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尿频类型:脾肾亏虚,阴虚内热,肝郁气滞,温热蕴结

 北京润雨 2023-08-07 发布于辽宁

尿频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常见,一般可以将尿频的原因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两种,特别是后者的情况非常的复杂,对患者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治疗尿频的方法有很多,为了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所以很多患者希望采用中医进行治疗。那么,中医尿频辨证治疗方法有哪些?


一、脾肾亏虚


表现:尿频,但无疼痛、无热感,夜间为甚,形寒肢冷,或小腹坠痛,舌质淡,脉细。多见于老年人,常见于前列腺增生症患者。
治则:益肾补气,祛瘀通淋。
处方:黄芪30克  党参30克   王不留行30克  熟地15克   山萸肉15克   桃仁15克   赤芍15克  泽兰15克  升麻3克  柴胡3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午晚3次温服。


二、阴虚内热


表现:尿频,以白天为甚,伴下腹胀痛,腰膝酸软,多梦失眠、梦遗,耳鸣,口干,舌质淡红,苔少,脉细数。常见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治则:滋肾清心,行瘀凉血。
处方:王不留行30克  山药20克  黄柏15克  知母15克   熟地15克  山萸肉15克   桃仁15克   沙苑子12克  女贞子15克   茺蔚子12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午晚3次温服。


三、肝郁气滞


表现:性兴奋或性生活后尿频,伴会阴、小腹、睾丸疼痛,情绪焦虑,舌质暗红,苔少,脉弦。常见于慢性前列腺炎患者。
治则:疏肝行气,凉血通淋。
处方:橘核15克  川楝子15克   荔枝核15克  槐花15克    白芍15克  丹参15克   黄芩15克   生地12克   柴胡5克   黄连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午晚3次温服。


四、温热蕴结


表现:尿频,伴尿急、尿痛、尿灼热、尿末浑浊滴白,舌质红、苔薄黄,脉滑数。常见于尿道炎、膀胱炎或膀胱结石患者。
治则:清利湿热。
处方:滑石25克   虎杖15克   土茯苓15克  蒲公英15克  黄柏10克  栀子10克   萹蓄10克  瞿麦10克   赤芍10克  桃仁10克   车前子10克  大黄5克  甘草5克。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午晚3次温服。


中医辨证治疗尿频十余年一例特效案例 俞燕政

泰国华企特邀中医师:俞燕政
  患者:罗淑贞(音译),女,16岁,马来西亚某女子中学泰籍华裔留学生,在读。
该患者于2006年2月18日,以尿频10余年为主诉就诊,其曾四处寻医诊治未果。近年来尿频症状加重:昼尿10-20次,夜尿3次。该患者因频频如厕,一有尿意小便即出,严重影响其在校学习,和日常的生活质量,心理上造成巨大的压力。时常伴有头晕、耳鸣,腰酸;月经先后不定期,推迟较多,近年来2至3个月一至。经量少、色红、质稀。食欲正常、大便可、汗平,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否认患有其它器质性疾病及家族遗传性疾病。
辨证论治:
  1、拟诊:肾虚型尿频。
  2、证候分析:肾虚一则封藏失职,开阖失利,冲任不调,血海蓄溢异常,故小便频数、经行先后无定期、经量少,或推迟;二则髓海不足,故耳鸣、头晕;腰为肾之外府,肾主骨,虚则腰酸。舌淡红、苔薄白、脉沉细,均为肾虚之征。
  3、主要证候:尿频、头晕、耳鸣,腰酸;经行或先或后,量少,色淡,质稀,头晕、耳鸣,腰酸,舌淡,苔薄,脉沉细。
  4、治疗法则:补肾益气,养血调经。
  5、选方:固阴煎合《傅青主女科》定经汤加减
  6、用药:杜仲9g、巴戟天5g、鹿角霜5g、沙苑子6g、金樱子6g、当归9g  白芍9g  熟地15g  柴胡5g  山药12g   茯苓12g  菟丝子9g  炒荆芥6g 水煎服。六帖,尿频等症状减轻,昼尿8-10次,夜尿1-2次。
  效不更方,续18帖,症状明显好转,昼尿5-6次,已无夜尿。头晕、耳鸣,腰酸等症均已消失,上方去金樱子、荆芥,加补气药黄芪12g、党参9g、白术9g,再六帖以巩固疗效。
  近随访尿频无复发;月经定期一至,经量等如常;该学生心理恢复正常,合家欢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