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稻田大学(Waseda University),简称早大,是世界著名综合研究型学府。 1882年,伴随“学问要独立”的宣言,由日本前首相大隈重信创立。 早稻田大学是日本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TOP顶尖校,学术研究恳谈会、卓越研究生院计划、领先研究生院计划、研究大学强化促进事业、大学宇宙工学联盟 、核能人才培养联盟、日本海洋创新联盟、东京六大学联盟成员,国际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全球大学高研院联盟、Universitas 21、亚太国际教育协会、日瑞Mirai项目成员。 办学历史1881年:由原日本首相大隈重信创立东京专门学校。设有政治经济学科、法学科、理学科、英学科。 1890年:开办文学专业。 1893年:文学专业开办研究生课程。 ![]() 1900年:创立国外留学基金,第一次送教员去欧美留学。 1901年:设政治经济学部、法学部、文学部,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在新设庆典进行演说。 1902年:大学中央图书馆落成,大学规模扩大,更名为早稻田大学。设有政治经济学院、法学院、文学院和7个专科以及一个单独的研究生院。 1903年:在全日本率先设置高等师范部。 1904年:开办商学科,成为高等教授机关的旧制专门学校。 1905年:全日本最早开办中国清朝留学生部(至1910年)。 1911年:开办理工学部,德川俊贤捐资3000万日元修建理工部学院区。 1912年:哈佛大学校长Charles William访问早稻田大学校长大隈重信。 1920年:根据颁布的大学法案特许,成立了政治经济学院、法律学院、文学院、商学院、理工学院、商学院的专科,并新成立3年课程的高中。 1922年:大学创始人日本前首相大隈重信去世,全日本国民为其举行国葬。 1925年:新的大学图书馆和学生会堂落成。 1927年:纪念大隈重信的大隈讲堂落成。 1928年:纪念坪内逍遥的坪内博士演剧博物馆落成。 1933年:行政管理楼、体育馆、电视实验室落成。 1938年:各务纪念材料科技研究所落成。 1939年:在全日本率先导入男女生同校制。 1940年:理工综合研究中心落成,成立社会科学院。 1945年:天皇赠品纪念会堂、大隈讲堂员工俱乐部、第一高中大楼、理工研究实验室被空袭而起火烧毁。战后重建和修缮工作开始。 1949年:配合新的教育法,11个学院实行了四年大学制。早稻田高中成为附属高等学校。 1951年:6个学院成立研究生院(硕士学位课程)。人间科学研究生院、理工学研究生院的两座大楼落成。 1953年:开办研究生院博士课程。 1956年:系统科学研究所成立。 1958年:高级教师培训班、比较法研究所成立。 1959年:信息中心成立。 1962年:语言教育研究所成立。 1963年:设置国际部。 1966年:开办社会科学院(夜校)。 1968年:废除理工学院的夜校课程。 1973年:废除政治经济学、法学、商学院的夜校。 1974年:成立产业经营研究所。 1978年:成立现代政治经济研究所。 1981年:成立终身教育中心。 1982年:本庄附属高中成立,第一个百年校庆。与北京大学签署学术交流协议,确立姊妹学校关系。 1987年:人间科学院、人间综合研究中心成立。 1988年:日语教育研究中心成立。 1990年:设立教育学研究生院、奖学金信息中心。 1991年:人间科学研究生院成立。 1993年:理工综合研究中心成立。美国前总统比尔克林顿来访。 1994年:社会科学研究生院成立。 1996年:信息中心和其他从事信息系统工作的机构合并,成立媒体网络中心。 1997年:以社会科学院和系统科学院为前身,成立亚洲太平洋研究中心。 1998年:开办亚洲太平洋研究生院、会津八一纪念博物馆、国际信息通讯研究中心、教育综合研究所。 ![]() 1999年:与微软公司合作,成立1999人类服务中心。 2000年:成立国际信息通讯研究生院、开放教育中心、九州实验室、理工综合研究中心。 2001年:开办日语教育研究生院,成立艺术学校,取代原技术学院,学生会大楼(户山校园)落成。成立综合研究组织、研究开发中心。 2002年:成立远程教育中心。成立平山郁夫纪念志愿者中心。 2003年:设立体育科学研究科、信息生产系统研究科、大隈公共管理学研究科、亚细亚太平洋研究科(MOT)、人间科学系通信教育课程、川口艺术学校。 