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医休哥,今天学习一下《中国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二级 预防指南2022》,其实小编有的不太明白,这样得二级预防指南是给临床医生看还是给普通老百姓看呢? 给医生看吧,医生太忙,最多转发个朋友圈,让感兴趣得人看看,给老百姓看吧,有几个患者去研究疾病预防呢? 别说二级预防很多不算“治疗刚需”的疾病,比如高尿酸依从性都很差,更别提三五好友喊着一起撸串喝酒的诱惑了。 但作为行业学习者,我们还是要人家研究一下这个指南,看看有什么值得大家注意的地方,今天先整理第一部分——危险因素的控制。
高血压是卒中和TIA发生和复发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控制血压能够降低卒中复发。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高血压的粗患病率为27.9%,加权患病率为23.2%。而在发生缺血性卒中的患者中,高血压的诊断率约为70%。然而,高血压的患病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仍然较低,分别为46.9%、40.7%和15.3%。 推荐意见: 1-既往未接受降压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发病数天且病情稳定后如果收缩压≥140 mmHg 或舒张压≥90 mmHg,如无绝对禁忌,可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 2-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且长期服药的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如无绝对禁忌,发病数天且病情稳定后可以重新启动降压治疗(Ⅰ级推荐,A级证据);对于血压<140/90 mmHg 的患者,启动降压治疗的获益并不明确(Ⅱ级推荐,B级证据)。 3-对于降压目标,如患者能耐受,推荐收缩压降至130 mmHg 以下,舒张压降至80 mmHg以下(Ⅰ级推荐,B级证据);对于由颅内大动脉狭窄(70%~99%)导致的缺血性卒中或TIA 患者,如患者能耐受,推荐收缩压降至140 mmHg以下,舒张压降至90 mmHg以下(Ⅱ级推荐,B级证据);对于低血流动力学原因导致的卒中或TIA 患者,应权衡降压速度与幅度对患者耐受性及血液动力学的影响(Ⅳ级推荐,D级证据)。 4-降压药物的种类和剂量以及降压目标值应个体化,应全面考虑药物、卒中特点和患者个体情况三方面的因素(Ⅱ级推荐,B级证据)。 医休哥总结:控制血压。
高胆固醇水平是导致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的重要危险因素,降低胆固醇水平可减少缺血性卒中或TIA复发和患者死亡。 推荐意见: 1-对于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LDL‑C水平≥2.6 mmol/L(1 000 mg/L),推荐给予高强度他汀治疗,以降低卒中复发风险(Ⅰ级推荐,A 级证据)。 2-对于合并颅内外大动脉粥样硬化证据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给予高强度他汀治疗,需要时联合依折麦布,将LDL‑C水平控制在1.8 mmol/L(700 mg/L)及以下或将LDL‑C水平降低50%及以上,以降低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Ⅰ级推荐,A级证据)。 3-对于极高危缺血性卒中患者,若给予最大耐受剂量他汀治疗后,LDL‑C仍高于1.8 mmol/L,推荐与依折麦布联合应用(Ⅰ级推荐,B 级证据);若他汀与依折麦布联合治疗后,LDL‑C 水平仍未达到目标水平,推荐联合使用PCSK9抑制剂治疗以预防ASCVD事件发生(Ⅱ级推荐,B级证据)。 4-对于他汀不耐受或他汀治疗有禁忌证的患者,根据LDL‑C水平目标值,可考虑使用PCSK9抑制剂或依折麦布(Ⅱ级推荐,B级证据)。 5-合并高胆固醇血症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在启用他汀类药物4~12周后,应根据空腹血脂水平和安全性指标(肝转氨酶和肌酶)评估使用降低LDL‑C药物的治疗效果和调整生活方式,之后每3~12个月基于需要根据药物调整情况评估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Ⅰ级推荐,A级证据)。 6-长期使用他汀类药物治疗总体上是安全的,有脑出血病史的非心源性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应权衡风险和获益合理使用(Ⅱ级推荐,B级证据)。 医休哥总结:控制血脂。
吸烟及被动吸烟是缺血性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来自中国人群的前瞻性队列研究发现,吸烟在男性卒中事件发生和死亡的人群特异危险度分别为14.2%和7.1%,在女性分别为3.1%和2.4%。被动吸烟使总人群的卒中总体风险增加45%、卒中后死亡风险增加2倍。 推荐意见: 1-有吸烟史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均应戒烟(Ⅰ级推荐,A级证据)。无论有无吸 烟史,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均应远离吸烟场所,避免被动吸烟(Ⅰ级推荐,B级证据)。 2-可采取综合性控烟措施对包括有卒中病史的吸烟者进行干预,主要戒烟手段包括心理疏导、尼古丁替代疗法或口服戒烟药物(安非他酮或伐尼克兰等)(Ⅰ级推荐,A级证据)。 医休哥总结:抽烟等于慢性自杀,当你面抽烟的等于谋财害命。
推荐意见: 1-对于缺血性卒中/TIA患者,根据病情需要可进行临床评估协助诊断睡眠呼吸暂停 (Ⅱ级推荐,B级证据)。 2-对于缺血性卒中/TIA合并OSA患者,采用正压通气治疗有助于神经功能恢复及改善OSA相关症状(Ⅱ级推荐,B级证据)。 医休哥总结:我睡眠质量还行。
