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于教育惩戒,有人赞成,有人反对。实际上,最关键的问题是,采取怎样的教育惩戒措施才最为合理,才能避免造成不良的后果。也就是说,教育惩戒是一门艺术,这就需要我们了解教育惩戒的艺术原则。 惩戒的艺术性原则
(1)教师惩戒学生时用的语言要具有艺术性。
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心智发展还不够成熟,如果一遇到问题,我们就发牢骚、说气话、挖苦讽刺,不仅达不到教育效果,甚至可能招致学生的怨恨。“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我们要注意说话方式,尽量保持心平气和,用言语打动学生。实际上,惩戒的分寸很难把握,没有可以依据的标准。但是,作为教师,我们需要明白,只有惩戒措施恰当,才能收到好的教育效果。否则,极有可能对学生的身心造成伤害。特别是对于学生的一些小错误,我们不能火冒三丈,动辄抡起拳头或者随意实施惩戒。惩之有度是教育惩戒艺术性的重要体现,一旦惩戒失去了度,教师将难以把握自己。这对于班主任来说,难度很大。当前教师工作压力过重,身心俱疲,内耗很大。在这种情绪状态下,去教育学生,可想而知。然而,无论如何,我们不要失去理智,丢掉耐心和宽容。
(3)教师要选择恰当的教育场合。
人人都有自尊心,学生也渴望得到尊重,不愿在别人面前丢面子,尤其那些问题学生。如果教师惩戒学生不分场合,很可能适得其反。一种是学生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损伤,渐渐变得自卑,有的会成为别的学生嘲笑的对象,即便教师的惩戒对其他学生能收到杀鸡骇猴的效果,也是不足取的;另一种是教师遇到那种屡次违纪而又桀骜不驯的学生,这样的孩子常常会借机来挑衅教师,借以博得其他学生的注意。由此可见,不分场合地随意惩戒是很不讲策略的做法。我们必须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尊重学生,这体现了教育惩戒的艺术性。
(4)教师采取惩戒措施时要注意时机。
教育惩戒是讲究时机的。那么,什么时候是恰当的惩戒时机呢?作者认为,惩戒措施实施的时机应尽量选择在学生充分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对惩戒心服口服的时候。也就是说,教师在实施惩戒时,要先跟学生很好地沟通,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问题, 然后再惩罚。这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的耐心引导,容易让学生理解到教师的良苦用心。
(5)教师要善于跟学生家长沟通,有效地借助家庭教育的力量。家校沟通是相当重要的。有的班主任怕麻烦,不愿意主动与家长沟通。作者认为,班主任与家长沟通后,效果很好。家长不但能够理解教师为什么惩戒自己的孩子,而且在认同了教师的教育惩戒方法之后,还会帮助教师来管理自己的孩子,这样就形成了家校教育合力。一是告诉家长学生犯了什么样的错误,分析孩子犯错的原因、想法等;二是告诉家长老师要对孩子实施怎样的惩戒,惩戒的目的是什么,具体怎样实施;
(6)因材施教是教育惩戒艺术性的最高要求。
教育惩戒也需要做到因材施教。作者认为,教师在惩戒学生之前,需要费些心思,思考几个问题:也就是说每个孩子的性格、家庭成长环境等都是不同的,不能一刀切。书中提到了,教育专家魏书生在班级管理中就采取了很多与众不同的教育惩戒方式,但他从未体罚过学生,这让班级管理井井有条;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实验小学的“温馨班规”也不失为一种对教育惩戒的创新;“绿色教育惩戒制度”也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心理学研究表明:对于同一个人总是施加同样的刺激,他会变得渐渐麻木,其教育效果也将大打折扣。这也提醒我们,教师应该注意对教育惩戒方式不断进行创新。以上的七个原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但是,我们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每个孩子背后都是一个大家庭,所以,处理学生问题千万要慎重,要有耐心,要宽容大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