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常识:稽首,顿首,空首

 板桥胡同37号 2023-08-06 发布于天津
九拜之仪
《周礼·春官·大祝》载:“辨九拜,一曰稽首,二曰顿首,三曰空首,四曰振动,五曰吉拜,六曰凶拜,七曰奇拜,八曰褒拜,九曰肃拜,以享、右祭祀。”古人根据不同场合和不同身份,又把跪拜礼细分为九种不同的拜姿。不过,前人对“九拜”之仪颇有异解,说法也各异,在这里简单作个了解。
第一种,稽首。
“稽首”是九拜中级别最高的大礼,也是吉事场合里最恭敬、最隆重的跪拜礼。关于稽首礼动作,在诸多古籍文献中,学者说法稍有差异。在这里选择几种列出,以备大家参考。
说法之一,认为拜稽首,头和手都要触地。《礼记·玉藻》载:“君赐,稽首,据掌致诸地。”据郑玄注释:“据掌,以左手覆按右手也。”在《周礼·大祝》篇中也有解释:“稽首为敬之极,故为首至地。”郑玄注释:“稽首,拜头至地也。”按以上说法,稽首礼的整个动作如下:先跪,再拱手,然后头俯于胸前的手上。之后缓缓而下,手伏地面,头也伏于地面(手的前面),最后需停留片刻,然后起身。
      说法之二,稽首时,跪而拱手至地,只有手触地,头至手背即可,不触地。但此种说法,后人颇有异议,称此拜为拜手稽首。不管哪种姿势,稽首礼是最恭敬的拜礼,所以有时候,古人拜一次稽首,还不足以表达内心的敬意,还会拜两次,就是把稽首动作,连做两次,古时称之为“再拜稽首”。《礼记·郊特牲》曰:“拜,服也;稽首,服之甚也。”拜有顺服之意,如果稽首而拜,就更有顺服恭敬的含义在里面了。所以,一开始,臣拜君之礼,或君王祭拜天地,常用稽首礼。后来,子拜父、生拜师,拜天、拜神、拜祖先、拜宗庙、拜墓等,都可以行稽首或再拜稽首礼。
第二种,顿首。
所谓“顿”,古人解释为短暂的意思,也就是说,头至地后,不停留,即刻起来,动作迅速。所以,顿首跟稽首的动作基本相同,唯一不同之处就是,拜稽首时,头缓缓至地,而不用力,且头到了地面后,还须停留约三四秒后再起。而顿首,头触地后,即刻起来,时间很短,也有急迫叩头的意思在里面,所以才称之为顿首。顿首,通常给我们的印象,都是在一些事情比较紧急,或向他人求饶、谢罪等情况下使用。其实,顿首在古代使用的范围比较广,常用于地位相近、平辈之间的互拜。还可用于下对上、幼对长的拜迎、拜送、拜望、拜别。比如,古人写信的时候,为了向对方表达敬意,又不能像见面时那样行跪拜礼,所以在开篇常常会写上“某某顿首”,在结尾会写“某某顿首再拜”,以示话别。
第三种,空首。
郑玄说:空首,拜头至手,所谓拜手也。”空首,又称拜手或一拜。“空”,即不触地的意思。行礼时,两膝跪地,拱手至地,头部至手,但不触地。空首礼为男子所行之礼,在拜礼中属于较轻的一种礼节。常作为君对臣、上对下、长对幼的答拜礼。比如,臣子向君王行稽首,作为君王则可以用空首来答拜。所以,以上三种拜礼,稽首、顿首、空首,在古代人际交往中,属正拜之礼。
第四种,振拜。
振拜,是丧事中最隆重的跪拜之礼,是对逝者表达哀悼之情的礼节。行礼时,双膝跪地,不仅要跪拜、顿首,而且拜后还要“踊”,
什么是踊呢?
