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居然是女版水浒?甄士隐和通灵宝玉有什么缘分?

 where5 2023-08-06 发布于四川
PS:大话红楼系列只解析原著《红楼梦》本身,由于内容有连续性,建议点开合集逐集观看,本期为大话红楼第13期

《红楼梦》和《水浒传》有哪些相似之处?甄士隐和通灵宝玉有什么缘分呢?

上回说到,甄士隐梦中遇到两个大仙。

并且听到了神瑛侍者和绛珠仙草下凡的天机。

问遇到神仙怎么办?

当然是上前问卜前程了。

甄士隐问道:“适闻仙师所谈因果,实人世罕闻者。但弟子愚浊,不能洞悉明白,若蒙大开痴顽,备细一闻,弟子则洗耳谛听,稍能警省,亦可免沉伦之苦。”

我们普通人算卦,必然要问什么时候发财?什么时候走好运。但是甄士隐这种生活无忧的贤人,他的烦恼不是更进一步,而是沉伦,也就是现在常说的阶级下沉。

人和人的悲欢并不相通。

归其根源不过是,阶层空间就那么大,你想上去,他又不想下来。

用《西游记》的话说就是: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骑着驴骡思骏马,官居宰相望王侯。只愁衣食耽劳碌,何怕阎君就取勾?继子荫孙图富贵,更无一个肯回头!

为什么不能回头?

有句话说的好,不进则退。

甄士隐不想争名夺利,又想保住富贵,您觉得可能吗?

世上哪有这样的美事。

二位大仙倒是还真有个法子:此乃玄机不可预泄者。到那时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

人家不说,甄士隐也不强求。

和自己的前途相比,他更喜欢吃瓜。

因笑道:“玄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或可一见否?”

和尚回复: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

您仔细品,为什么甄士隐和石头有一面之缘呢?

此时石头已经变成了通灵宝玉,也就是玉玺。

什么人才会与玉玺有缘呢?凡人能有缘得见吗?

甄士隐又是什么人呢?作者的化身。

这里就是在暗示,作者的皇族身份,差一点就做了皇帝。

但是终究没有做成。

所以甄士隐只看到了“通灵宝玉”四字。

正欲细看后面的几行小字,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

太虚幻境是《红楼梦》故事的总编辑部。

内藏着所有故事的因果,也是破解《红楼梦》的钥匙。

太虚幻境的指代就至关重要了。

老规矩,我们先挖个坑,后面说。

太虚幻境门口有一幅对联: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如何理解这句话吗?

有朋友肯定说:这是真假有无的相互转化。

单独拿出来说或许对。

但是在小说的剧情中,是绝对错误的。

因为这里说的不是转化,而是替代。

翻译过来就是,假的变成真的,原来真的就变成假的了。新的东西产生,旧的东西就消失了。

说到底,还是映射明清交替。

正统的明被满清替代,清成正统,明朝成匪了。清的版图越来越大,明越来越小,最终消失了。

书归正文。

甄士隐也想进太虚幻境开开眼。

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

这段故事,很像《水浒传》的开头。

洪太尉误走妖魔,也是一声巨响。

诗曰:千古幽扃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垓。高俅奸佞虽堪恨,洪信从今酿祸胎。

《水浒传》是108个妖魔好汉替天行道。

《红楼梦》是36个风流孽鬼造劫历世。

水浒先写瘟疫,后写洪信,引出108个好汉。

红楼先写天塌,再写甄士隐,引出36朵金钗。

都是宿命,都是悲剧。

背后主题都是个人和家国。

可是却呈现在两本完全不同的书中。

甚至读者都是完全相反的两类人。

可见虽然人种不同,但是老祖宗还是一个。

巨响之后,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

同样是做梦,为什么甄士隐进不了太虚幻境,而贾宝玉就能进呢?

其实不只贾宝玉进了,一僧一道也进了。

你说,甄士隐和他们有什么区别呢?

他身上没有通灵宝玉。

也就是说,通灵宝玉是进入太虚幻境的凭证。

而通灵宝玉是玉玺。

也就是说,只有身怀玉玺的人才能进入太虚幻境。

在家国视角的解读下,太虚幻境对应的就是明朝太庙。

甄士隐的身份入不了皇陵,自然进不了太虚幻境。

依次类推,超脱世外的一僧一道也就有了指代。

明朝做和尚的皇帝就是太祖朱元璋,做道士的皇帝就是嘉靖皇帝朱厚熜。

再问,为什么一僧一道要给甄士隐托梦?

这叫祖宗显灵,要度化他。

那么如何度化他呢?

“不要忘我二人,便可跳出火坑矣!”

但是甄士隐醒来之后,所梦之事便忘了大半。

刚好,奶妈带着女儿过来。

看见女儿,甄士隐立刻把梦的事抛之脑后,带着女儿到街前看热闹。

正要回家,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不说您也知道,这二位就是空空大士和渺渺真人。

看见士隐抱着英莲,和尚便大哭起来,向士隐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内作甚?”

您说这不是骂人吗?

你要是对着别人家孩子那么说,非得挨揍不可。

但是甄士隐好脾气,知是疯话,也不去睬他。

和尚还不依不饶:舍我罢,舍我罢!

甄士隐撤身回家,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甄士隐听得明白,知道话里有话,要问他们来历。

却没有机会。

道人说道:“你我不必同行,就此分手,各干营生去罢。三劫后,我在北邙山等你,会齐了同往太虚幻境销号。”

那僧道:“最妙,最妙!”

说毕,二人一去,再不见个踪影了。

甄士隐心中更加犹豫,怎么就那么耳熟呢?

心中自忖:这两个人必有来历,该试一问,如今悔却晚也。

对应刚才的梦境,这一段就是一僧一道来度化甄士隐了。

方法就是让甄士隐把女儿送给自己。

为什么送女儿能免堕轮回呢?

咱们下回再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