2004年:设立国际学院、政治经济学系国际政治经济科、早稻田法务研究生院、金融会计研究生院。 ![]() 2005年:设立会计学研究生院。 2006年:设立运动科学研究生院。 2007年:将第一、第二文学系再编为文学构想学系、文学系。将理工学系再编为基干理工学系、创造理工学系、先进理工学系。 创立125周年:早稻田大学1882年10月21日以「东京专门学校」之名成立。在这之前,位于早稻田的部分为「早稻田学校」,位于户冢的部分称「户冢学校」。在1902年9月2日获准改制为「早稻田大学」。 院系设置设有学术院、大学本科和研究生院及附属机构。 学术院包括,政治经济学术院、法学学术院、文学学术院、教育・综合科学学术院、商学学术院、理工学术院、社会科学学术院、人类科学学术院、体育科学学术院、国际教养学术院等10个学术院。 ![]() 大学本科则包括政治经济学、法学、商学、社会科学、教育学、文学、文化构想学、基干理工、创造理工、先进理工、人类科学、运动科学、国际教养等13个学部。 研究生院有政治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商学、社会科学、理工学、教育学等20个研究科。 附设机构:图书馆、戏剧博物馆、产业经营研究所、比较法学研究所、系统科学研究所、铸物研究所、大学史编纂所、环境保护研究中心、电子计算机研究室等机构。另有高等学院、专门学校、实业学校、高中和初中等多所附属学校。 专业介绍学术院
![]() 教学建设展开崭新的学术体制ー学术院 学术院为包含系统中的研究生院、研究院、学部等的整个系统之决策机关。一边整体的掌握学术研究,一边藉由学术院教授会作充分审议,学术院长可迅速执行教学规则、大学校规、本科生院规以及研究生院规等的制定、修改或废除及运用等相关事项。 具体的审议事项,例如:有关本科生院教授会审议事项中的各本科生院学生的教学事项等,改成委托各个学术院教授会或本科生院营运委员会审议。 有关独立研究院营运协议会 不以本科生院作基础的研究院〔亚洲太平洋研究院、日本语言教育研究院、公共管理研究院、全球信息及电信研究院、信息、生产及系统研究院、法学院 (法学研究院)、金融学研究院、会计学研究院、环境及能源工程研究院、教职研究院〕称为独立研究院。自2009年4月起,所有的独立研究院,都归入某个学术院,设置独立研究院营运协议会,作为讨论整个独立研究院共同的重要事项的会议主体。 办学宗旨 早稻田大学以追求“学术的独立、学术的活用、造就模范国民”为建校宗旨。 1、追求「学术的独立」是指强调研究和调查的自主性,并鼓励有独创性的研究,以提高学术水平。 2、提倡「学术的活用」是指努力培养应用知识的能力,并且以学术研究来促进文明的进步。 3、「造就模范国民」是指提倡尊重和建立每个人的个性,创造文明的家庭,提高整个国家和社会的素质。同时,要培育在世界各地能够施展才华的人才。 该宗旨在1913年的30周年校庆时确立并公布于世。 ![]() ![]() 留学项目早稻田大学致力于同海外大学与学术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已与超过90个国家和地区的约860所大学与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早稻田大学和这些大学,机构针对学生的合作交流项目超过500个,每年有近4500名学生开展世界范围内的交流活动。 主要合作大学包括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芝加哥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伦敦大学国王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帝国理工大学、巴黎政治学院、加州伯克利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乔治城大学、华盛顿大学、加州洛杉矶分校、布朗大学、杜克大学、西北大学、悉尼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台湾大学、国立中山大学、首尔大学等760所大学。 与牛津大学合作的预硕士课程项目,与哥伦比亚大学、加州伯克利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乔治城大学、华盛顿大学合作的3+1“国际化领导能力培养项目”,以及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台湾大学合作的“双学位项目”。 