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才女严慰冰的人生悲剧

 兰州家长 2023-08-06 发布于甘肃

揭发叶群隐秘的人

————江南才女严慰冰的人生悲剧

一个瑕瑜互见的杰出女性,刚直有余而策略不足,自引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人生悲剧。林彪怒喝:我要杀严慰冰十次!毛提笔:刀下留人。

严慰冰是江苏省无锡市人,出生于1918年。她在“文革”前夕,曾以无与伦比的胆识写出一封封切中林彪、叶群要害的匿名信而闻名全国。当然,她为此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那么,她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这得从头说起。

“一只超群的黑天鹅”

在本世纪初叶,位于风光秀丽的黄枚山山麓的无锡市寨门镇,出了一位毁家闹革命的严家三少爷,他就是本文主人公的父亲严朴。严朴同志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以后,积极领导当地的农民运动,成为中共农民运动的最早的领导人。后来,在1949年6月因病逝世于北平。为了表彰他为革命做出的卓越贡献,中共中央追认他为革命烈士。

父亲的革命活动给童年时代的严慰冰以深刻的影响,在她幼小的心灵中埋下了追求真理、崇尚正义的火种。当然,父亲的革命活动也使得他的家长期处于动荡之中,给她和她的母亲及妹妹们带来了许多的磨难。

严慰冰是严朴四个女儿中的长女。父亲给她取了一个更好的名字“怀瑾”,母亲给她起了“阿宝”的小字。后来,在投奔延安参加革命以后她给自己改名为“慰冰”。

为了革命事业,父亲长年奔波在外,无暇顾及家小。因此,小慰冰一直由母亲抚育成长。上中学时,她曾写信给她当时在西北的父亲说“你只生了我,而没有教育我”。这的确不能怪她父亲,谁让她有一个革命的父亲呢?

童年时代的严慰冰端庄、妩媚,皮肤虽然没有一般江南女孩子那么白,但也十分的秀气。一双乌黑的眼睛,炯炯有神,透露出聪慧、倔强和早熟。

母亲过瑛女士是个贤慧而又坚强的新式女性。严慰冰一直到自己的晚年,还清楚地记得可怜的母亲为自己的丈夫担惊受怕,为了换来几枚铜板整日整日为富户人写抄写经卷以及在无锡车站送她去重庆念大学的一幕幕景象。

因为出自书香人家,母亲对小慰冰的启蒙教育抓得特别紧,经常督促她背诵唐诗、宋词以及《古文观止》。小慰冰竟然能在许多生人面前朗朗背诵《赤壁赋》、《吊古战场文》等古文名篇。

家乡的山水多美丽啊!“江南一道水,九曲三湾脉脉流,两岸栽满垂杨柳。灌溉良田千万亩,流入长江不回头。河水溶溶绕青山,青山脚下小村庄,改山湾,傍山依水好地方。”这是严慰冰在几十年以后写下的赞美家乡的诗句。正是无锡的青山绿水滋润了慰冰美丽的童年。

有一天,小慰冰正带着妹妹们玩耍,忽见一位蓬头垢面的盲人拄着一根破棍,拉着二胡,唱着江南民歌走过来。他,就是后来以一曲《二泉映月》驰名中外的盲人音乐家阿炳。小慰冰当然不知道这一点,她只是觉得这位盲人叔叔的探路棍太破旧了,就赶紧跑回家给他换来一根并塞给他5元钱的铜板。阿炳当然不会知道她面前的这位小女孩会在几十年以后成为敢于同邪恶势力斗争的女中豪杰!

1934年,严慰冰考上了江苏省立女子中学。这所学校以其校纪严明、封建闭塞而驰名江浙。也许是因为江校长本人是位独身主义者,因此,松江女中的女教员几乎全是一丝不苟的老处女!

在这里,严慰冰如鱼得水,遨游于知识的海洋。虽然数学课她很头疼,但其它课程她学起来得心应手,尤其是英文版的莎士比亚戏剧。她象一只勤快的小蜜蜂,努力吸吮着人类文明花朵的汁液。她迷恋于唐诗宋词的华章,流连忘返于中外文学的殿堂……

她已习惯于学校的清规戒律。松江女中校规之严,的确是名不虚传。学生不得穿花花绿绿的奇装异服,只准穿阴丹士林蓝制服。冬天穿的旗袍,下摆必须离地5寸,夏天穿蓝布褂子,配以黑裙黑袜子。

日本帝国主义的步步进逼,国民党当局的妥协投降,使偌大的华北竟安不下一张平静的课桌!“一二·九”运动也波及到了松江女中。松江男中派人来联络,要求两校联合起来上街游行。严慰冰等十几个进步学生巧妙地冲破校方的阻挠,和松江男中的学生一起走上街头,进行抗日的宣传。

松江女中的三年象梦幻一样,年轻的慰冰在走向成熟。她开始理解李清照为什么在南渡以后,一改过去清丽婉转的纤细风格,而写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壮烈诗句。她也开始思索人生的真谛。她觉得那位满脸胡须的俄国大文豪说得太好了!“人生不是享受,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啊!爸爸,你为此长年奔波在外不顾妻儿的事业是一种什么样的事业?能否也让女儿知道?

