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国时,有一处小院落,院子里生着一个火炉,炉火通明,有个男子在打铁,他忘情地挥动双臂,铁锤落下去,火星就飞溅起来。过来一会,估计是打累了,他转身跳进旁边的池子里泡一会儿,解解乏。 这个人就是东晋著名的文学家、音乐家,他的名字叫嵇康。 遗世独行的美男子 嵇康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他由母亲和兄长抚养长大。嵇康颜值非常高,他漂亮到什么程度? 有一次,嵇康到山里去采药,到天亮才返家。早起上山砍柴的人,远远看到他背着篮子从晨曦中走下山,误以为是神仙下凡。 明明可以靠脸吃饭,偏偏嵇康又非常有才。他天资聪明,博览群书,擅长书画,推崇老庄学说,对养生颇有研究,并拥有多项才艺。 原本他可以走一条从政的路,安安稳稳做个公务员,但他天性不愿意受拘束,他向往自由自在的生活,所以,每次有人举荐他任一官半职,都让他很不爽。 ![]() 他不爽,就不会给别人面子,连好友也照怼,该断交绝不含糊。最出名的是与山涛的绝交。山涛进入官场后,念着嵇康有才,三番五次推荐他,最后惹怒了嵇康。 文人要么不骂人,骂起来要人命,嵇康写了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在信中把山涛骂得狗血喷头,狼狈不堪。 拉仇恨“小迷弟”成大仇人 嵇康为人孤傲,让他不屑一顾的人不少,钟会是其中之一。 钟会出自名门,少年得志,是年青一代的翘楚。嵇康对钟会的为人看不惯,拒绝与他交往。但钟会对比自己大两岁的嵇康倒是十分仰慕,是嵇康忠实的“小迷弟”。 钟会刚撰写完《四本论》,渴望得到嵇康的认可,特意去拜访偶像嵇康。 他从门缝瞥见嵇康在打铁,就在那一刻,钟会莫名其妙怂了,情急之中,他把书往院子里一扔,慌不择路地逃回家。 后来,那本书不知去向,有人说嵇康扔进了打铁炉。 ![]()
自此,两人的梁子算是结定了。 祸起一桩不可外扬的家丑 嵇康有两个交往多年的朋友,是同父异母的兄弟,哥哥叫吕巽,弟弟叫吕安。 吕巽见弟媳徐氏貌美,趁弟弟不在,指使自己的妻子把徐氏灌醉,然后奸污得逞。吕安得知后,极度愤懑,要到县衙去告发哥哥。吕巽连忙请嵇康出面调停。 嵇康认为家丑不可外扬,劝吕安息事宁人,原谅哥哥。看在嵇康的面子上,吕安答应私了。哪知道吕巽恶人先告状,告发吕安不孝顺,官府不分青红皂白,竟把吕安抓进大牢。 眼里容不了沙子的嵇康认为被吕巽耍了,他连夜写下《与吕长悌绝交书》,一方面对吕巽声讨,另一方面是对吕安的声援。不过,最终不仅没能救出吕安,连自己也受到牵连,一同关进了大牢。 ![]() 世间再无“广陵散” 嵇康入狱之时,有个居心不良的人想出一个阴招,而这一招彻底葬送了嵇康。此人正是钟会。钟会趁机诬陷嵇康,他对司马昭说:“嵇康是一条卧龙,不能为主公所用,这样的人应该杀掉。”司马昭听信他的话,下令处决嵇康。 消息传出,有三千名太学生联名情愿,请求赦免嵇康,并要求嵇康去太学当他们的老师,但他们的要求,司马昭一样都不同意。 行刑前,嵇康泰然自若,好像他不是去死,而是要去远方旅行,或是赴一场约会。 他当场演奏一曲《广陵散》,乐曲激扬慷慨,直抵人心,催人泪下。然后,他缓缓地放下琴,深深地叹息道:“从前袁淮跟我学习,我还舍不得教他,现在《广陵散》要失传了。 嵇康死的时候才40岁,当时的人没有不叹息的。 ![]() 最深的懂得 还有一件事不得不提。就在行刑的前一晚,山涛带着嵇康的儿女来见他最后一面。嵇康对自己的儿子说:“山涛在,你不会成为孤儿了。”在场的人听后都唏嘘不已。 他没有把儿女托付给自己的哥哥,也没有托付给敬重的好友,而是托付给绝交已久的山涛。 回想当年,他们俩初相识,山涛遇到嵇康,高调地向全世界宣布:“举世能够做我朋友的人,只有嵇康和阮籍了。” 最深的懂得是我们不在一起,我们的心在一起。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刘小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