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成功,北宋还会发生“靖康之耻”吗?

 黑龙江波涛 2023-08-06 发布于黑龙江

要声明两点,第一,王安石变法永远不会成功。第二,靖康耻跟王安石变法也没有啥关系。别急,我下面解释。

如果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成功,北宋还会发生“靖康之耻”吗?

被过高期望的王安石变法

这其实是建国之后对历史的一个拙见,改革开放初期,任何历史上的改革都被视为进步的表现,而不顾当时的真是历史情况。在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北宋朝廷国库比较空虚,倒不是宋朝穷,而是军费支出太大,北宋的军队制度改为了募兵制,这样一来,军人就成了一种职业,也就是不用屯田,不用干活,就是天天训练,不属于社会劳动力。当然这样也不是坏事,问题就在北宋的常备军数量太大,有100万,而北宋全盛时期的人口也不到一个亿,因此这个军队数量对于政府来说,负担非常的重。

如果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成功,北宋还会发生“靖康之耻”吗?

所以王安石变法的是以解决政府财政为出发点,概括为十个方面进行改革,分别是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减徭役,覃恩信,重命令。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两个法令就是青苗法和市易法,所谓青苗法就是作物青黄不接之时,贷谷于民,立息以偿。市易法就是拟收购农民手中滞销货物。规定是挺好,可是结果就不那么理想了。先说青苗法,因为大多数农民不识字,所以得花钱请书吏,再到衙门申请。然后就有很多不法书吏乘机使坏,而贪官污吏又层层盘剥。变法规定的二分利息,结果涨至35倍,导致农民宁愿避开官府,“哀求于富家大族,增息而取之”。官吏随后又采取一刀切的贷钱措施,下指标,硬摊派,实行权利寻租,以至于农民谈贷色变。还有市易法的实施过程中,官府衙门为了挣钱,专收值钱的货,什么水果香料,一时间形成了全官经商、与民争利的局面。最有甚者,连市民挑水提茶也得交费,正可谓是“食土之毛,莫得免焉”。

如果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成功,北宋还会发生“靖康之耻”吗?

宋代颇为有名的流民图,描绘大多就是那个时候的情形。这样一来,百姓情愿废止新法,朝中清明之士也一并奏请。可是被效益冲昏了头脑的王安石却不顾民情,执意继续推行新法,最后弄得天下大乱,农民起义不断,最后在太后和司马光等人的强烈反对下,神宗终于是废止了新法,罢黜了王安石,这才结束了这场闹剧。所以从这个现实意义上来讲,王安石变法行不通。

瞎胡闹来的“靖康耻”

北宋朝廷的靖康耻,完全是自己作死。当初金国兴起,和辽国全面开战,作为百年兄弟之国的大宋,按理应当出兵帮助辽国对抗金军,至少也是不管不问也好。但是好大喜功的宋徽宗却偏偏做起了收复燕云的美梦,想趁辽国大难来捞一笔大功。然而宋军那可笑的战斗力却根本不是辽军的对手,反倒是让海上之盟的金国清楚的认识到了宋军的实力。后来在金人的帮助下,北宋虽然取得了部分燕云之地,但是因为宋徽宗、童贯、蔡京都不熟悉北京附近的地形,宋军刚刚拿到的城池就如同金军嘴里的肉,有利地形都在金国手里。

如果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成功,北宋还会发生“靖康之耻”吗?

当金军长驱直入后,原本是被妥妥的挡在了开封外,却不知宋钦宗又犯了哪门子毛病,让一个江湖撞骗的道士招了一帮市井无赖来冒充什么六甲神兵,然后出城“破敌”,结果被杀的一个不剩,而此时东京城门大开,金军也就借势破城而入,终结了北宋天下。如此看来,北宋亡在君臣无道,士兵战力不足,与残暴的王安石变法,还真没多大关系,就算是有,只能说王安石变法造成的一些影响恰恰是蔡京他们上台的原因吧(蔡京初为改革派)。

如果北宋时期王安石变法成功,北宋还会发生“靖康之耻”吗?

我认为还是会的

因为北宋自开国以来就是重文轻武,这种理念可以说很重要的影响了北宋后来的悲剧,因此就算是变法成功,也改变不了后面的结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