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沙俄强盛了200年之久,他们的秘诀究竟是什么?不断改革或是重点

 志存高远0310 2023-08-06 发布于河北

从1721年,彼得一世击败瑞典王国,赢得大北方战争,占领波罗的海沿岸开始。一直到1917年沙俄覆灭为止,这个庞然大物,似乎就没有衰败过。

这是什么原因?

他们不是在开疆拓土,就是在开疆拓土的路上。而且几乎没碰上什么昏庸之主,究竟是什么造成了沙俄不断腾飞呢?

我认为与时俱进,不断改革,是他们的核心动力。任何一个集团,一旦跟不上潮流,迟早会被历史所淘汰。沙俄之所以长期没有被淘汰,主要是因为他们在不断进行改革。

内容图片

彼得一世全方位西化改革。

沙俄虽说横跨欧亚,而且三分之二的地盘在亚洲,但的确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西方国家。不仅仅是人种,包括体制、文化全都是西方模式。这一切还得归因于彼得一世。

彼得一世堪称俄罗斯帝国的国父,因为近现代沙俄的所有制度,都是从彼得一世时期开始确立形成的。他年轻的时候,曾经化妆成学徒,遍布欧洲各国学习,见闻了大量西欧先进的科技文化制度,因此回国以后,发誓要对俄国做出改变。

  • 官职方面,彼得一世将论门第升迁改为论功取士。他将官职分成宫廷、民政、军事3大类,每一类分成14个等级。严格等级制度,不仅让集团更加稳定,而且也给了不少普通人通过战功成为贵族的机会。
  • 工业方面,彼得一世重点扶持手工工场。为了扶持工业发展,彼得一世以非常优厚的待遇,从西欧挖来了一大批技术工匠。尤其是冶金行业,在彼得一世时期得到了飞速发展,直接从进口转变为出口。
  • 军事方面,彼得一世摒弃了过去的雇佣兵制,改用强行征兵制度。32岁以下,都有服兵役的义务。过去俄国士兵主要来自农奴阶层,他们希望通过当兵摆脱奴隶的身份,战斗力很一般。可彼得一世时期,普通纳税人也必须要参军,极大提高了兵源的素质。通过改革,彼得一世拥有了一支17万人的常备军,还有19万人的后备役,堪称当时欧洲常备军最多的一个国家。
  • 文化方面,彼得一世派遣了大量留学生前往西欧各国,学习先进的科技文化知识。航海、军事、建筑、语言等,学成归国以后,这些人才成为了沙俄文化建设方面的中流砥柱。

彼得一世在位期间,不仅打赢了北欧霸主瑞典王国,还打造了一个全新的俄国。所以说称他为近现代俄国之父,一点毛病都没有。

过去的沙俄,就是各大贵族组建的一个贵族联盟,思想陈旧,制度落后,和部落联盟没啥区别,是彼得一世真正赋予了该集团以国家的形象。

内容图片

叶卡捷琳娜二世开明专制改革。

彼得一世去世以后,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一世,包括女儿伊丽莎白一世在位期间,都严格坚持执行彼得一世的各项改革,所以说,这段时间的沙俄,一直处于蒸蒸日上的阶段。

不过世界一直在不断变化当中,如果长期故步自封吃老本,满足于当下有限的成绩,早晚还是要落后于其他国家。因此叶卡捷琳娜二世,也醉心于改革。

第一,开明专制改革。

叶卡捷琳娜二世,是伏尔泰的小迷妹,她成为沙皇以后,便开始按照伏尔泰的设想,在沙俄内部搞起了“开明专制”的改革。

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否定了过去的君权神授,提倡臣民应该服从于君主的命令和法律,而不是君主本身。

这种思想境界在18世纪,也是非常先进的了,是欧洲启蒙运动影响下的产物。

虽说叶卡捷琳娜二世这么做有作秀的嫌疑,但无疑影响了一大批人。因为她在无形中,扩大了贵族们在地方上的权力,变相地加强了农奴制。同时她还对各地贵族实行俄罗斯化教育,有效加强了对各地的统治。

第二,经济改革。

叶卡捷琳娜二世吸取了西方经济发展的经验,开始全面推行西方经济政策,对外开放的同时,废除了出口税,因此沙俄的外贸产业,在这一时期欣欣向荣。

商人的地位在沙俄空前提高,绝大多数居民都可以兴办工厂,500万卢布身价以上的商人,还有各种特权。好家伙,沙俄的工商业在这一时期别提多繁荣了。

所以说,我们每次谈到叶卡捷琳娜二世,都只看到她为沙俄拿下了67万平方公里的国土,岂不知,这背后是沙俄经济繁荣发展的产物。

内容图片

亚历山大二世农奴制改革。

农奴制,到了19世纪,基本已经搞不下去了。大量农奴的潜力发挥不出来,沙俄纵然人口再多,也难以发挥出最大的潜力。

为此,19世纪开始,历代沙皇都想着改革农奴制。

比如说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孙子亚历山大一世,就曾经尝试过在波罗的海三国进行农业改革。结果却遭到了当地贵族的强烈抵制,不得不因此放弃。

