学微微一笑:“你别虎啦吧唧买单就行,其他人都不是外人。”我莞尔。

也有不少机会去内蒙古和新疆。北方游牧文明带来的粗犷、豪迈和豁达更深层次地体现在他们的夜生活中:蒙古包里的羊肉、烈性美酒和酥油奶茶是必不可少的,喝到兴起,如果有人载歌载舞助兴,你要小心,他们是讲究歌声不断酒不断的,一不注意你就会醉倒在家门口。

新疆和上海的时差约4小时,晚上9点太阳还没落山,所以新疆的夜生活是有时差的夜生活,但是不影响她的特色和品质。很多人一直争论到底是内蒙古的羊肉好还是新疆的羊肉好,我认为烤肉属新疆的好吃,涮羊肉以内蒙古的为佳。新疆的夜市一般晚上11点左右开始,最具特色的当然是羊肉串,每串上有4~5块方方正正的羊肉块,重达100克以上,估计胃口小的女孩们吃1串就饱了,再配上每家店各具特色的烤包子,喝一点本地的“乌苏”啤酒,也是“人生得意须尽欢”的惬意时刻。

夜生活无论如何绕不开四川。成都的“一品天下”美食街声名远扬,在这条街上可以找到来自世界各地的美食。不过,四川的夜生活除了吃以外,更重要的是“耍”,多为在茶楼打麻将。四川人自嘲说,他们给世界人民的贡献是两个:一为川菜,二为“川麻”。在四川,晚上吃完饭如果没有打麻将,就好像是流程没走完。如果你在四川不会打“川麻”的“血战到底”,不夸张地说,可能会失去很多朋友和机会。

成都的酒吧文化是夜生活的另一特色,特别是曾经影响大江南北的“超女”从成都酒吧驻唱变身明星大腕以后,酒吧更是持续火爆。赵雷的《成都》中歌唱的小酒馆现在已成网红打卡地,而那些有歌手驻唱的酒吧则一直保持着成都酒吧的亮点和特色。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