学校还设有国际交流中心(ICC),促进学生间的相互交流,加深对异文化的理解,开展丰富的活动。 访问交流2003年12月,与哥伦比亚大学、北京大学签署“关于成立教学科研联合中心”协议书。三方将在本科生的联合培养、教学科研合作与青年研究人才的培养以及相关产业等领域开展合作。 2007年4月12日,早稻田大学和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之间签署了关于“关于孔子学院设立的协议书”,设立“早稻田大学孔子学院”。 早稻田大学毕业生遍及媒体、政界及学界,前首相野田佳彦、福田康夫、竹下登、海部俊树、石桥湛山、小渊惠三、森喜朗等都毕业于该校。 许多中国近现代革命家如陈独秀、李大钊、宋教仁 [2]、彭湃、廖承志、张闻天、林长民等,都曾在早大留学深造。早大图书馆中珍藏着李大钊当年的学生档案、成绩单等物品,还有孙中山的亲笔信。 1998年11月8日,江泽民主席访问早稻田大学,并发表了《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为题的重要演讲。 2008年5月8日,胡锦涛主席访问早稻田大学,并发表重要演讲,与日本首相福田康夫进行一场乒乓球友谊赛。除中日两国首脑外,为中日两国人民熟悉的日本乒乓球名将并且在早稻田大学就读的福原爱,以及世界乒乓球冠军王楠都参加了这场特别的比赛。 校徽![]() 早稻田大学在成立20周年时,把上述的图样定为正式的校徽。但当初徽章的形状是呈圆形。稻穗的叶数实际共有19片,据说是因为在19世纪时创校,而且创立年1882的数字正好是19,所以决定用19 片稻穗叶来纪念。 ![]() 四年后,重新设计了以汉字「大学」为主,稻穗围绕两旁的校徽。直到成立100周年时才正式统一「大学」的字型、丝带结、稻穗的叶数,成为现今的校徽。 校歌日本著名三大校歌之一 《西北之都》 ![]() 相马御风 作词 东仪铁笛 作曲一、 都之西北 早稲田的森林 高耸的瓦舍 我们 的母校知悉平日我们的抱负 进取的精神 学习独立 不忘现世 久远的理想 看吧 我们光芒的前途 早稻田 早稻田 早稻田 早稻田 早稻田 早稻田 早稻田 二、 古今东西 文化的潮流 掀起旋涡 大岛国的 伟大使命 一肩担负 我们的前途 绝无穷途 终究久远 理想的憧憬 既将光辉满布於天下 早稻田 早稻田 早稻田 早稻田 早稻田 早稻田 早稻田 三、 看啊那里 常磐的森林 心之故乡 我们的母校 聚集又离散 人虽有変 仰望不変的 理想之光 一起同声 响彻天空 赞扬我们的母校 早稻田 早稻田 早稻田 早稻田 早稻田 早稻田 早稻田 ![]() 无门之门早稻田大学在1935年(昭和10年)永久的撤去了正门的门柱和大门,这是为了彰显早稻田大学永远都不会拒绝想要学习的人,要让大学保持对外开放进取的一种人文精神。因此,早稻田的正门入口是没有大门的,也因此其正门也被称为“无门之门”。这也让每一个第一次到访早稻田大学的人都感到惊奇和赞叹不已。 大隈重信倡导的“在野精神、进取精神和庶民精神”使早稻田培养的不只是少数精英尖子和上层领导,而且是大批实干的人才。大隈重信办学的终极目标是“世界的道路通向早稻田”,早稻田大学最早吸收欧美学术文化,向亚洲各国开放门户,吸收各国留学生在日本众大学中始终走在前列。 大学社团早稻田大学的学生活动极为丰富,全校有逾2600个社团,数量居全日本之首。以棒球和橄榄球为代表的各个体育部在各种比赛中取得傲人的成绩,为观众留下了许多精彩和感动的回忆。 早稻田大学教师”飞田穗洲“最先将棒球引入日本。其中早大与应庆义塾大学的棒球赛还被排成电影《最后的早庆战》,成为日本当代文化的一部分。 俱乐部和社团 日本全国及海外聚集到早大的五万名学生拥有多样的个性,多样的文化背景,使学生们在重视自由及自主性的学习和课余生活中互相激励。2600个学生团体和俱乐部是全国大学中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活跃的。 娱乐活动 参加日本学生和多国留学生共同举办活动,既丰富了课余生活,也加深了中日学生的交流。每逢假期和中国的节日,还可以参加各国留学生会组织的活动。 ![]() ![]() ![]() 学术声誉早稻田大学作为超级国际化大学计划(Top Global University Project)A类顶尖校,RU11学术研究恳谈会核心成员,亦是顶级研究型大学组织环太平洋大学联盟(Association of Pacific Rim Universities)五所日本成员校之一。 