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作文指导:怀疑一切与相信一切

 一中大语文 2023-08-06 发布于福建

【原题呈现】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有人认为,怀疑一切,世界将会变成灰色;相信一切,人生只能匍匐。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①自定立意,自拟题目;②不得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审题指导】

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道引语式的材料作文题。

材料中引用了有些人的观点,表达了怀疑一切与相信一切均不可取。由此可知,材料提供了怀疑、相信、怀疑与相信三个话题。

“而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怀疑与相信的困惑”,这说明“怀疑与相信的困惑”的普遍性。我们可以采用提取关键词和多向思维的方法来审题。

从第一句话出发考虑,抓住三个关键词——“怀疑”“一切”“灰色”。一个只知“怀疑一切”的人,说明他丝毫不信任别人,认为这个世界充满欺骗和黑暗,本身就是以一种消极的眼光来看待整个世界,或者本身心理就是灰暗的,看不到亮色,看不到希望,自然“世界将变成灰色”。最终可能导致悲观厌世。由此可从“不能怀疑一切,人生需要信任”“不能怀疑一切,请多角度思考”等方面立意。

从第二句话入手思考,抓住三个关键词——“相信”“一切”“匍匐”。“匍匐”是缓慢前进的意思。一个只知“相信一切”的人,意味着遇到事情,不论对错,只知人云亦云,没有自己独立思考、判断的能力,最终只能沦为别人的“应声虫”,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严重点,说明你这个人已被彻底愚化,其人生的确就只能“匍匐”,只能仰人鼻息,蝇营狗苟地过完自己的一生。由此可从“不能相信一切,需要合理的怀疑”“不能相信一切,人生需要独立思考”等方面立意。

从材料整体思考,可知“怀疑一切”和“相信一切”都是不可取的,由此可以从“辩证看问题”“理性思考”“独立判断”等角度立意。

写作时可以先明确观点,人要学会理性思考问题。主体可以采用正反对比的结构形式,可以先从正面论述,理性思考,不过分怀疑或相信,才会对问题有正确的认识;再从反面论述,如果不理性思考,过分怀疑或相信,都可能对问题形成错误的认识。最后,再照应开篇。

【参考立意】

1.人要学会理性思考。

2.学会独立判断。

3.辩证地看问题。

4.怀疑一切值得怀疑的。

5.不要过于怀疑。

6.不要过分相信

【名言链接】

1.任人之道,要在不疑。宁可艰于择人,不可轻任而不信。---欧阳修

2.最大的挑战和突破在于用人,而用人最大的突破在于信任人。---马云

3.一个人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对于自己的能力永远不敢充分信任,甚至自己认为必将失败无疑。---富兰克林

4对自己不信任,还会信任什么真理。---莎士比亚

5.你信任人,人才对你忠实。---爱默生

6.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孟子)

【素材链接】

1、人与人之间的的就是以信任为基础,倘若两人之间有了怀疑,那心中就有了隔阂,这意味着两人将变成陌生人或仇人。

信任是天使的宝贝,而怀疑则是恶魔的奴隶,他们同时存在,同时灭亡双方缺一不可,这世界没有绝对的信任,也不存在绝对怀疑,所有事都在人的一念之间,在社会这个复杂的圈子中,人都学会了适应,拥有一套自身的生存法则,我想在表面上看似信任的眼神,表情,言语,而心中却彼此猜忌、提妨,因为,他们都是生意场上,摸爬打滚多年的好手,只有利益才是最真实的,在利益面前常常上演着这样的一场,对手变朋友,亲人变敌人,朋友变陌生人,没有人傻到去说:“你信任我么?”“你可不能怀疑我。”他们认为这是弱智的话,有时候有些人就落魄于信任,百分之百的信任,而使自己输得一塌糊涂,我曾在则报道上看到过有两兄弟一起打拼创业,两人风雨同舟,渐渐地,两个人的事业蒸蒸日上,弟弟起了贪心,引诱哥哥赌博,利用哥哥的信任,一步一步地将公司大权握在手中,而哥哥知道后,怒气冲冲,自已染上赌博都是因为信任弟弟,却落得如此下场,当日,拿着刀伏潜进弟弟家中将其杀害,最后,哥哥落网,两兄弟好不容易打拼出来的事业也完了,有时候,信任也是一把双刃剑,人要学会把握分寸,而怀疑,就比如说周瑜,这人比较有才华和军事头脑,比起诸葛亮有过之而不无及之,但他最后被诸葛亮气病了,抑欲而终,主要的原因是周瑜这个喜欢猜忌疑心很重,总喜欢怀疑身边人,就因为这个性格,周瑜的大好年华就毁了,怀疑既有好处,又有坏处,俗话说得好,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信任与怀疑本是同根生,我们要懂得这其中的奥妙,如此,我们的生活将会更加美好,心中十分清静,整个人如风般洒脱,所以说,信任要百分之七八十,而怀疑也得占二三十,适当的调整是必不可少的。