既往观察性研究结果显示,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yperhomocysteinemia,HHcy)与卒中及其他血管性疾病的发生风险增高有关。 推荐意见: 对近期发生缺血性卒中或TIA且合并HHcy 患者,补充叶酸、维生素B6 以及维生素 B12可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但尚无证据支持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能够减少卒中复发风险(Ⅱ级推荐,B级证据)。 医休哥总结:删了吧,没人在意的。
(一)饮食与营养 健康膳食结构可能有助于降低卒中发生或复发风险。饮食干预降低卒中复发的二级预防研究有限,更多的证据来自饮食与心脑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相关研究。饮食与营养流行病学研究结果显示,钾、水果、蔬菜、鱼类与膳食纤维摄入量增加,或遵循地中海饮食或DASH(Dietary Approaches toStop Hypertension)饮食,可降低心脑血管疾病风 险。地中海饮食对心血管疾病预防作用(Effects ofMediterranean Diet on the Primary Prevention ofCardiovascular Disease,PREDIMED)研究结果显示,相比低脂饮食对照组,地中海饮食辅以坚果(如核桃、榛子)饮食干预组卒中风险相对下降28%,而地中海饮食辅以特级初榨橄榄油组卒中风险则相对下降31%。 推荐意见: 1-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膳食种类应多样化,能量和营养的摄入应合理,增加食用全谷、豆类、水果、蔬菜和低脂奶制品,减少饱和脂肪酸和反式脂肪酸的摄入(Ⅰ级推荐,B级证据)。 2-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可适度降低钠和增加钾摄入量,推荐食用含钾代盐,有益于降低血压,从而降低卒中复发风险(Ⅰ级推荐,B级证据)。 3-推荐对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在住院后及时进行营养状态的风险评估(Ⅱ级推荐,C级证据); 4-对有营养风险的卒中患者,制订基于个体化的营养计划,给予营养干预,并定期筛查,以减少不良预后风险(Ⅱ级推荐,C级证据)。 医休哥总结:推荐的都是贵的食材,没有科技与狠活,今年估计是吃不起了。 (二)身体活动 日常身体活动缺乏及久坐是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规律进行身体活动并减少久坐时间可有效降低卒中风险。通过分析SAMMPRIS研究药物治疗组的227例患者3年的随访数据,发现身体活动未达标者,即无或不定期进行适度运动(快走等)≥10 min或剧烈运动(慢跑等)≥20 min者,缺血性卒中复发风险是身体活动达标者的6.7倍,较多的身 体活动可使复合终点事件(缺血性卒中、心肌梗死、血管性死亡)的风险降低40%。但有研究结果表明,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可能会增加心血管病死亡风险。 推荐意见: 1-由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对合并运动障碍的慢性期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充分的运动能力筛查,制订个体化运动方案,并进行监督(Ⅱ级推荐,B级证据)。 2-具有活动能力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急性期后推荐进行每周至少3~4次、每次至少10min的中等强度(如快走)或每周至少2次、每次至少20 min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Ⅰ级推荐,B级证据);不推荐对中度(NIHSS 评分5~12分)亚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进行有氧运动训练(Ⅱ级推荐,B级证据)。 (三)饮酒 饮酒与缺血性卒中风险具有相关性,过量饮酒使卒中风险增加。 推荐意见: 1-推荐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戒酒或减少酒精摄入量(Ⅰ级推荐,A级证据)。 2-对尚未戒酒者,饮酒量应适度,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4g,女性减半(Ⅱ级推荐,B级证据)。 医休哥总结:删了吧,爱喝酒的人不怕,不爱喝酒的人被逼无奈。 (四)肥胖 肥胖是卒中发生的危险因素。研究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超重[身体质量指数(bodymass index,BMI)≥24 kg/m2]发生率约30.1%,肥胖(BMI≥28 kg/m2)发生率约为11.9%,且超重和肥胖率处于不断上升趋势。与正常体重相比,超重或肥胖可使卒中发生风险增加约40%~70%。 推荐意见: 1-对于超重或肥胖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减重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 管疾病的风险(Ⅰ级推荐,B级证据)。 2-对于肥胖的缺血性卒中或TIA患者,推荐根据个体情况采用多种强化改变生活方式的行为策略,以实现体重达标(Ⅰ级推荐,B级证据)。 医休哥总结:大家减肥是为了撩妹/汉,谁为了改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风险?动机不同,效果天壤之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