就是那种边哭边捶胸顿足的动作,叫“踊”,哭得极度哀痛,所以才称之为振拜。我们在今天的影视剧中常见到这种踊哭的形象。振拜属凶事之拜。
第五种,吉拜。
古代丧拜礼。行礼时,先行空首礼,而后缓行顿首礼。是服齐衰丧服者所行的拜礼。《礼记·杂记下》载:“非三年之丧以吉拜。”属丧拜中之轻者。
第六种,凶拜。
古代丧拜礼。行礼者须先稽颡(sǎng),后空首,稽颡也是古代的跪拜礼,动作与顿首相通。头触地时,表情须庄重肃穆且悲痛。凶拜是25个月内居丧期间答拜宾客的礼节。凶拜拱手时,男子右手在上,女子左手在上。
第七种,奇拜。
说法较多,今从郑玄说,奇拜为一拜,是君答拜臣之礼。指行拜礼一次的意思。
第八种,褒拜。
褒拜,指拜两次的意思。其实,奇拜和褒拜,指的是行礼者拜的次数,而不是两种单独的跪拜形式。古时,为了凸显拜者的礼敬程度,不仅看额头是否触地,还会在跪拜的次数上体现出来。
第九种,肃拜。
肃拜,是“九拜”中礼节最轻的拜礼,也是女子专属拜礼。肃拜时,双膝跪地而拱手(右手在外),头微俯。古代妇人以肃拜为正礼,在婚礼、祭祀、祝贺等场合使用,即使拜谢君主赏赐,妇人也只用肃拜礼。肃拜与肃揖不同,肃揖也是古代妇人拜礼。行礼时,是站立而拜。双手相拱,头微俯即可。双手举到什么高度,视对方年龄身份而定。正因为动作简单,不需要跪地,对于身披甲胄的军人来说,行礼时极为方便,所以肃揖也成为了军中拜礼。
图片
肃拜与手拜也有差异。手拜也是古代妇人的跪拜礼。行礼时,双膝跪地,两手先触地,然后拱手,同时低头至手。古时妇人以手拜为丧拜,以肃拜为正拜。
为了更清晰地了解“九拜之仪”,子逸综合了前人学者的诸多解释,取其中最为精详的说法,根据它们的跪拜特征,简单归纳如下:
稽首:跪而拱手,头和手低至于地。
顿首:跪而拱手,头和手低叩于地。
空首:跪而拱手,手至地,头至手。
振动:悲痛时行之。
吉拜:丧拜之轻礼。先空首,后顿首。
凶拜:丧拜礼。先顿首,后空首。
奇拜:为一拜之礼。多用于君王拜臣下。
褒拜:两次或两次以上之拜礼。比如拜神或拜尸,用褒拜。
肃拜:跪而拱手,手不至地,头至手。
 其他跪拜礼
避席而拜
何谓“避席”?
原本是坐着的,见到尊长,起身离开自己的坐席,站立在一旁,给来者行跪拜礼,这种避席而拜的礼节,比在原席上行跪拜礼,要显得更加郑重。它不是坐而顺势的行礼,而是为了向对方致敬,特意起立离席,以站立的姿势单独完成跪拜的动作。“避席而拜”是一种向对方表达特别敬重之情的形式,甚至比顿首、稽首更为敬重。
抢跪
就是半跪半屈的姿势。行礼时,右膝跪地,左脚屈。双手拱手,或左手放于左膝上,右手下垂,这也是古代军中的跪礼。今天西安秦始皇兵马俑遗址展厅里,就有一尊屈左膝、跪右膝、上身直立、身披铠甲的跪射俑,姿势就是抢跪。
叩首礼
常见于下对上、卑对尊、少对长,是清代的常用礼。行礼时,肃立,然后跪于地。上身挺直,臀部贴在脚后跟上。双手在身前两侧齐按地,然后头部前额叩于地,礼毕起立。如果是身着朝服,得先用两手“啪啪”两下,先左后右,把朝服的马蹄袖头放下,再下跪请安。
叩首时,有一跪三叩、二跪六叩、三跪九叩等。比如官员之间行叩首礼,次数多少要根据官阶高低而定。官阶相近,可以行两叩或一叩。如果官阶相差较大,低者向高者可行三叩,也就是三拜以上的礼。
比如,在清代,大臣觐见皇帝,需行三跪九叩之礼。当年,英国外交官马戛尔尼勋爵代表英国来到北京,面见乾隆皇帝。而清朝的官员要求他在行礼时,须向皇帝行三跪九叩之大礼。对于马戛尔尼来说,怎能受如此羞辱,愤而不跪。既然如此,乾隆皇帝也拒而不见。双方僵持不下,差点酿成外交事故。最后,经过多次的交涉,各自都做出让步,乾隆同意马戛尔尼只需要行单膝下跪礼。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