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铭记历史,珍爱和平

 书逅 2023-08-06 发布于新疆
提到南京,我们都会想起那段悲惨的历史——南京大屠杀,南京大屠杀是二战期间日本军队对南京市民进行的惨无人道的暴行,因此,在提到关于南京红色经典时,我们第一时间想到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铭记历史,警示未来。我们团队希望通过参观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制作相关视频,撰写相关新闻稿等一系列活动,呼吁广大民众共同缅怀那段黑暗的历史,珍爱和平。中国九年义务教育中必学的历史课中必学的历史片段,国家将这段伤痛的历史教给每一个国人,让我们铭记什么是国耻,什么是国殇。但铭记这段历史却不是为了激起那狭隘的民族仇恨,将这仇恨延续下去,而是让我们牢记我们国家曾经的过往,唤起每一个善良的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坚守。每年12月13日,南京市响起的警报声,是告诉我们悲剧绝不能重演,是告诫国弱则民欺,少年强则国强,重温昨日的历史耻辱,是为了汲取今日奋力前进的动力。南京大屠杀纪念馆耗时一年,将2019年至2021年间积累下来的221939条纸质留言进行电子化和数据分析,“和平”一词出现的频率远高于“仇恨”, 表达“铭记历史,珍爱和平”意思的留言高达6.7万多条,其中有一千多份留言来自境外参观者的留言,他们频繁的使用“感同身受”“反对战争,珍爱和平”等词汇。在去到纪念馆之前,我曾反复阅读过约翰·拉贝的《拉贝日记》,书中描述的场景让我一度无法继续读下去,但是文字给我的冲击远不及我到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参观的冲击大。此次探寻南京红色文化经典,我和队友们踏上了“通往过去的路”。过了安检,抬眼就看见了以灰黑色为主色调的纪念馆,一行黑色的大字占据了我的视线,“1937.12.13——1938.1”是日军南京大屠杀的时间,巨大的石碑上用不同的语言写这那令人触目惊心的数字“遇难者 300000”,一旁摆着数个姿态各异的雕塑,这些雕塑为我们重现八十多年前百姓逃亡的场景,有的是以为母亲绝望地捧着她死去的孩子,有的是身体瘦弱的孩子仰着头被牵着手露出竹竿一般的手臂和大腿,有的是怀孕的孕妇靠在一个石头上满眼的绝望和无助......雕塑无声,却声声震耳欲聋,沉重感让人窒息,一股悲壮的情绪涌上心头,没有人能平静地走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一进纪念馆,抬眼便看见那巨大的墙体,上面挂满了幸存者的照片,有的还亮着,有的却已经黯淡下去了,这表示这有的幸存者还在世,而有的已经与世长辞,幸存者越来越少。走进纪念馆内部,一块漆黑的电子屏,上面漂浮着无数人的名字,每十二秒落下的一颗流星,象征着每十二秒就有一个中国百姓被虐杀,那是着生命的陨落。还有一面墙,上面陈列着数个巨大的罐子,里面装着被同胞鲜血染成深色的土壤,在这个墙的另一面还有那些幸存者的回忆,“我家9口人在一天之内被日本兵杀死了7口人,我一想起,就忍不住流泪,眼睛都哭坏了。”我和队友捧着手上的白菊跟随着指示牌默默地走着,视线所及之处皆是日军暴行,当时的留下的珍贵影像一遍一遍播放着,老旧的照片陈列在墙上,遗留的抢、刺刀等物证在展示台上陈列......约翰·拉贝在日记中所描述的场景清晰地重现在我眼前,血流成河,民不聊生,哀鸿遍野,生灵涂炭。我们跟着人群,出了主馆,一点一点来到了万人坑遗址,看到那下面一堆又一堆的白骨,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落下,心中沉重的感觉越来越重,让我几乎喘不上气来,我无法想象八十多年前我们的同胞是怎么经历这些苦难的,他们当时是绝望的无助的,还是在经历这些之后的麻木的?我不知道。从纪念馆内出来,黑色的墙体上有一个大大的“奠”字,下面是石碑写着“12.13”,石碑的下面摆满了白菊和花束,我和队友上前,弯腰把手中的白菊放下,默默地低头哀悼,愿那些遇难同胞来世平安喜乐,一生顺遂。历史就是历史,事实就是事实。历史不会因时代的变迁而改变,事实也不会因巧舌抵赖而消失。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那些遗留的影像照片、当年的新闻报纸、还有《拉贝日记》就是最好的证据。年纪尚小时不懂为什么人们一说起南京大屠杀就满脸哀恸,只是隐隐约约知道这是件很不好的事情,稍大些了解了历史,知道了什么是二战,法西斯,抗日战争和南京大屠杀,才恍然,这是不容忘记的历史,是中国近代史,是抗争史,更是屈辱史。当我耗时两个月断断续续看完了《拉贝日记》后,那沉重的心情以及满腔的悲愤如鲠在喉。经历战争磨难的中国人民,更加懂得和平的珍贵,南京大屠杀的历史警示人们,要牢记历史,不忘过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