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寻根,遗笔溪与星子山

 千年的墨家 2023-08-06 发布于北京

1. 苍茫的武陵山下,优美的澧水岸边,湖南慈是我祖先生活的土地,88岁的老父亲梦魂牵绕的地方。策划良久后,2019年10月的一天,我和秋雪终于陪爸爸踏上回老家的火车。

2. 85岁的九叔和堂弟来车站迎接我们。虽经24小时的长途跋涉,爸爸依然精神矍铄,我们不事休息,在九叔和堂弟的陪伴下,直接驱车去澧水边的星子山,祭拜我祖母的墓。正值烟雨迷蒙,澧水两岸,青山如黛,大河静流,向东而去,一如爸爸70年前离开家乡去远方从军的那个早上。

3.我九叔的相貌身材与我爸爸很相像,旁人都说他们像是双胞胎兄弟。九叔除了肺部有些小问题外,总体上非常健康,精神爽朗。看着九叔,我们笑说,看来,我们家族真有长寿基因呀。

4. 慈利县城已经是颇具现代化气息的小城。

5. 家乡的历史文化深厚久远,地名都很诗意。县城北的一座山形如搁毛笔的笔架,称为笔架山。毛笔不知丢在了何处了,因此,笔架山前的这段澧水,就被称为遗笔溪。遗笔溪对面有高大的圆帽型的星子山,星子山下是奶奶的墓。

6. 遗笔溪岸边,一棵粗大的古樟,至少几百岁了,枝干已被雷电劈开,依然不屈地矗立。

7. 风雨中,徐老伯驾一叶扁舟而来。

8. 我们扶着爸爸和九叔小心翼翼地登船。

9. 小船在风中摇晃不已,似乎很不平衡,我都做好了危急准备。没有办法,通向星子山下的道路不适合汽车通行,乘船过河是唯一的选择。

10. 摆渡几十年的徐老伯,也是85岁了,身体硬朗,风雨中神情自若。

11. 我们说,三位老人加起来,年龄超过260了。家乡山水好,人皆长寿呀!

12. 徐老伯也是我们家的老朋友了,奶奶的墓有他常加照看。

13. 秋雪是第二次跟我回老家,也有止不住的兴奋。

14. 下船登岸。

15. 走上山间小径。

16. 雨中的小径泥泞且湿滑,爸爸的步伐却急促起来。

17.看到了——

18. 奶奶的墓,坐立在绿树环抱的星子山脚下的坡地上,静静地,一如从前。一棵碗口粗的樟树,长在坟上,我猜地下,樟树根将奶奶的棺椁紧紧拥抱在一起了——樟树是土家族的神树,我们以此为吉祥。我们走上前,蹲下,再一次细细阅读碑文。岁月风雨,记录我们后辈名字的铭文部分有点模糊了。我对奶奶的墓做了定位,北纬29度28分52秒,东经111度9分16秒。这块碑树立了20年,而奶奶离开我们则有42年了。

19. 爸爸不顾高龄,坚持按照家乡风俗,在奶奶墓前磕头三下,我们都依次行跪拜礼。

20. 五百响鞭炮响起,震动了星子山,震动了遗笔溪。

21. 爸爸在墓前讲了奶奶的许多往事。一刹那间,我看得见,他的眼眶满含泪水。

22. 奶奶最后的岁月,就是在遗笔溪边的向家河度过的。1966年,因为政治形势的巨变,被打上地主标签的的爷爷和奶奶不得不离开北京,回到老家慈利县东岳观,生活条件极差,也不可避免地遭受了各种冲击。三年后,我爷爷过世,奶奶一个人坚强地支撑下来,后来才转移到我的堂兄作为知青下乡劳动的向家河,在我的堂兄堂姐和乡亲照顾下,度过了她最后的岁月,在1977年去世,享年82岁。

23. 奶奶,如山一般伟大。她属于土家族,有着土家族人特有的坚韧刚强,非常睿智和能干,是理家高手。我的爷爷是个只知道吟诗作文的教书先生,家中事务全部由奶奶一人操持,她一手带大了四男二女六个孩子。在那个兵荒马乱的时代,她认定知识才是孩子们的立身之本,倾尽全力,东挪西借,坚持供孩子们读书上大学。在解放后,我的伯伯姑姑叔叔们,都因为有一技之长,成为新中国新社会不可弃用的人才,各有不俗成就。邻里乡亲,无不佩服奶奶的远见卓识。

24. 奶奶,也有水一般的宽广包容。在解放后,她跟随我姑姑在北京生活,她从不戚戚于个人或家庭命运的转折,或者所谓地主身份,反而对新社会充满热情,积极参加街道活动,甚至参加过十三陵水库的建设劳动。1966年,她和爷爷被迫回到农村老家,受到了许多不人道的的对待,生活条件极差。这些事情,她从来不对在外地工作的孩子们说半句,没有任何抱怨,好像从未发生过一样。我经常暗忖,奶奶心中是有什么样的信仰,让她如此坚韧不拔,心底平静而宽广?

25. 奶奶的遗物很少了,一把圆凳还保留在九叔家。

26. 另一个是个颇为简陋的瓷罐,奶奶的嫁妆,这也算是近百年的文物了。当年的所谓地主,嫁妆其实不过尔尔。

27. 如今,遗笔溪畔的农居大都是3-4层的洋楼,放在北京绝对是高档别墅。只有这所旧房子,让我们仿佛可以想象出奶奶曾经在这里生活过的环境。

28. 遗笔溪河水清澈,深秋的水已经冰凉。当年年老的奶奶,在最冷的冬天,也是在这里洗衣。

29. 小山村内,人迹难觅。我和秋雪在村里瞎转悠,试图寻找什么。我们碰到了这位老人,原来是徐老伯的妻子,今年83岁。

30. 我们与老人聊天,她还记得我奶奶,记得我们家的许多人。她说你们家出人才呀!

31. 是的,这一切都缘自于我的爷爷和奶奶。

32.爸爸站在遗笔溪河边。

33. 当我们再次渡过遗笔溪时,河面出奇地平静,我们说奶奶显灵,保佑我们来寻根。我们感谢徐老伯,告别,看着他摇着双桨,消失在对岸。

34. 小雨时落时歇,傍晚,一朵云,仿佛游子的乡愁,仿佛对母亲的思念,系在星子山头上,迟迟不肯离去。

*******END***********

本文是2019年10月25日的记事;

本文的图片和文字皆为作者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