世界第一台双足步行机器人便是由早稻田大学于1969年首先研制成功,目前行走最接近人类的双足机器人,仍是由早稻田大学高西淳夫研究室研制的WABIAN系列机器人。 日本第二个搜索引擎亦为早稻田大学研发。1994年早大发明日本第二个搜索引擎,即有千里眼之称的Searcher in Waseda,只比第一个NTT晚了不到一年,远早于东京大学的ODiN和京都大学的MouDou。 早大在产学合作方面也有好评,从企业获得的受托研究件数和所获得研究费用都名列日本前茅。为了对灾区重建做贡献,全力参与社会课题,启动医疗/健康、基础设施防灾、都市计划/社会系统专案等项目。 ![]() ![]() 科研成果
社会声誉社会影响力
学术影响力
![]() 大学排名 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第601-700位 ,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第801-1000位 ,2021QS世界大学排名第189位 ,2021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第467位 2020QS世界大学排名第196位 2018QS世界大学排名位居全球第203位 2017CWUR世界大学排名位居全球第37位 2016CWUR世界大学排名中位居第38位 2017QS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力排名第26名 日本上市企业就业排行榜列排名日本第2名 本当に强い大学(东洋经济新报社)第2名 2015年CWUR世界大学排名早大位列第38名 世界500强CEO校友数全球第16名(亚洲第六) 朝日新闻建筑学日本排名第2名 校园环境校区分布 早稻田大学共有10处校区,由地处东京市中心西北部新宿附近的早稻田校区(本部)、户山校区、喜久井町校区、北九州校区、本庄校区、西早稻田(理工校区)、尖端生命医科学中心以及所泽校区、日本桥校区构成、东伏见校区。各个校区不仅学术氛围浓厚,且风景秀丽,大楼林立,而且教学设备齐全,体育活动设施完善。
图书馆 ![]() 早稻田大学以中央图书馆为核心,共拥有30座图书馆,藏书总数9566016册(截至2015年3月)期刊83623种(截至2012年),2011年利用总人次为999829人次。早稻田大学拥有巨大的藏书量,也拥有全日本先进的图书管理系统,所有领域的学术信息都实现了在线搜索。图书目录数据库被世界最大的图书目录利用机关OCLC(Online Library Center:本部在美国)所采用,供世界各国的研究人员所利用。 早稻田大学图书馆内藏很多记录二战前日本历史与文学的重要资料。部分资料早大图书馆为唯一藏处(在国立国会図书馆亦无副本)。其中包含国宝2件、重要文化财产5套(187件)。部分珍贵藏品包括宗祇等人的连歌手稿,现代日本法系统建成资料,江户晚期日本语书籍,近代日本的社会统计资料,野口一太郎捐赠的清代文学原本,下村正太郎捐赠的明史抄本等。 早稻田大学的图书馆藏书总数约450万册,利用者达180万人次,图书馆拥有许多国宝级图书,图书馆的服务项目也非常多,设有影像、复制、微缩等多种服务,成为辅助教学和自学的场所。图书馆的地下书库中采用了自动取书设备,只要在电脑上敲出所要书的名称,地下书库的机械手就自动将书取出。而这一先进的技术正属于目前的研究热点—人工智能技术 [17]。 网络资源 建立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全校性信息利用环境。校内的情报中心-媒体网络中心(MNC),在为全校5万名学生提供信息利用的媒体环境的同时,也担负起电脑基础知识的教育工作。既开设有“新生电脑讲座”,“网络入门”等基础讲座,也有“编程”,“统计处理”及“情报化社会论”等培养信息应变能力的讲座。在全校范围内,除各系拥有的电脑室外,MNC也提供了可供全校利用的终端室。在早稻田的校园里,还开设有可供24小时利用的电脑自习室。 大隈讲堂和雕像 ![]() 大隈重信是明治时期著名政治家、思想家、财政改革家,日本第8任首相和第17任首相(内阁总理大臣)。他同时也是早稻田大学的创始人。他主导的改革成功让日本建立了近代工业,巩固了财政的根基,不但挽救了刚成立不久的明治政府,还为未来日本的腾飞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大隈以“学术的独立,学术的活用,造就模范国民”为建校宗旨。