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三人,成就了一代圣君唐太宗

 尚廉心语 2023-08-06 发布于江苏

唐太宗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代圣君,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君臣协力缔造了伟大的“贞观”盛世。

今撰文说说成就唐太宗李世民帝王伟业的三个重要人物。

1、高祖李渊

唐高祖李渊,即李世民的父亲,是唐朝的开国之君。也有人说他投机钻营原是隋朝的大将,与隋炀帝杨广还是表弟兄。可也不得不佩服他的战略眼光!其时隋末风起云涌的农民起义已席卷整个中原,预感隋朝的腐朽统治日薄西山,大势已去。“世出英雄”,李渊瞅准时机,举兵从驻地太原进军都城长安(当时隋炀帝在扬州),他拥立13岁的杨侑为帝,自任丞相,执掌军政大权,继续平息国内的农民起义。没过多久,李渊接受了杨侑的“禅让”,正式即位称帝,改国号唐,改元武德,这样,一个新兴的唐王朝诞生了!

战后恢复,百废待兴。开国皇帝可不是好当的!一面要继续清除各地的割据叛乱,进行统一全国的战争,所幸他的儿子们很能干,尤其是次子李世民已历练成熟,能独立挂帅征伐;一面需加强政权建设,他任用了一批旧朝的官吏,组建自己的班底,体制上沿袭并完善了隋朝的三省六部制。

建国后采取了一系列手段,李渊着手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进行制度建设,使唐朝的国家体制基本确立下来,特别对流离失所的农民采用新的赋役制度,对恢复和发展生产起到积极推动作用,也为唐太宗时期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平叛的结束、全国已完成统一,国内经济也逐步得到恢复,身为一国之君的李渊,开始沉湎酒色、安于享乐。统治集团内部的矛盾日益激化!

被封为太子的李建成与屡建战功的次子李世民,二人皇位的继承权之争愈演愈烈各自背后都有较强的势力支撑支持,而皇帝父亲李渊只顾享乐,完全没有料到事态的严重性,最终导致“悲歌玄武门”,一场兄弟相残的血案发生。

惊悉玄武门兵变后,李渊看到已成事实,或无可挽回,没有去责罚儿子的鲁莽与自私,他很快作出明智的决定,封李世民为太子,不久,将帝位让出,自己安心当“太上皇”了。

或是因被逼无奈或是他豁达大度,或是认为李世民更适合帝位,这才演出“老子退位,儿子上位”的一幕,中国史上才有了一代英主唐太宗,并出现大唐的贞观盛世!

2、谏臣魏徵

魏徵,原是太子李建成的幕僚。玄武门兵变后,对于太子党如何处置,是杀,是留,还是放?“这道题”摆在新君李世民面前。

李世民不愧是卓越的政治家,他以宽阔的胸襟、过人的气魄和胆识,“唯才是举,任人唯贤”,选拔任用了一批人才为自己服务,其中就包括像魏徵这样的“敌对面”。为彻底打消这些人的心理顾忌,朝廷及时发布诏令:“凶逆之罪”仅限原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其余人等不予追究。

不过对魏徵,这位曾建议太子尽快下手除去自己的“政敌”,他不免还是心有芥蒂。

“你为什么挑拨离间我们兄弟?”李世民质问道。“人各为其主,我忠于我的主人,有什么错呢?”魏徵坦言回答,“他要是听信我,怎会是现在的状况?”

李世民早知魏徵的才能过人,听他回答得如此直爽又入情入理,便很快原谅了他,魏徵也承诺从今往后效忠李世民。

就这样,魏徵成了贞观时期进谏最典型的代表人物,据说总计有二百多次。他有胆有识敢于直谏唐太宗的过错,他不计个人安危,秉持正直立场,为李唐王朝竭尽忠诚,他的大多建议得到了太宗的汲取或采纳,无疑对贞观时期的政治清明产生了重要影响。

魏徵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凡是认为正确的意见,不但要说,而且坚持到底,即使太宗大发雷霆,他仍神色不移,毫不退缩。


贞观十七年,魏徵病逝。唐太宗认为自己痛失了一面镜子。悲痛之际,道出自己的肺腑之言,说出流传千古的三句话:“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唐太宗把魏徵看作是:了解自己得失最好的一面镜子。

由于唐太宗虚心纳谏的开明作风,当时朝中还涌现了像王圭、杜如晦、房玄龄等一批进谏忠臣。

3、长孙皇后

每个成功男人的背后都有一个贤内助,皇帝也不例外。长孙皇后(长孙是姓氏)出身名门望族,父亲与舅父都曾在隋朝任职。受家庭熏陶,她自幼喜爱读书,谨遵为妇之道。13岁时,舅舅为她择婿,嫁给了朝臣李渊的二公子世民。夫妻情深意笃,风雨同舟。无论在太原起兵,还是玄武门兵变,她坚定支持丈夫干事创业的英雄壮举,愿与他患难与共。

成为皇后的她,更加懂得相夫教子,母仪天下。她自觉遵循法度,不越礼法界限。特别是汲取历朝的教训,谨防重演后妃、外戚干政,最后祸乱国家的行为。

她哥哥长孙无忌与唐太宗是布衣之交,也颇有政治才能,太宗几次欲任命他为宰相,都遭到皇后的反对,长孙无忌只当了一个没有实权的“开府仪同三司”的散官。

这让我忆起开国总理周恩来,为避嫌疑树标杆,他执意坚持“自己只要当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到政府任职!”其实邓颖超也是很有才能的,直到总理去世后,她才出任国家领导人。


长孙皇后不干预政事,但对皇帝的任性或过失绝不偏袒。一次太宗憋了一肚子火,气呼呼回到内宫,嘴里嘟囔道:“总有一天,我要杀了这个乡巴佬!”皇后不明缘由,忙问道:“不知道陛下要杀哪个人?”“还不是那个魏徵!当着满朝文武的面侮辱我,叫我实在忍不了!”

皇后听罢,马上回到内室,换上一身朝服,这让太宗大为惊讶,只见她跪拜道:“妾闻天子英明才有大臣敢于直谏,现在魏徵敢冒生命危险与皇上争执,正说明陛下英明啊!”这番话把太宗说的转怒为喜。长孙皇后的高明在于,既维护了皇帝的尊严,又规避了忠臣被枉杀的风险。

作为母亲,长孙皇后懂得对子女从严加管教,教导他们不越礼不奢华。后宫之主的她,在嫔妃面前,不摆架子耍威风,总是以礼相待,竭尽宽厚仁慈,对她们所生子女,也都一视同仁对待,深得后宫众人敬重。

长孙皇后效忠李唐,以身作则,尽心尽力,辅佐夫君,默默奉献。皇帝背后做了大量工作,避免了被杂事纷扰,好让他专注治国理政。她深得太宗的宠爱与信任,从不以一己之私破坏国法,无愧于一代贤后的称誉!

综上所述,尽管李世民“得位不正”,但凭自身能力,得贤后辅佐,懂识人用人,善虚心纳谏,终于成就了他一代圣君的英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