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5月,毛主席带着中央领导机关,悄悄地进驻了河北省屏山县的西柏坡,从这天起,解放战争正式进入决战阶段! 但是就在用人之际,毛主席居然在还没开始部署部队时,先下达了一个死刑命令。 而即将被执行死刑之人,是当时被公认为晋察冀军区最能打的将领之一黄寿发。 临阵斩将,而且是斩能将、大将,这是兵家大忌,但毛主席为何还会这么做呢? 历史战绩黄寿发,出生于1911年,是福建省连城县人,他从小家境贫寒,从幼年起为了赚钱便开始做苦力给地主家干活。 1929年,蒋介石开始对井冈山革命根据地进行围剿,为了粉碎敌人的计划,毛主席等人决定将红四军主力调往外线发展革命根据地。 在这一时期,黄寿发和杨成武、罗元发两位将领,几乎同时加入了革命的队伍。 只是杨成武、罗元发两人直接成为了红军,而黄寿发则是从赤卫队做起,在第二年才正式参军。 黄寿发、杨成武和罗元发三人,最初被分在了不同的队伍里,但很快,他们因为出色的战场表现而崭露头角。 在经历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后,三人均被晋升为师级干部,而更加碰巧的是,三人竟属于一个部队。 当时,杨成武担任该师政委和师长,黄寿发则任参谋长,罗元发则成为政治部主任。 1937年,随着抗日战争的爆发,红一师被改编为八路军115师独立团。 此时,杨成武被任命为独立团团长,罗元发则担任政治工作处主任,黄寿发则被任命为独立团3营营长。 虽然三人的职位各有高低,但他们的配合却非常默契,在战场上凝聚成了巨大的战斗力。 在当时的晋察冀军区,杨成武可以算得上是最强战力,而杨成武的核心战将,便是黄寿发。 在平型关战役时,黄寿发负责在白羊堡、安甲一带设伏,成功地拦截住了日军本山中队对于主战场的增援。 1939年3月,黄寿发在杨成武的大力推荐下被任命为第一军分区参谋长。 1939年10月,他又在杨成武、罗元发都不在的情况下,独挑大梁,粉碎了日军的多次扫荡。 在八路军击毙的日军高级将领中,阿部规秀时军衔最高的一个,而击毙他的就是黄寿发所率领的部队。 1939年11月,黄寿发奉命在黄土岭设伏,正好碰见了阿部规秀率领的扫荡部队。 八路军从三个方向对日军进行围堵,阿部规秀被迫将指挥部设置在了一个突出位置的民居里。 黄寿发得知这个情况后,果断地调来炮兵,对着民居一通轰击,成功拿下了对方的性命。 黄寿发不仅仅是能打这么简单,做思想工作和布置转移,他也是行家里手。 1938年,杨成武开始驱赶盘踞在野三坡的土匪,黄寿发作为指挥员,却主动做起了群众工作,向不明真相的村民讲解什么是八路军,什么是抗日战争。 最终村民们在他的感召下,主动断掉了对土匪的粮食供给,造成其大部分下山投降、少部分溃散的局面。 1941年,杨成武带着数千名群众,从梯子沟穿越敌人封锁线,又是黄寿发巧妙布置,拦截了日军追兵,保证了撤退的成功。 1943年,杨成武突患重病,无法承担指挥责任。 此时又是黄寿发,主动承担起了战斗指挥和军区事务协调的工作,带领其他人渡过了难关。 抗战胜利后,黄寿发被调到孙毅将军手下工作,打完几仗后,孙毅直接表示,以后黄寿发可以自己打自己的,不用事先请示自己。 黄寿发的战绩还有很多,他的战斗岁月,只能用传奇来形容。 这样的一位战将,在解放战争中,原本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只可惜,由于个人的原因,他犯下了不可饶恕的错误,并最终导致自己被枪毙。 黄寿发的错误,得先从他的婚姻说起,抗战时期,有一大批有知识的女青年作为支援人员,进入了各个军区,其中就有何茵。 婚姻经历何茵生于天津,原是富商之女,父亲在当地非常有名。 在这个富裕的家庭中出生,何茵本可以过无忧无虑的大小姐生活,但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她却和许多有志青年一样,选择了走上革命道路。 她辗转加入了八路军,开始从事一些非战斗任务,后来,上级看中何茵的文化基础,就安排她去学习无线电发报技术。 学成之后,何茵被调派到冀中军区,当了一名报务员。 1939年,已经28岁的黄寿发仍然是孤身一人,身边一些热心的战友,开始为他介绍对象。 经过一番撮合,何茵与黄寿发相遇,相识。 在经过一段时间的短暂相处后,两个人很快步入了婚姻的殿堂,考虑到黄寿发在部队中职务较高,上级打破常规,给他单独安排了一个院子居住。 在很多人的眼里,黄寿发和何茵,是一对婚姻美满的模范夫妻:妻子何茵聪明美丽,革命热情高涨;丈夫黄寿发战功卓著,前途无量,不管怎么看,都挑不出这对夫妻的一点儿毛病。 然而,在光鲜的外表下,两人的婚姻却隐患重重。 何茵是大小姐出身,虽然投身革命后改掉了傲娇之气,但是自身的讲究和规矩却仍然很多。 而黄寿发是个草根出身,没有多少文化,举止比较粗俗,两个人的生活习惯差异巨大。 虽然在新婚时期不觉得,但是随着相处时间的日渐加长,两人之间的小矛盾不断。 黄寿发由于自己功劳大,职务高,身上“大老粗”的缺陷也就慢慢凸显出来了,他不仅具有极强的自我意识,还经常采取不恰当的手段对待与他意见不合的下属。 