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代为什么如此多道医大家?

 紫霞照我 2023-08-06 发布于陕西

唐代为什么如此多道医大家?

太仆令王冰: 号启玄子,又作启元子。唐代著名道士。约生于唐景云元年(710),卒于贞元二十年(805),里居籍贯不详,唐宝应中(762~763)为太仆令,故称为王太仆。王氏少时笃好易老之学,讲求摄生,究心于医学,尤嗜《黄帝内经》,注成《素问》24卷,合81篇,王氏对运气学说很有研究,其理论见解记述于补入的七篇大论的注释中,

唐代为什么如此多道医大家?

“药王”孙思邈(541年-682年): 京兆华原(今陕西省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医药学家、道士,被后人尊称为“药王”。孙思邈十分重视民间的医疗经验,不断积累走访,及时记录下来,终于完成了他的著作《千金要方》。唐朝建立后,孙思邈接受朝廷的邀请,与政府合作开展医学活动。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完成了世界上第一部国家药典《唐新本草》。

唐代为什么如此多道医大家?

小仙翁葛洪: (公元284~364年)为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字稚川,自号抱朴子,汉族,晋丹阳郡句容(今江苏句容县)人。三国方士葛玄之侄孙,世称小仙翁。他曾受封为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著有《肘后方》《抱朴子外篇》

唐代为什么如此多道医大家?

“山中宰相”陶弘景(456─536): 字通明,齐梁间道士、道教思想家、医学家,炼丹家、文学家,自号华阳居士,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卒谥贞白先生。在整理古籍《神农本草经》的基础上,撰有《本草经集注》七卷,另又著有道学典籍《真诰》《登真隐诀》、《养性延命录》、《真灵位业图》、《陶氏效验方》、《补阙肘後百一方》、《陶隐居本草》、《药总诀》、《二牛图》等等。

唐代为什么如此多道医大家?

《黄庭》學專家胡愔: 唐代女医家,道士。道号见素子。太白山(今陕西太白县)人。撰《黄庭内景五脏六腑补泻图》(848年),以道教摄生研究脏腑,先述脏腑,次述修行、病源、吐纳、除疾、药治、察色寻证,月食禁忌等。另撰《黄庭内景图》、《黄庭外景图》、《补泻内景图》、《黄庭内景五脏六腑图》等,均未见传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