2、人与人交往,最重要的就是信任。如果没有信任又何谈交往!在信任的彼岸伫立着怀疑,不要一味相信自己的眼睛,也不要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让我们用虚实相溶,用眼睛去信任去观察!

听信谗言,痛失爱过的臣子。

杨家军,何等英明神武的军队。在现在,提起杨家军仍能震撼人们心魂。在那个战火纷争的年代,杨家军精忠爱国,为宋皇帝斩除外患,一腔热血全都挥洒在了战场上。但皇帝受人挑唆,不相信杨家这一大功臣,在历史上留下了杨家这一历史遗憾。再信任与怀疑的PK中,皇帝选择了怀疑,他怀疑杨家军的忠心,最终失去了大宋江山!

在信任与怀疑的PK中,皇帝选择了信任小人,怀疑忠臣。他用耳朵选择了怀疑,从而痛失了爱过臣子杨宗保和整个杨家军。

精忠报国,却遭怀疑杀害的岳飞。

岳飞怀着一腔热血,奋身于战场,大小战绩不可胜数,训练了纪律严明的岳家军队。如此一个精忠报国的臣子却在最后惨遭杀害。皇帝同样也是在怀疑和信任的彼岸选择了怀疑,怀疑岳飞的赤胆忠心,怀疑他的精忠报国。可怜岳飞如此为国尽心尽力,却落得如此下场。

假若皇帝选择相信岳飞,岳家军定会为他打造一个全新盛世,历史将会由此改篇;但皇帝选择了不相信岳飞,使岳飞的精忠护国一片赤心化作了粪土,最终也赢得了国破家亡。

受人离间,屈原跳下汨罗江。

屈原为国尽心尽力,上官大夫争宠而心害其能,楚王相信了上官大夫的谗言,离间了屈原。屈原满怀才能和一腔热血,却被流配边关。上官大夫无能却遭重任,屈原的一腔热血被楚王当作泥土踩在了脚下,屈原发出“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慨后投汨罗江而死,楚也被灭国。

在怀疑和信任的PK中,古代君王大都选择了怀疑,从而失去了爱过的臣子,国家也最终灭之。

我们在与人交往中,在怀疑鱼信任的PK中,要有自己的见解。既不能一昧的相信眼睛,也不能一昧的不相信眼睛,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去选择!

让我们用心去结束信任与怀疑的PK!


【佳作展示】

1、怀疑与相信:中庸之道下的理性思考

怀疑与相信,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两大基石,也是人类文明进程中不断碰撞、揉杂、发展的哲学问题。正如古人所言,“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然而,在追求欢愉的过程中,我们不能忽视怀疑与相信的平衡,以避免世界变成灰色,人生只能匍匐的境况。

怀疑一切,容易使世界变得灰色。这并非是要我们否定怀疑的精神,而是要避免陷入极端的疑虑。正如材料所言,过度的怀疑可能导致我们失去信任,丧失行动力,使人生的色彩黯淡。人生就像一块未雕的玉石,怀疑就是那雕刻的刀,只有适当的怀疑才能琢出美丽的玉石。然而,过度的怀疑就像一位过分挑剔的雕刻师,可能将原本美丽的玉石毁掉。

相信一切,人生只能匍匐。这同样不是要我们否定相信的力量,而是要我们理性地看待相信。过度的相信可能导致我们失去自我,使人生的主导权落入他人之手。人生就像一场旅行,相信就是那前进的地图,只有适当的相信才能指引我们走向目的地。然而,过度的相信就像一位盲目的旅行者,只听从地图的指引,可能迷失在未知的旅途中。

