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连上清丸

 新用户88302mXh 2023-08-06 发布于河南
关键信息
简介
主要成分
性状特征
主要作用
治疗病证
用药须知
制剂规格
如何服用
药性分析
不良反应
注意事项

黄连上清丸

中成药名
黄连上清丸,中成药名。为清热剂,具有清热通便,散风止痛之功效。主治上焦内热,症见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暴发火眼,大便干燥,小便黄赤。
基本信息
中文名
黄连上清丸
别名
黄连上清丸
主要成分
黄连,栀子(姜制),连翘,蔓荆子(炒),防风,荆芥穗等
适应症
上焦内热,症见头晕脑胀,牙龈肿痛,口舌生疮,咽喉红肿,耳痛耳鸣等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3-6g,一日2次
规格
水丸每袋装6克;水蜜丸每40丸重3克;大蜜丸每丸重6克
审批文号
国药准字Z37021390
有效期
24个月
功效
清热通便,散风止痛
执行标准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第一部
目录

简介

  • 通用名:黄连上清丸
  • 英文名:Huanglian Shangqing Wan

主要成分

性状特征

  • 黄连上清丸为暗黄色至黄褐色的水丸、黄棕色至棕褐色水蜜丸或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味芳香,味道苦。

主要作用

  • 疏风清热、泻火止痛。
  • 可缓解头晕目眩、暴发火眼、牙齿疼痛、口舌生疮、咽喉肿痛等症状。

治疗病证

  • 用于治疗胃火上炎引起的口疮。缓解口腔黏膜充血发红、水肿破溃、渗出疼痛、口热口臭、口干口渴、便秘等症状。
  • 也可用于治疗胃火上炎的牙宣。缓解牙龈发红肿胀、出血或糜烂、渗出疼痛、口干口渴等症。
  • 还可用于治疗火热上炎制成的火眼。缓解双眼白睛红赤、涩痛、灼热、水肿隆起、有点丸状出血、畏光流泪等症状。

用药须知

  • 黄连上清丸为非处方药物(甲类),建议在药店由执业医师或执业药师的指导下购买和使用。
  • 最好在医院由医师根据病情开处方用药。
  • 如果对防风、荆芥大黄白芷过敏者,谨慎服用。
  • 脾胃虚寒患者慎用。
  • 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患者,务必在医师的指导下服用。
  • 如果您正在使用其他药物,请务必提前告知医生。
  • 过敏性体质者,谨慎服用。
  • 妇女月经期、哺乳期期间服用前,请务必咨询医师。
  • 小儿、年老体弱慎用。

制剂规格

  • 丸剂,水丸每袋装6克;水蜜丸每40丸重3克;大蜜丸每丸重6克

如何服用

  • 服用时间:最好在饭后服用。
  • 服用方法:口服,按照说明书,取出药物适量,倒入适量温开水,与药物一同送服,注意不要一次服用太多。
  • 服用剂量:成人,一次10克,一日2次。儿童及老年人适当减量。

温馨提示

  • 儿童一定要在成年人的监护下服用。
  • 如有医嘱,请按医师要求的剂量服用。

药性分析

方中黄连黄芩黄柏石膏清热泻火,共为主药;栀子大黄功专清热,并引热从二便而出,连翘、菊花、荆芥穗、白芷蔓荆子川芎、防风、薄荷能疏散头面风热,清解热毒,共为辅药;佐以旋覆花降逆和中;桔梗宣肺气,利咽喉,引药上行,甘草调和诸药,用为使药。诸药合用,有疏风清热解毒之效。

不良反应

  • 不良反应尚不明确。

注意事项

  • 服药期间应该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尽量不要饮酒,以防影响药物吸收,降低药效。
  • 目前尚不清楚哪些药物会与黄连上清丸相互作用,如果同时服用其他药物,请务必咨询医师,以防药物之间发生相互作用,影响药效。
  • 成人服用黄连上清丸3天后,口舌生疮牙龈肿痛、双眼白睛红赤、口热口干、便秘等症状无缓解,需要及时去医院就诊。
  • 药物发生性状改变时禁止使用。

温馨提示

  • 使用中成药时,首先需要请中医进行辨证,做到合理应用。
  • 不要自行根据症状盲目加量、减量使用,也不可在没有医嘱的情况下长期使用。
  • 发生不良反应时请停药,并及时去医院就诊,以确定是否继续用药,还是调换药物。
  • 不要相信非法中医诊所
  • 不要听信广告宣传使用中成药。
  • 不要随意把自己所用中成药推荐给他人使用。
  • 药物应放置在儿童接触不到的地方。
  • 密封保存。
  • 如果希望了解最新的中药知识,请咨询相关医药专业人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