严慰冰,这个美丽的端庄的少女,在祖国大地此起彼伏的抗日救亡运动中,带着迷惘,带着对未来革命事业的向往,也带着对美好生活的渴望迎来了1937年8月全国五所重点大学的会考。

高考结果揭榜,严慰冰以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国立中央大学中文系!喜讯传来,乡亲们奔走相告。一时间严家门庭格外热闹,人们纷纷赶来祝贺。母亲那愁苦的脸庞,终于绽出了难见的笑容。妹妹们欢呼雀跃,嚷着要姐姐给买东西。

1937年8月底,严慰冰冒着酷暑,冒着战乱千里迢迢来到位于重庆沙坪坝的中央大学。

在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作为陪都的重庆由于国民党军政儿机关的大量迁入而得到畸型的繁荣。沦陷区人民正在遭受日寇铁蹄的蹂躏,呻吟挣扎在死亡线上,而逃难来到重庆的国民党要员、高级将领、大商人无不在大发国难财,生活在纸醉金迷之中。

看到这些情景,年轻的慰冰感到气愤,她不由地想起“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的诗句。更令她感到不理解的是,中央大学与全国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斗争极不协调的校园风气。

中大校长罗家伦公开提倡“读书即是救国”,而且竟然向学生宣传这样一种谬论:“大学生只有两个志愿,第一是有个称心的职业,第二是有个美满的小家庭。”上梁不正下梁歪。每到傍晚,在松林坡下,在嘉陵江边,人们总能看到中大那些不愁吃穿的阔少们成双成对地挽着膀子散步、谈情,怡然自得。

人们都想一睹以第一名考取的严慰冰的风采,但是,他们看到的却是一个穿戴极其普通的无锡姑娘:剪着齐耳根的短发,着蓝色的阴丹士林土布上衣,下面是黑裙子、黑袜子以及母亲亲手做的黑布鞋。

中文系的课程没有慰冰想象得那么重,她把课余时间全用来读进步书刊。中大书报流通社是个进步组织,常半公开地向进步学生出借苏联小说和邹韬奋主编的刊物。慰冰如饥似渴地读着、思索着。有一天她读到了《西行漫记》,她兴奋不已,因为这本书向她展示了一个全新的天地!她几天几夜地阅读思索。她对红军和红军生活无限敬佩,一往情深。她开始朦胧地认识到红军的道路才是她该走的路。她更加思念当红军的父亲!

中文系系主任胡小石颇为欣赏这位经常穿一身黑的无锡才女,他送给她一个雅号:“一只超群的黑天鹅”。当他得知这只“黑天鹅”要飞向遥远的大西北时,他怎么也无法理解,因为据他估计,以她的才学加上自己的力荐,她准可以争取到公费留学欧美。国民党元老叶楚伧的女儿叶吉益也无法理解自己这位好友的这一举动。后来,好友们一直有书信往来,当她得知慰冰以写匿名信方式同林彪、叶群斗争并遭残酷迫害时感慨万千。这是后话了。

需要顺便提上一笔,就是朱自清这位著名的清华教授曾两次写信鼓励当时还是中学生的严慰冰要努力学习,这对慰冰的成长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1936年慰冰慕名给朱自清写了一封信,谈了自己想报考清华的打算。令慰冰没有想到的是,她很快收到朱先生的回信。朱先生鼓励她报考清华,并要求她一定要学好数学。当时,朱自清对慰冰随信寄去的诗文很欣赏,曾对时任《清华周刊》总编的王瑶说:“我们希望招到这样有才华的学生。”并要王瑶给慰冰以具体的指导。当他在报纸上得知慰冰考上中大,即于1937年8月4日再写一封信给慰冰以示祝贺!

这件事情,严慰冰一直铭记在心,几十年以后,再当她谈起这段往事时就激动得泪水涟涟,思绪万千。1978年8月当朱自清先生逝世30周年之际,正是慰冰在秦城监狱关押了12年3个月之时。她在狱中想起朱先生的教诲及其人品文章,浮想联翩,填了一阕《水调歌头》默奠先生英灵:

槛外月如水,楚囚泣兮歌。老师一身清白,其奈污泥何?记向高城远望,茫茫万千歧路,何处觅平城?起舞中霄恨,彩笔且当戈。

炊烟断,公抗战,刺妖魔死不受贿,藜羹草药疗沉疴。留得芳名长在,谁更与公比美,文章气节两难磨。依旧荷塘月,灯影秦淮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