那么,如何在怀疑与相信之间找到平衡?答案便是中庸之道下的理性思考。中庸之道,即“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在面对世界时,我们要有怀疑的态度,同时也要有相信的信任。我们要用怀疑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去审视每一个观点、每一件事情。同时,我们也要有相信的力量,去追随自己的梦想,去坚守自己的信念。在怀疑与相信之间,我们要寻找到一个平衡点,使自己的世界观既不会变成灰色,也不会过于盲目。

在实践中,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那些可以证实的事情,我们要以怀疑的态度去审查证据,以确定其真实性。对于那些无法证实的事情,我们要以相信的态度去审视其可能性,以决定是否要接受。同时,我们还要注意避免陷入偏见,不能因为一次的怀疑或一次的相信就轻易地否定或肯定一个人或一件事。

综上所述,怀疑与相信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元素。在面对世界时,我们要坚持中庸之道下的理性思考,以怀疑与相信的平衡来塑造自己的世界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世界变成灰色,人生只能匍匐的境况,创造出丰富多彩的人生。

2、信任与怀疑的辩证法


作为一个生于中国,长于中国,最后也将死于中国的普通人,自然希望自己生活于其中的是一个美好的社会,也希望自己的思想与行动能够使这个社会变得更美好,在此意义上,我愿意选择相信;然而,如苏格拉底所言,“没有经过省察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作为一个思想者,无论身处什么时代,我更愿意选择怀疑,在当下的中国尤其如此。

怀疑一切固然很累,但相信一切则很可怕。信任是一种降低人际复杂性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易成本的社会机制,固然是可欲的,但无数的历史事实却已经证明了--盲目地信任带来的往往是巨大的社会灾难。年轻人的活力固然值得羡慕,然而,最怕看到青年因盲信而产生的狂热--这在某种社会语境里虽然可以是一种建设性的力量,但在更多情况下,却是一种巨大的破坏性力量,尤其在咱中国,后者的可能性往往更大。

怀疑意味着“重估一切价值”,是人类批判性地介入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人类精神生命和一切创造性活动的力量之源。有怀疑,方有追问和探索;有不懈的追问和探索,方有创造、有彻悟、有人类文明的进步。相信和怀疑都是一种精神的力量,而当代中国人--尤其是中国青年--缺少的则恰恰是这两种力量,以至于既不能有效地相信,也做不到合理地怀疑--他们所有的往往只不过是盲信或拒绝相信一切罢了。

信任危机并非理性地怀疑的产物——恰恰相反,它是盲信的亲生子女。盲信者在最终发现自己原来一直生活在欺骗之中,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不相信一切。怀疑者则不然,他质疑、他追问、他探究,经过省察和考证,他有选择地相信所遭遇到的一切--正是这种怀疑、追问和探究的行动,增加了大大小小的骗子手的犯罪成本,有效地抑制了各种形式的欺骗行为,最终产生的社会效果恰恰是各种值得信任的人和事的增多,而不是普遍弥漫的社会信任危机。

如梁任公所言,“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总之,作为中国社会的希望所在,广大青少年公民要有选择地相信,更要理性地怀疑——唯有如此,才是救治当下笼罩着中国的信任危机,建设和重建可欲的道德契约与人际和谐之不二法门。


3、相信与怀疑


有人认为,怀疑一切,世界将会变成灰色;相信一切,人生只能匍匐。而人生成长的过程中总是伴随着怀疑与相信的困感,我们到底该如何把握?

可惜的是,芸芸众生不可能每个人都表里如一,浩瀚世界中总有虚伪矫饰之徒,以诳语欺骗世人;由古至今传承下来的各种文化,也不可能皆为精华,每每泥沙俱下,精华与糟粕俱存。因此,我们唯有秉持怀疑的烛火,方能洞穿各种面具,看清虚伪者的真相;挑开华丽的外壳,洞悉事物的真伪瑕瑜!