组织上曾公开和私下地找他谈话,给他指出了这些问题,希望他改正,但是,黄寿发却不以为然。 正是这样的思想,为他日后走上了不归路埋下了伏笔。 抗战结束后,黄寿发夫妇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两人育有一个女儿,但是何茵从小就是掌上明珠,不喜欢在家照顾孩子,于是便和组织提出申请,经常在单位加班。 这样一来,相当于将女儿扔给了黄寿发一个人,黄寿发一个作为战将,当然也没有多少时间来带孩子。 于是两人商量,给孩子请一个保姆,就这样,一个叫单洁英的姑娘,来到了黄寿发的家。 单洁英年轻漂亮,聪明伶俐,十分讨人喜欢,在当初挑保姆的时候,也是何茵做主挑选的她。 可是何茵做梦也没想到,这个女人会间接要了自己的命。 进入黄家之后,单洁英一开始也是尽心尽力的,这让何茵觉得很放心,于是,何茵开始把更多的时间都投入到了工作中,一个月回不了几次家。 偏偏这个时候,单洁英出现在他眼前,让他产生了不一样的看法。 而对无依无靠的单洁英来说,也很快察觉到了他的想法,为了能给自己找个靠山,单洁英不顾黄寿发已有家室,两人暗生情愫。 1947年的春节期间,何茵休假回到家中,此时,她已经再次怀孕,但是还并未告诉黄寿发。 经过一段时间的暗中观察,何茵从丈夫和保姆的眼神中,察觉到了什么。 后来经过多方调查,何茵确定了丈夫和小保姆有问题,这次,不管她是不是大家闺秀,都无法忍受了。 她给黄寿发指出了两条路:要么让小保姆走人,要么自己去告发黄寿发的作风问题! 于是,黄寿发先是假意答应何茵让小保姆走,但是又提出,女儿还小,和单洁英已经熟了,能不能等几天再换? 何茵为了女儿,答应了黄寿发,但作为当事人的单洁英,当然也不是那么好打发的。 黄寿发知道,自己真要是把她赶走了,何茵肯定会向上级举报自己,左右为难之下,他的脑子里开始闪现出一个罪恶的念头:让妻子永远消失! 一开始,黄寿发也不想自己动手,他找到警卫员边振海,给他下达了杀自己妻子的命令。 边振海自从跟随黄寿发之后,对他言听计从,但是这件事太大,他实在是不敢答应。 不止如此,他还反过来劝黄寿发不要冲动,黄寿发知道不能指望警卫员了,便强令他保密,然后开始谋划自己下手。 痛下杀手1947年的大年初二,何茵准备去上班。 按照这几天的惯例,黄寿发老老实实地和妻子一起走出了家门,送她去单位。 在走到一条河边的时候,他突然掏出手枪,对着妻子何茵就开了三枪,之后,他把手枪放在妻子手中,然后开始了一番哭天抢地的表演。 他对听到声音赶过来的人说,自己和妻子拌了几句嘴,谁料到妻子竟然想不开,夺过了自己的手枪就自杀了。 这番话,可以说漏洞百出,因为自杀者对自己开枪,往往一枪之后便失去了行动能力。 而现场人们听到了三声枪响,也就是说何茵要在自己中枪之后,还要再对自己开两枪,这可能吗? 很快,就有人开始对黄寿发进行了询问,并且将这些疑点抛了出去,黄寿发无言以对,但仍然坚持妻子是自杀。 黄寿发态度强硬,办案人员只能将侦破方向转向了警卫员边振海,边振海不敢隐瞒,将黄寿发曾经指使自己杀死何茵的事情说了出来。 这一下,黄寿发不但被正式批捕,而且陷入了空前的被动,即使如此,他仍然一口咬定,何茵是自杀。 此时,案件审理人员告诉了黄寿发一件事:何茵去世的时候,腹中已经有了两个人的第二个孩子!黄寿发不但枪杀了自己的妻子,而且还杀死了自己的孩子! 听到了这个消息,黄寿发瞬间崩溃,痛哭流涕地承认了所有的罪行。 但是此时,晋察冀军区周围的战争形势非常复杂,司令员聂荣臻十分需要黄寿发这样的大将,于是就暂时压下了处理意见,让黄寿发重上战场。 黄寿发有心将功补过,在战场上表现神勇,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一些接触过何茵的人,正等待一个时机,让黄寿发付出应有的代价。 1948年5月,毛主席来到西柏坡。 几乎是第一时间,他的案头便接到了审理黄寿发案件的请愿信。 毛主席历来重视军队纪律,当然不会放任这样恶劣的事件发生,于是他决定,在和敌人决战之前,先把黄寿发的问题搞清楚。 其实,事实已经十分清楚,根本不需要再进行什么审理,很快,黄寿发便被绳之以法。 这一次,毛主席亲自签署了死刑命令,并且明确命令聂荣臻执行。 聂荣臻纵然心有不舍,但为了部队的纪律,只能“挥泪斩马谡”,枪决了黄寿发,一位前途无量的将领,就这样毁在了自己的欲望手里。 结语: 在人民军队的历史上,和黄寿发一样被毛主席亲自处决的,还有一个黄克功。 黄克功是红军的师级干部,同样是战功赫赫,但他却因为对一个女子逼婚不成,枪杀了对方,那么自然,毛主席也不会放过他。 军队的战斗力来自严明的军纪,而人民的军队,更是要依靠人民才能胜利。 一旦手下将领对纪律有任何触犯,对百姓的利益有任何侵占,毛主席是绝不会手软。 正是靠着这种严格的管理,毛主席才能打造出一直令行禁止、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的铁军。 杀掉一个骄横的将军,换来一支优秀的部队,毛主席的这个安排确实巧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