在欧洲,学术独立悠久传统。可是1882年的日本还是一个落后的东亚国家,明治维新才十几年,大隈已有“学术独立”的见识,殊为不易,着实是一位有远见的教育家。 大隈认为,学校应该以培养具有自主独立精神的国民为理想,不为权力和时势所左右。他主张自由探讨学术,提倡独创的钻研精神。这种办学方针造就了严谨的学风,早稻田大学很快就成为莘莘学子的向往之所,毕业生遍及日本各地。“学术独立”思想激励着早稻田的一代代学子,他们不仅在学术研究中独立思考与分析,而且追求创造性的品格与自由世界的理想。国际教育界公认,早稻田大学是一所具有创新的氛围、为学生提供自主和自由发挥的空间和机会的大学。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在学校成立后的十几年间,大隈重信从未踏足校园半步。1880年代,日本政坛风云激荡,政治斗争激烈。1888年大隈进入日本内阁,担任外相,致力于废除治外法权、确立关税自主的修改不平等条约工作。但是国权派强烈批判大隈提出的方案,1889年10月,一名右翼狂热分子携炸弹袭击大隈,大隈虽幸免于难,但是失去了一只脚。为了避免牵连东京专门学校,大隈只得在背后默默关注和支持。直到成立15周年纪念式上,大隈重信才第一次踏入这所承载着他的希望和激情的学校。 1902年,在建校20年之后,东京专门学校正式更名为早稻田大学。五年后,69岁的大隈重信辞去宪政党总理,第一次出任校长。在此之前,他屡次进入政府工作,包括在1890年组织日本历史上第一个政党内阁,并担任内阁总理。为了避免违反“学术独立”的精神,大隈没有担任学校的任何职务。 ![]() 晚清以来,大批中国知识分子东渡日本,希望学习日本明治维新成果,探索中国救亡图存之路。1905年早稻田大学即开设中国留学生部,第一年就招收了562名中国学子,成为日本最早接受中国留学生的高等学府。因此,早稻田大学在中国享有盛誉,近代名人孙中山、宋教仁、廖仲恺、陈独秀,李大钊等都在那里留下了青春的足迹。早稻田大学成为当时中国知识分子追求独立自主、追求强国梦的精神家园。 和许多旧思想浓厚的维新者相比,大隈是维新之士中难得一见的人物,被称为内外皆新的“新日本人”,被日本民众广为称颂。1922年, 84岁的大隈重信与世长辞,日本国民为其举行国葬,超过400万人参加了他的葬礼,早大师生19000人负责开道和维持秩序,场面极为震撼,媒体惊呼这是“未曾有过”的国葬,称之为“国民之葬礼”。 作为政治家,大隈重信一生两次出任内阁总理大臣,两次组织政党,可是这些政治功业如水上浮萍,早被风吹雨打尽。唯有他创办的早稻田大学,走过100多年风雨,至今依然屹立,为日本、为世界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优秀学子。 早稻田校园里矗立着一尊大隈重信铜像,他身穿长袍,头戴具有早稻田大学特色的学士角帽,左手扶着拐杖,巍然屹立在银杏树下。不过,他紧闭嘴唇,一言不发,似乎在期待人们从他的功业得失中获得启示。 ![]() 大隈重信于1922年1月10日去世后,为了纪念他而展开了一连串的建设,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伫立在早稻田校园的大隈讲堂和大隈铜像。 三楼的大讲堂共有1435个观众席,地下一楼的第二讲堂共有382个观众席。讲堂的左侧有约七楼高的钟楼。此钟楼的高度(125英尺,约38公尺)是由大隈重信的「人生125岁」论说而定。塔上的钟是日本第一个使用四个大小不一合声而成的钟,此钟每天响6次。 1999年4月,大隈讲堂被列入第一号的「东京都历史建筑物」,第二号为旧图书馆。2007年12月4日大隈讲堂被指定为国家重要文化建筑。 铜像的大隈先生穿着正规礼服,制作者是小仓惣次郎,铸造者是铃木长吉,1907年早大建校25周年校庆时建立。朝仓文夫再塑造了一所铜像,并在昭和7年(1932年)10月大学建校50周年之际落成揭幕。 入学要求早稻田大学倡导学术独立自由、文化兼容并包的学风,考生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报考专业。每个系的考试成绩均具有独立性,没有丝毫影响。 由于早稻田大学在亚洲乃至世界享有盛誉,人气极高,所以每年来自日本国内外的报考人数几乎均为日本第一,因此所有考生都需要参加严格严谨、竞争愈加激烈的入学考试,才能获取极少数宝贵的入学资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