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又到一年立秋

 孙郎中 2023-08-07 发布于山西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须臾之间,光阴悄然而过,不经意间,又到一年立秋!癸卯年立秋时间是8月8日02时22分41秒,属于“早立秋”。民间有“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所以今年入秋后应该会冷的早一些,也会凉爽很多。人于闷热则不喜,于凉爽则舒适,经历了夏日的闷热难耐,立秋是人人所期盼的节气。但事实上,立秋并不代表酷热结束,初秋时节还在暑热阶段。三伏中的最后一伏就在初秋后,所以外界还是热浪滚滚,胜似盛夏,还有“秋老虎”的余威。所以即使已到立秋,我们从体感上看,还是湿热。此时还属于长夏节气,与脾相应。脾主运化水湿。当下这段时间脾要当令,就容易脾虚而运化功能下降。所以,长夏时节一定要重视养脾,脾喜清淡而恶油腻重浊。夏秋之交,调理脾胃应侧重于温中健脾,少食多餐,多吃炖熟、温软、易消化的食物,饮食当以清淡为主。必要时,亦可吃些葱姜蒜等辛温食物,有助于温运脾阳。对于脾阳难运,胃口不开者,多喝热米粥就是很明智的选择,“粥,淡渗下行,能利小便,每天晨吃餐粥,可以畅胃气,生津液。”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为秋季的起点。《历书》曰:“斗指西南维为立秋,阴意出地始杀万物,按秋训示,谷熟也”。至此,万物开始从热烈繁盛走向成熟素简,人体阴阳也出现“阳消阴长”的趋势,我们那颗躁动的心,从立秋开始,就要敛一敛了!立秋后,阴气开始旺盛起来,阴气将要获得主导权。此时阳气开始沉伏,逐渐进入了封藏的时候,阳气要慢慢深藏起来,要凝聚起来,不要被外界的寒冷所损伤耗散。也就是说,秋季养生,凡精神情志、饮食起居、运动锻炼皆以“收”为原则,秋季内应于肺,肺在志为悲 (忧) ,悲忧易伤肺,肺气虚则机体对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忧之情绪,所以在进行自我调养时切不可背离自然规律,关于秋季养生,《黄帝内经》早有论断:“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 养收之道也”。通俗讲就是说:人生活在秋三月里,就要顺应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一则,要早睡早起,和鸡的活动时间相仿,早睡可以顺应阴精的收藏,早起可以舒达阳气;二则,保持心情安宁,不要有狂热激烈的情绪,这样才能顺应秋气,从而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三则,收敛神气,把心向内收,不要过于外散,这样就可以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不使神思外驰,以保持肺气的清肃功能。若能做到这些,就能适应秋令的特点而保养人体收敛之气的方法。反之,若不肯顺时养生,一旦违逆了秋收之气,就会伤及肺脏。因为冬天由肺当令,若肺脏一伤,阳气不能收敛,就会影响冬藏之气,那么进入冬天就容易发生腹泄。总之,养收其实就是把暑天的火气收敛下去,这些暑火向下收敛,进入肾水之中,即是来年春天阳气生发的阳根。换句话说,暑火收敛地越多,冬天藏的越深,人体的阳气圆运动就会越大越圆,那么,这个人就会越健康。

 传统中医认为,秋应于金,通于肺。就五脏而言,从夏季的心当令改为秋季的肺当令了。进而我还会想到,立秋要重视养肺了,因为肺要干活会很辛苦。所以秋天养生,当养肺!如何正确养肺?肺喜清降,而恶燥热。一方面,避免过度吹空调,让肺气宣畅而不滞塞;另一方面,饮食要注意清淡些,勿食煎炸、烧烤、油腻、粘滑、辣椒、火锅等物,容易扰动相火,或增湿热,或增燥火,则肺难安。同时,“肺和大肠相表里”,也就是肺跟大肠是一个表里关系,寒湿由肺下注于肠,当肺气不能够速降,不能给大肠一个支持,那么大肠就会妄行,他就会“拉肚子”。所以立秋后要高度预防腹泻!另外,秋季腹泻和脾虚关系也很大!不少人因为直接食用从冰箱里取出的饮料和食物,频频引发急性腹泻。经过炎夏的消耗,入秋后,人体的脾阳偏弱,运化功能下降,饮食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脾阳下陷而腹泻。生活中所见,立秋后的腹泻远较夏日为多,根本原因是脾阳下陷。因此,立秋后一定忌食生冷,少食瓜果,不吃过热、过硬、过辣、过油腻、难消化的刺激性食物,少吃大鱼大肉、海鲜和火锅,这样都有益于养脾养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