亚历山大一世被称为“欧洲救世主”,曾经击败过拿破仑,但是他的改革依旧困难重重。因为触碰到了贵族们的既得利益,麻烦可不小。

他弟弟尼古拉一世继位以后,也尝试过动农奴制,但是他也只敢在不触动贵族利益的基础上,对农奴制进行微调。不痛不痒,难有成效。

内容图片

直到尼古拉一世的儿子亚历山大二世继位以后,一切才迎来了希望。

为啥呢?因为在1856年结束的克里米亚战争中,沙俄败给了英法土联军,尼古拉一世还为此自尽。如果再不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恐怕沙俄这艘大船,就要沉没了。

正所谓,不破不立,重病还得用猛药。

1861年,亚历山大二世觉得时机成熟了,宣布彻底废除农奴制!

好家伙,当时沙俄90%以上的人都是农奴,可想而知这一消息有多劲爆了。这么做的好处太多了。

  • 第一,可以稳住这帮人,不让他们起来搞事情。成为自由人以后,农奴们和其他居民平等了,还可以买卖土地,傻子还提着脑袋出来搞事情啊?
  • 第二,可以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有了自己的土地,那干起活来别提多得劲儿了。
  • 第三,可以激发这些人潜力。农奴们可以种地,也可以出来打工、参军、学习,这些人里不乏大量人才,对沙俄的发展有极大帮助。

不得不说,亚历山大二世,的确是沙俄难得的旷世明君。即便改革这一年,先后出现了1000多次贵族引发的动荡,但他还是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将这场农奴制改革彻底推行了下去。

当然了,对沙俄来说是明君,对我们来说,他可就不是什么好人了。因为他在位期间,沙俄从清朝掠夺走了151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令人瞠目。

内容图片

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我国南北朝时期,北魏孝文帝元宏,在进行汉化改革以后,仅仅35年北魏就灭亡了。很多人为此指责元宏的改革。

但是我们要知道,没有孝文帝元宏的汉化改革,就不会有隋唐盛世的到来,这两者是息息相关的。

同样的道理,1881年,亚历山大二世被刺杀以后,过了36年,沙俄也灭亡了。但是亚历山大二世的农奴制改革,却为苏俄、苏联包括现代俄国的强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朝代的确覆灭了,但改革对整个国家、整个民族带来的好处,绝不会随之消失。

亚历山大二世的孙子,尼古拉二世继位以后,野心勃勃,不仅要坚持修西伯利亚铁路,而且还要在我国东北修中东铁路。甚至在1900年,霸占了我国的东北。

结果在1905年的日俄战争中,沙俄惨败,一度濒临崩盘。

这个关键时刻,尼古拉二世启用了斯托雷平为首相,开始进行土地改革。斯托雷平的土地改革,可谓是雷厉风行,依旧是重病用猛药。

过去农民们在村社干活,说到底还是属于集体制,农民的积极性其实还不怎么高。斯托雷平索性让这些农民退出村社,获得一块属于自己的土地。

内容图片

看似合理的改革,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个人耕种土地,要么没种子,要么没农具,要么收成不好导致一家饿肚子。时间一长,他们只能把这些土地卖给富农。

久而久之,地主们的土地越来越多,失去土地的农民自然也跟着多了起来。这些人没了生活来源,自然要起来搞事情。

斯托雷平的做法就有点儿简单粗暴了,直接把200多万搞事情的农民,全都送到西伯利亚干苦力了。

斯托雷平在改革的过程中坦言,民权无法带来秩序,只有铁腕才能实现目标。为此,他公然剥夺了平民的选举权,只让这项特权留在了贵族和富人手里。

当年改革的时候,斯托雷平曾经信誓旦旦地表示:给我20年的安定,沙俄会让你们无法辨认。

结果改革没几年,沙俄就崩盘了。

沙俄的确崩盘了,但是斯托雷平的铁腕精神,似乎一直传承了下来。这项改革显然是失败的,但对后世的影响,至今都没有消散。

内容图片

改革约等于进步。

改革未必都是好的,但腐朽的集团如果不改革,势必会被潮流所淘汰,这是一定的。因此,我们可以下定论,改革,和进步,基本可以划等号。

当然了,改革是阵痛,并不是每一个统治者都敢于尝试改革,因为这会损害到不少既得利益者的利益。

历数我们历史上的历代的改革者,其实都得罪了不少人。商鞅变法、范仲淹的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张居正的万历新政、雍正的摊丁入亩、士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等,有的成功,有的失败,他们身上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总挨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