时间的风尘湮没了几多往事,而文学史上梁秋实先生的身影却未曾模糊。他曾在《百年梦忆》一书中回忆过幼时的-段经历:“先生为此事评我'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举出前朝若干人为证。”少年梁实秋如果被“先生”的预言唬住,将“先生”的这段“预言”视若神明而就此一蹶不振,恐怕也就没有后来誉满文坛的梁实秋了。创作《雅舍小品》,编撰《英国文学史》,翻译莎翁巨著…诸般成就证明了梁实秋“小时了了,大亦颇佳”。而今梁先生虽已作古,但其文章、论著、译稿乃至文风仍大行于世。也正因为心底一直坚守着质疑的信条,梁先生才能免于被他人干扰,终成一代巨匠。

当然,"敢于质疑”并非“怀疑一切”。但各个时代总有秉特“怀疑一切”这一法宝的”愤青”“愤老”们,如民国时期的教育家吴稚晖就曾叫器:“将线装书统统扔到粪坑去!”一吴先生对中国古文化完全持一种怀疑和否定的态度。

此般全盘否定,着实谬矣!我们为何怀疑世间的虚假?因为我们心中有对真理、对善意、对美好的信仰与追求。怀疑,并不等同于全盘否定一切;怀疑,是为了更好地剔除谬误,传承真理。

还说梁实秋抗战时期他在审核一套新版教科书时,以锐利的目光援疑质理,指出这套教材中不少的疏漏之处。有人因此以“错误甚巨”为由建议重新编纂,梁先生却又力排众议,肯定了这套教材的主要内容。原来,先生之所以取得诸般成就,是因为他能将疑与不疑、信与不信的分寸拿捏得恰到好处。

其实,想要平衡好信与疑之间的关系并不困难。正如蒙田所言:“世上最伟大的事,是一个人懂得如何做自己的主人。”凡事都用自我的大脑去思量,不让大脑成为别人思想的“跑马场”;去倾听内心的声音,不是人云亦云,就能洞悉各种面具下的真相。

孟子的“尽信书,则不如无书”说的是:书不宜全信,需要持怀疑的态度:可倘若完全不信书,又要书何用?只有让怀疑与信仰二者在你的头脑中碰撞,方能洞察面具之下的芸芸众生,洞悉万事万物中的真伪妍媸。


4、信以待人怀疑有度


塞涅卡曾说:“不相信任何人和相信任何人,同样都是错误的。”信与不信,我们该如何抉择?信息碎片化的时代,网络谣言四起,正如刘庆香擅离职守等不实传闻涌入人的视线却最终反转。依我所见,我们应信任他人,但也要甄别信息,理性判断,怀疑有度。

信任是人与人相交往的基础,没有信任,摩擦与冲突便会轻易产生,人是群居动物,尤其是身处于这样一个时代,每个人的联系都日益紧密。各类网络社交软件使各地的人们无距离沟通,支付宝的开通实现了一键付款。快递和外卖行业的快速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日益便利。在相互协作中,信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信任,如此高效率的社会便会分崩离析。

然而在错综复杂的各种信息背后我们也需秉持怀疑态度周国平曾说:“人人都在看世界,但并不是人人都睁眼睛,有些人不用自己的眼晴看,他们只听别人说,他们看到的世界是别人说的样子。”是的,“信任”并不是“盲信”,网络上一哄而起的闹剧从来不少。如“紫光阁事件”,又如“网红撞倒孕妇态度恶劣事件”,无知而愤怒的粉丝齐齐谋划,闹出乌龙,贻笑大方;不明所以的“正义路人”群起攻之,事件反转却让人大跌眼镜,这种闹剧的背后,实际上是他们盲目信任而缺少了理性判断,有度怀疑。

信任与不信任,应当不是一种惯性思维的使然,不应因群体的指向性明确而信,保持清醒和理性,是我们选择信任的前提,能够用清醒的头脑传递信任的人,才能在纷繁的世界中拥有独立的人格,作为时代接班人的我们,亦要理性判断,辩证地看待一切事物,亦要对世界保有信任与善意。正如张晶和赵薇夫妇对陈薇院士科研团队的信任,点亮了疫情背后的人性之光。

信以待人,怀疑有度。我们有感性的一面,也要理性处事。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立存在的个体,都有属于自己的理性思考,具备明辨是非的能力,看清事物背后的实质,做出准确的抉择,方能在成就自我的同时传递信任之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