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鲁迅死于1936年10月19日,鲁迅去世当天,母亲鲁瑞和原配朱安

 快乐老年435 2023-08-06 发布于山东
鲁迅死于1936年10月19日,鲁迅去世当天,母亲鲁瑞和原配朱安就接到了噩耗,送噩耗的人是鲁迅同乡宋紫佩。宋紫佩走后,鲁瑞嚎啕大哭,朱安也红着眼哭了起来。身为原配妻子的朱安很想前往上海看“大先生”最后一眼,但她也切切实实地知道:上海有许广平,她若去了,一度有实无名的许广平将非常尴尬。

朱安最终选择了不去上海,只在北京西三条的家里,为鲁迅设灵堂祭奠。有时候、有些人,什么都不做就是帮了大忙。朱安在这种时候选择留在北京,无疑是帮了鲁迅和许广平的大忙了。

朱安不能前往上海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得知噩耗后,鲁迅母亲鲁瑞因太过悲痛,竟突然地“不能走路,寸步都要搀扶”了。作为一直贴身照顾鲁瑞的身边人,朱安这时候是断不能离开的。

所以,朱安没有去参加鲁迅葬礼,不仅帮了鲁迅和许广平,还帮了鲁瑞。只是,这样的“帮”,最终委屈了朱安自己。

鲁迅死后,朱安还努力在北京西三条的家里,维持住了鲁迅最后的体面。鲁迅死后,西三条鲁迅故居迅速成了焦点所在,几乎每天都会有记者登门拜访。鲁瑞刚刚失去儿子,她是不能应付这些人的,朱安成了理所当然的“应付者”。

朱安一边设立灵堂,一边忙着接待各路人马。朱安为鲁迅设置的灵堂,是用了心的。根据10月21日《北平晨报》的报道,西三条的灵堂是这样的:“南屋客厅的墙上,挂着陶元庆画的鲁迅的肖像,肖像下方是一张书案,上面供着文房用具、香烟、点心等,都是鲁迅生前喜爱的东西。”

灵堂设好后,客人们接踵而至,鲁瑞躺在卧室床上独自悲伤,朱安则身着素服、点燃香火,拜谢所
有前来祭奠的人们。

朱安极其看重祭奠仪式,三味书屋鲁迅塾师寿镜吾次子寿洙邻曾在回忆中说:自己前往鲁迅家吊唁那天,朱安特地为鲁迅备了一个特殊的“鲁迅饼”,这个饼为鲁迅生前最爱,其制作方式很特殊,“用白薯蓣切片,鸡蛋和面粉涂之加油炸熟”。

不用说也知道,这道菜是朱安曾数次为鲁迅做过的菜,也定是鲁迅多夹了几筷子,被朱安记在了心里了。

寿洙邻看懂了朱安对鲁迅的情谊,他只看了一眼这鲁迅饼,眼眶就红了。他懂得:这个没文化且被鲁迅嫌弃了一辈子的小脚女人,她虽不懂鲁迅的事业,却依旧用她的方式表达心底的那份情意。

那些日子里,所有去过西三条祭拜的人,都对朱安有极深的印象,她的悲戚的表情,刻在了所有前来吊唁的人的心里,她的名字和形象亦首次出现在了北平、南京等地的报纸上。

北平《世界日报》刊登了题为《周夫人述悲怀》的报道,报道里的朱安是这样的:“朱女士年已届五十八岁,老态龙钟,发髻已结白绳,眼泪盈眶,哀痛之情流露无遗……”

很多人不懂鲁迅死后朱安的悲痛,这多少因为他们对旧式女子了解不够。在新式人的眼里,多年有实无名势必没有感情,可在旧式人的眼里,女人只要嫁了人就是“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也是因此,鲁迅数次搬家想要甩掉朱安时,朱安察觉到意味,会那么坚决地表示“我必须跟着你”。
鲁迅和弟弟周作人闹翻,离开八道湾时对朱安说:“我给你两条路,一条回娘家,一条还跟着照顾娘娘(鲁瑞)。”朱安的答案当然是后者,鲁迅很感动她的选择,可朱安却对鲁迅问出这样的问题感到“难过”。

鲁迅跟许广平南下时,并没有和朱安道别,朱安是在事后才得知真相,没人知道她心里有多痛。此后的十年里,她一直尽心守着鲁瑞,替鲁迅操持着后院。鲁迅和许广平生子后,她居然提出要前去照顾周海婴。她是不知道“分寸”吗,不,她是太把鲁迅当回事了。

朱安将鲁迅看得极重,从不体现在言语上,而只体现在行动上。鲁迅死后,她为他做的所有都是她看重他的体现。

鲁迅去世后的那段时日,当是朱安一生中最紧张的几天,她一边悲痛,一边要努力维持住丈夫的体面,她唯恐自己给刚刚死去的丈夫带来任何不好的影响,与此同时,她还设法照顾那些前来采访的记者的情绪。

每一位来采访的记者走时,朱安都要亲自送他们至门口,并红着眼说:“谢谢你,他死后你们还要给他传名。”

鲁迅死后的多年里,一直尽心照顾他母亲的,唯有朱安。鲁瑞死后,朱安一直守着当初鲁迅和她的最后住所西三条胡同。

若鲁迅泉下有知,知道朱安为他做的种种,他定然也会感激不已罢!图一为鲁迅与朱安,图二为鲁迅与许广平,图三为鲁瑞与朱安,图四为鲁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